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療活得很好的前提是:能長期沒有明顯癥狀,身體機能良好,生活品質幾乎不受影響、也不恐懼癌癥這一名相(也有不知情的)。
我娘家小區的一個老太,六十多體檢發現肺部占位,有轉移,被判定為晚期。她就不治(當然,實際的情況我也不很清楚,我也只是聽我媽講,但她確實沒有住院手術放化療),老太太把死看得很淡,說不給娃們添麻煩。生活能自理,也沒有明顯的癥狀。九年后才去世,距離現在十幾年了(有這件事情,不是死亡到目前)。
再比如,知乎看到的個案。是否四十多年前乳腺有包塊,還是也有一致診斷,才被稱作帶瘤生存,不清楚。有好奇的,可以打聽下:活檢、治療后,是否至今仍健在?
看到過知乎另一例:足部包塊九年(無任何治療)。確診的兩年前,重慶某三甲作過核磁,醫生的結論疑似腱鞘囊腫。20年五月因為明顯增大伴逐漸疼痛加劇,最后手術活檢確認滑膜肉瘤。我另一個回答下的一例,年輕人足部囊腫案例:13年發現包塊,到18年術后確診惡性(來源未知),19年、20年肺部多發結節,疑似轉移灶。21年十月前后離世,整個過程八年。https://www.zhihu.com/answer/2676529367
有知友反饋,有家人確診胰腺癌晚期,只必要時用用止痛藥,也有活過五年的。還有非正規治療,活十多年的。
假如以上幾例都及時治療,或發現包塊就立即切除,進行大病理活檢了。是否都能更早確診、并加以「正規治療」,就都能活過五年臨床治愈?甚至更長年限?
「不治療活得很好」的,有著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效應。因為沒有誰和哪種檢查能比較精準預判:不治的患者,即便暫時沒有癥狀的,是否能耐受或堅持N多年不治,還活得好?有誰愿意在被稱為「絕癥」的疾病面前,被宣傳早晚期正規治療,治愈率或生存期大不一樣的環境下,拿自己的性命去賭?再加上這些年,飲食環境變差、生活習慣不良,被販賣的焦慮,倍增的各種壓力,鋪天蓋地的「科普」、擴大范圍體檢,我相信有那種「不治還活得好」的機率會越來越小。有的即便在尚未病理確診,還能保留一些未必真是癌的念想。也或是不知情。但明顯飲食、睡眠異常、疼痛、疲乏……會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活得很好是不可能的。所以,早期發現的被稱之為「幸運」,不被導向防御性、過度治療的,就謝天謝地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