應該是的。
找個樹洞隨便說說。
我們是兄-妹-弟組合,農村,爸媽都健在,我是中間的妹妹,各自都已經成家了,成家前和成家后是完全不一樣的,此前我們是一家人里的哥哥姐姐弟弟,雖然賺的不多,但少不了互相的金錢支持,我大學的電子用品就是我哥給的,弟弟結婚我們也都出了錢,沒辦法,這時的我們是一個共同體,必須扶持。
各自成家后,慢慢的家人變成了親人,家人屬性已經沒有了,只剩下親戚,親戚向來有種說法叫遠親不如近鄰,我們的關系遠遠不如周圍的朋友親近。
錢上當然也要算明白,支援不太有,借大概也有一點類似「親戚找我借錢,要怎麼辦」這樣的猶豫,而且我們三家還有個特點就是經濟實力懸殊,可以說是我哥在天上,我在人間,我弟在塵埃里,這樣的別提是借錢了,哪怕是最基本的人情往來都很值得說道。
同等金額一邊是灑灑水,另外一邊就是出血,再一邊就是割肉,怎麼往來的下去。自然而然地也就開始抱怨了,我對你如此熱情你卻沒回給我足夠的態度之類的,說真的,怎麼回?真的回不起,只能互相不受了。
我感覺成家后提出的每個請求都是對此前家人之情的消耗,之前湊錢買房還差點,難為情地找我哥開了個口,沒有借出來,我想著這種關系都不行,也別麻煩朋友了,最后找了有閑錢的人,給貸款利息借了三個月。我弟後來也是想買房,他一家可以說是完全沒有買房的實力,問我能不能給他弄點,那基本上是還不起了,我問我老公,我弟弟要買房了我們給錢不?給多少?這錢我們給了,肯定不要想說能很快還,還不還也不定呢,我老公也是村里出來的,他還是能夠理解這種事情,就說,那就5萬吧,但是我拿5萬出來不心疼嗎?我肯定心疼啊,還得猶豫老半天呢,但是他結婚時我心態可大不相同,那時候就想著我爸媽好不容易把我哥和我供出來了,就這弟弟不爭氣,我們不得幫我爸媽分擔嗎。
後來家里出了點事兒,需要湊錢,數額不算低,十幾或幾十w吧,我哥說這錢怎麼出,不然我弟不出,我們64分,可不巧那時候我剛好是無收入期,另外我老公也有點意見,因為農村跟城市不太一樣,男女區別挺大,比如女的不分財產,外公外婆平常也是不看外孫的,最后我們說73,我哥同意了,但我想他應該不怎麼高興,這也是常情,畢竟最公平的是平分,憑什麼能力大就得多付出?
我想,可能我們經濟實力不要差這麼大,關系也好維護一點吧,但實際如此,只有接受,且漸行漸遠。
眼下這樣,等到爸媽不在時,差不多也就剩下逢年過節的一句問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