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態。
當一個人被這個世界拋棄、蹂躪、重新給了希望、然后發現這希望背后是把自己推向更深淵的陰謀后,他心態就徹底崩了,他對這個世界做啥都屬于正常反應。
走到這一步,沒本事的自殘或者無差別傷害比自己弱小的老弱婦孺,有點本事的快意恩仇殺人如麻,本事再大的估計就能在歷史書上留一筆了。
有人說,即使你受了再大的委屈,你也該精準復仇,而不是牽連無辜。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問題是,你跟一個心態崩了的人講道理,本身就不講道理。
武松心態沒崩的時候,是如何復仇的?他哥哥被害,縣太爺跟西門慶勾結,即使遭遇如此冤屈和不幸,他依舊非常理智地復仇。
先找何九叔和鄆哥打聽事情經過,從何九叔那里拿到關鍵證物(酥黑的遺骨),寫了狀子,帶他二人做人證上縣廳告官,縣太爺受賄不管,才自行解決。
他把街坊鄰居都請來,當著眾多見證人拿出人證物證跟潘金蓮和王婆兩位關鍵當事人對質,讓她二人親口認罪之后才動手殺人,而且是當著街坊的面拿到她二人口供后,才去找的西門慶動手。殺人之后立即自行投案,接受一切處判。而且他只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還留了王婆這個關鍵人證接受縣官審訊提供證詞。復仇過程有條有理一氣呵成,干凈漂亮敢作敢當,既沒有殃及無辜,也沒有逃避刑罰。
快活林醉打蔣門神的時候,哪怕武松就是奔著打人去的,他也是先言語挑事、各種找茬,讓對方先動手,自己還擊。一個連黑吃黑做打手都必須逼對方先動手的人,血濺鴛鴦樓殺張家女眷是怎樣的?
夫人問道:「樓上怎地大驚小怪?」武松搶到房前,夫人見條大漢入來,兀自問道:「是誰?」
這一段,是我讀《水滸傳》最觸目驚心的一段。也因為這一段,我一度懷疑施耐庵是不是真的殺過人,竟然連刀砍人砍多了會卷刃、缺口子,這種細節都能寫出來。
你問武松殺人是什麼心態?他想的是「雖然她們是無辜的,但我不殺她們我走不了」
他殺完人什麼心態?
武松道:「我方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
不需要給武松殺人找補什麼,他就是殺得心滿意足,酣暢淋漓,痛快,爽了。
而讀者讀到的卻是悲涼,觸目驚心,忽然懂了什麼叫做「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古往今來皆如此,真正逼民為寇的是官家,但流寇搶劫洗略的對象卻是普通百姓。自古以來,這些事情就一直在發生,哪有那麼多道理可講?施耐庵描寫這些好漢,從來不是贊許,也不是批判,更不是為了跟人爭辯到底應不應該、誰對誰錯,而是這些人、這些事存在過,所以他寫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