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從軍事角度分析,明朝軍隊為什麼打不過清軍呢?
查看全部 43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9

ADVERTISEMENT

宋以后,為防止唐代藩鎮之禍,杜絕武人坐大之弊,朝廷的根本軍事策略是「以文制武」。

宋、明兩朝組織大規模戰役,皆由不諳軍事的文臣出任前敵總指揮,統轄幾支規模有限的部隊。武人是不允許掌握方面軍指揮權、統轄幾支兵團展開會戰規模的戰役的。

比如明代:和戚繼光同時代的武人,沒有人能夠建立如此輝煌的功業。他從來不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但是在可能的范圍內,他已經做到至矣盡矣。為此,他得到了武官所能得到的各種榮譽。即以官位而論,身居總兵,也已登峰造極。因為本朝的成例不允許一個武人握有一省以上的兵權,即使再有升遷,也不過是增加官俸和官銜。(黃仁宇《萬歷十五年》)

所以,宋、明兩朝最杰出的「軍神」,岳飛和戚繼光,以戰績而論,往前數,比秦之白起,漢之韓信、衛青,唐之李靖,其實是頗有不及的。

ADVERTISEMENT

為何?

岳飛和戚繼光的領兵人數和作戰規模,其實從來都沒有達到過大兵團會戰的程度。

而白起、韓信、衛青、李靖這幾位,都作為前敵總指揮統轄過多支武將的軍隊,作大兵團會戰。

岳飛在從軍生涯中,唯一一次最接近統帥兩支兵團級部隊、從而有展開大規模會戰的機會,是朝廷命其接掌劉光世軍,趙構旋即朝令夕改,光速反悔,收回前命。岳飛一氣直下,撂挑子上廬山。

岳飛如果能統帥兩到三支宋軍兵團級部隊,統一指揮北伐,那這戰績,將會如何彪炳史冊,嘖嘖。

但「以文制武」是宋以后朝廷的根本國策,這樣固然杜絕了此前朝代地方坐大軍閥擅權的痼疾,但同時,也從根本上限制了本朝國防力量的上限。

「本朝的成例不允許一個武人握有一省以上的兵權」,本朝的成例不允許一個武人握有指揮幾支兵團級軍隊展開會戰規模戰役的兵權,這就限制了岳飛和戚繼光這樣天才卓越的將領的使用上限。

ADVERTISEMENT

而北方新興的蠻族(女真、蒙古、后金),在單兵作戰素質上已經剽悍猛勁,在戰役組織程度上也非中原漢人政權所可及——他們的大汗,本身就是杰出的武人,由武人統帥全部落精銳軍事力量,向中原漢人軍隊展開會戰規模戰役,則如臂使指,配合協調,符合「軍事」這門科學的客觀規律和基本邏輯。而宋、明漢人政權,其體制概由不諳軍事的文臣出任前敵總指揮,統轄幾支平素不相統屬、素乏「合戰」演訓的軍隊,倉促應敵,豈有勝理?

宋之富平之戰,明之松錦之戰,皆是文臣(張浚、洪承疇)出任前敵指揮,皆是雄兵麋集優勢在我,結果如何?!頃刻之間,灰飛煙滅!!

體制啊體制!根本的軍事體制問題,造成了宋以后中原漢人政權在大兵團會戰方面的胎里痼疾。

而大兵團會戰,是「一戰定江山」的《大決戰》,就是賭,賭國家的命運,軍隊的命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大兵團會戰打不過,那就是什麼都打不過。

ADVERTISEMENT

野戰打不過,防亦不足恃。(譬如明軍發現野戰怎麼也打不過,于是乎袁崇煥用堅城大炮防御反擊后金,收效尚好,努爾哈赤都重傷而死;但時間在后金這方,等到他們也掌握了紅衣大炮攻城技術,則大明江山,又何所恃??)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9
軍功獎勵制度,清軍超明軍一百條街。后金摸索出來了制度:戰利品全部交公,按功勞再分配。這樣的軍功制度,導致后金刀刃/精銳部隊對收拾戰利品沒啥興趣;打贏了小戰斗,也絕不浪費精力和時間去收集盔甲、金銀、布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9
后金這邊都說爛了,說點他們祖宗的。宋朝使者去金國討論共擊遼國,金太祖很開心,請宋朝人吃飯,宋朝使者驚訝的發現負責端菜的都是金太祖的妻妾。金國的村民殺了只雞,邀請金太祖去吃雞,金太祖欣然前往。金太宗時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9
簡單聊聊這個問題。關于這種說法,我只能說部分認可。后金的指揮層在管理大型作戰的表現上的確由于明朝軍官團體和督撫官員。一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9
真正通過史料了解過明滿戰爭細節的人會發現明清戰史存在大量非常反「常識」的事實,很多東西的實際情況和網絡上流行的各種通說與meme以及大部分普通人的印象是完全相反的。例如網絡及民間長年流傳的一大主流印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2/09
晚上上知乎看到又有人造謠罵我,回罵一通后發現這個問題下好幾個答主想當然了,隨便說兩句。這個回答下好多人思路是正確的,舉的例子卻完全錯誤。舉的啥例子呢,長山之戰。他們認為長山之戰潰敗,是吳三桂他爸吳襄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9
這是個很大的題目啊。隔一段時間,我會發長篇系列來具體探討。精力有限,今天就隨便說說吧。為了不節外生枝,以1644年3月為底線,暫時不考慮南明。第一,遼東是一個從后勤角度來說,對明軍很不友好的戰場。在沒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9
后勤層面:清軍:士兵全都有房有地有牲畜有老婆,八旗軍和烏真超哈都還有包衣。明軍:能保證部分屯田的部隊,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待遇最高的關寧軍能每月一兩五,但也時不時欠餉;其余部隊大量長期欠餉。軍制層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9
大清八旗子弟,為什麼就是打不過洪秀全、孫大炮?單純從軍事角度分析看看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09
某些人還甩鍋給朱元璋,正是朱元璋的制度設計與規劃才讓建國達250年的明軍仍有作戰與被討論超過40年的價值,一個80余歲的老人不借外力百米跑了30秒也值得贊揚,換到朝代上卻沒幾個人想的通了,反倒吹噓剛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09
單純從軍事角度看,明軍強于清軍,明朝在末年是多線作戰出擊的,當時各地烽火狼煙,滿清只是其中最善于摘桃子的一方。從小范圍微觀視角看,明軍精銳度和作戰意志優于清軍,但從大范圍大兵團作戰視角看,明軍經常處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09
在滿清體系中軍人是貴族,在明朝體系中軍人是文官的奴隸,因為滿清是以對外劫掠為生的政權,而明朝這種農耕王朝是依靠內部生產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09
首先,將官的素質差距非常大,特別是指揮大規模戰役的能力。建州女真是在努爾哈赤多年努力下逐步鍛煉成一支敢打敢拼的精銳的,努爾哈赤打了三十年仗,他的兄弟親族兒子們都是跟著他打仗成長起來的,如皇太極這種十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09
吳襄在大凌河兩次臨陣脫逃,進了詔獄卻毫發無傷,沒多久就官復原職,連兒子吳三桂當上游擊將軍。盧象升抗擊清軍殉國后,幾十天沒人收殮,家屬上訴朝廷兩年才拿到撫恤金。袁崇煥在牢里寫信讓祖大壽回來保衛崇禎,結果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09
順治朝規定的綠營工資是騎兵每月2兩,步兵每月一兩,守兵每月半兩。隔壁大明因為不想給戚家軍平均每月1.5兩的工資把人家剿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09
要我拼命,要麼老闆發足錢,要麼老闆給足面子。是又沒錢,又是千里迢迢來救援,血戰退敵,連一個慰問都沒有。這種老闆,還是趕緊自掛東南枝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09
明朝為了不發餉,都能自己干死自己最精銳的部隊,還怎麼打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2/09
野豬皮(努爾哈赤)一手鍛造的后金軍幾乎是一台完美的戰爭機器,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卻很精銳。首先你要知道,野豬皮(努爾哈赤)在明朝最精銳的部隊里服過役,接受過明軍系統而正規的軍事訓練,在明軍中積累了豐富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2/09
漢族社會的兵農分離很早就完成,大多數人只負責種地,少數職業軍人大多也是18歲以后參軍當兵后學習軍事技能,而蠻族男丁往往十來歲就會跟著父兄學習騎馬和打獵,個人的弓馬武藝嫻熟程度往往更高,因為這是一種自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2/09
假如你是一名來自登州府的一名軍戶,被征召到遼東松錦前線,臨行前家里向當地千戶老爺借錢給你湊的路費和衣物。到了遼東軍營后,文官老爺對你們說著之乎者也這種完全聽不懂的話,總之就是要報效朝廷,孝忠皇上之類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2/09
明朝不是打不過清軍,而是想打敢打后金的明軍得不到明朝經費的傾斜,那些不敢打不愿打后金的明軍反而得到了經費的傾斜。首先所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