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能說,這是你的誤解嗎?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在你家,兄弟兩個人,你有一個哥哥,因為家庭條件的限制,哥哥結婚,沒有單獨買房子,你們一家住在一起,後來哥哥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就是你的小侄子出生了,一家人歡天喜地。開始你覺得小孩子真好玩,也很可愛,沒事就喜歡逗他玩,陪他玩。
但是時間久了,等他三四歲的時候,正式人煩狗厭的年紀,沒事就哭,沒事就鬧,甚至還會打人、罵人。這個時候他在家里哭的時候,你什麼感受?煩死了,恨不得揍他一頓,因為你知道他是因為老是看電視,不讓他看哭的,鬧得,或者老是玩游戲,不讓他玩,讓他休息一會他不聽,哭鬧的。所以你懶得搭理他。
可是當你走在大街上的時候,一個同樣年齡的小朋友,站在一個角落里哭泣,茫然的看著周邊,你會覺得,哎呀,誰家的小朋友,怎麼哭的這麼可憐呀,發生什麼事情了嗎?家長呢?怎麼沒人管管,沒人問問呢?甚至你會上前問問怎麼回事。
但是你卻沒有留意,站在遠處,氣的兩眼冒火的孩子的家長,因為他要買玩具,而且已經買了很多個了,他還是要買,因為被拒絕,在哪里上演苦情戲。
所以,人不是對周圍的人莫不關系,而是,因為太熟悉,因為離你,周圍的人身上發生的所有的事情,你都知道來龍去脈,甚至你都參與其中,自然,好,為什麼好,你是知道,不好,為什麼不好,你也知道。自然,我們對待熟悉的周圍的人的,說話、做事,都是不刻意的,都是直接了當的,屬于潤物細無聲的。
對陌生呢?他苦,不知道為什麼,你只看到了表面的現象或者結果,你的憐憫之心來的快,去的也快,里面有表演的成分,有共情的成分,有夸張的成分,但是你行動起來,去為他做點事情的動力比較低,或者你也只會做一次,不會持續,這其中也有自我滿足的成分。
所以呀,自家的孩子,在煩,你會罵罵咧咧的對他持續的好,對陌生孩子人的憐憫,你會流眼淚,你會用華麗的辭藻表達,你會耐心的幫助一次,但是你不會把別人的孩子接回家照顧。
換句話說,不是不關系周邊的人,只是對于熟悉的人不需要演戲,對陌生人的憐憫,不用負責而已。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