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賭咒發誓的時候,有一句常說的話——「死無葬身之地」。
追溯歷史的話,這話最早出自魏晉時期,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死無葬身之地」已經被看做了是一件作惡多端才會有的懲罰。
但是,細究起來的話,卻會發現在歷史中說出這種話,大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
而古典小說以及一些通俗小說中也常有「賣身葬父」的情節。這個追究其歷史的話,應該是源自漢朝的董永。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歷史上沒辦法安葬父母,或者只能簡單安葬父母的人是很多的。
可即便一個人可以安葬父母,但也別忘了史書上動不動就出現的「XX年,XX大疫,死者十九」之類的記載。如果一個地方80%、90%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就算活著,也不會去幫別人掃墓——甚至有可能直接把別人的墓推平來種地。
如果再碰上天災——比如洪水——洪水過境的時候會裹挾著大量的泥沙,只要洪水沖過農田,那些簡單的土墳包或者被水流沖爛,或者被淤泥直接掩埋。當然,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整個村子就直接被洪水淹掉,無一生還。
就算有人能逃出去,洪水之后一般都會有大瘟疫,然后又回到了「死者十九」的循環上。這些死掉的人,別人能找個地方埋了他們就算是大恩大德了。
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因為洪水淹沒了土地,所以沒飯吃的人只能成為流民。而一旦成為流民,唯一的目標就是活著,大多數人甚至永遠都不可能再回到自己的家鄉。那麼,那些家鄉的墳,幾代人之后自然也就沒有了。
當然,即便你能回到家鄉,找到原來的那片地,可墳包都被沖走了的情況下,你怎麼能分辨出哪里是你家的墳地?
以中國的歷史之長久,可以說絕大多數地方都沒有過百年之內不發洪水的記錄。而一旦發了洪水,除了極少數有錢人建的磚石墓穴或者在高地上建的墓穴之外,絕大多數在平地上找個地方就埋了的墓,幾場天災下來,基本也就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