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初期,魏國為什麼要勞師遠征,寧肯隔著趙國,也要滅亡中山國?
查看全部 9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7

ADVERTISEMENT

還停留在三晉屬于一國的思維里。三晉的國土很多飛地的(即與本土不相連的土地中間隔著另外兩晉,)三晉本是一國,三晉之間關系很好,軍隊人民基本可以自由通行,這是歷史遺留問題。打聲招呼就可以自由穿梭。戰國中后期三晉開始關系沒那麼鐵了,各國通過換地把土地連在一起了。不排除魏通過更換土地資源方式與趙或者齊把中山國的土地更換為與魏相連的土地。

另一個自身足夠強大飛地也是可以的,秦就在定陶有飛地,中間隔著韓周魏,定陶經濟非常發達。是當時五大商業中心交通要道。因而五國伐齊時秦特意攻取。中山國處于代地南面人口稠密與草原貿易很繁榮,是中原與草原的貿易交通要道。民風彪悍,李牧就是用此地之兵敗匈奴。中山國有9000乘兵,大概20萬兵,那麼小的地盤這麼多兵人口估計百萬。

ADVERTISEMENT

跟宋國差不多大小實力。魏候估計攻秦有點吃力想先易后難,壯大點再收拾秦。然后自己死了,魏惠王不大行,轉頭遷都大梁找宋去了。應該死磕秦,見異思遷。術業有專攻。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7
1、在魏文侯一朝時,魏氏隔著趙氏領土對中山國進行征伐并非個例。事實上,在智襄子執政時期,智氏也以晉執政的名義跨越趙氏領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7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三家分晉后,趙、魏、韓三家在瓜分智氏的地盤上產生了諸多分歧,三家的地盤并不像戰國后期那樣的清晰分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7
比較像現在俄國勞師遠征敘利亞,當地盟友需要幫助,如果不出兵會遭受更大損失,也會危害聯盟威信。根據「清華簡系年」記載,公元前441年和前430年,趙國兩次聯合宋國,越國一起圍攻齊國。晉敬公立十又一年,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7
中山國的前身是狄族鮮虞部落,春秋時代,鮮虞是部落聯盟,由鮮虞、肥、鼓、仇由幾個部落組成。進入到戰國時期,晉國一分為趙、韓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2/07
重大戰略失誤。魏國處四戰之地。戰國初期,魏國國力極其強盛,人才輩出。5萬魏武卒,不僅大敗50萬秦軍,而且占據河西之地,控制函谷關。魏國本應該接下來舉全國之力,一鼓作氣向西滅掉秦國,占據關中平原的。魏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7
魏滅中山本就是一步好棋,只是後來魏武侯繼承文候霸業時國力大為下降從而導致魏滅中山作為中山復國,魏國賠錢賺吆喝的傻事被記錄在案。魏滅中山獲得的河北飛地并不是孤例,秦在五國伐齊后也獲得以齊國的陶、平陸一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7
戰國初期三家心還是一起的,中山國一直在后邊搗亂所以一定要滅了且齊國一直支援中山國給晉和三晉搗亂,打掉爪子就能直接收拾齊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7
其實戰國初期 三晉是盟國關系 甚至還有重組為單一強權的可能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