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夸夸其談顯然不合適,韓信經過歷史的檢驗,是有真才實學的。更何況他的真才實學不是普通的大才,而是國士無雙的不世出的天才。
當然,對于普通人來說,韓信的大才并不明顯。因為絕大多數人根本聽不懂韓信在講什麼,就像普通軍迷根本不懂軍隊戰斗力是怎麼形成的一樣,普通人只會覺得自己講得對,他無法分辨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即便他有一定的經歷,他也很難從經歷中總結出真理性的認識。這就是普通人和大佬之間的差距。
所以普通人根本不懂韓信在講什麼,就像你看到網上抖機靈或者稍微有點腦子就能想出來的結論點贊最多,一到了真正高深、真正有用的東西,反而沒人點贊了一樣。普通人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獲得常識就能滿足的水平,類似于炒股只會看k線,看技術面。
項羽自然是另一個極端,項羽自身不僅是杰出的軍事家,也掌管整個西楚國的政治、經濟、法律的決策,同時還身兼最年輕、最強大的諸侯話事人的身份。盡管韓信在項羽的陣營時,項羽還沒有得到如此之高的身份,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項羽的能力和性格,早在那時,就已經成型。因此,項羽作為大佬中的大佬,其軍事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再加上其性格,導致了他不可能容許韓信一步登天。
當然,項羽陣營也并非沒有非常賞識韓信的存在,鐘離昧就非常欣賞韓信,否則,韓信以無名之輩的身份,是不可能數次覲見項羽,給項羽提建議的。而項羽能數次接見韓信,(劉邦在韓信逃跑之前,可一次都沒有接見過韓信。)這說明項羽不僅僅樂于聽取別人的建議,還比較欣賞韓信,否則,以韓信的地位,不可能有復數次的進言機會。
試想,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參加工作沒幾年,就受到當時公認最強個人的賞識,這種人會是夸夸其談?
項羽自然是軍事方面大佬中的大佬,對韓信的的需求不高,所以沒有第一時間拜大將,但還是給了執戟郎中的中層職位;而對于軍事方面的普通大佬諸如劉邦來說,韓信又有不同的意義。
普通人,賞識不了韓信的才華,這自不必說;項羽這種頂級天才,自身擁有極高的才華,可以不依賴韓信的助力,因此韓信的優勢也不明顯。然而對于非天花板大佬來說,能擁有一位略不世出的超級天才,則意味著破局,尤為重要,因為普通大佬既能理解韓信的才華,也正好缺乏韓信的才華。
具體怎麼才能讓蕭何這樣的人賞識呢?
韓信無疑有他獨特的辦法:
1、長得好看,有氣質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
長得高大,有王族氣質。長得好看本來就不容易,讓人覺得像王子、王孫,那就更難了,多半得有自信、內斂、沉穩等外在表現的加持,才能被人認為是王子、王孫。
而美貌當然是第一生產力,同時,也容易招人妒忌——韓信不就因此引來了胯下之辱?當然,韓信也因此更容易受到別人的關注。
2、會說話
用更加正式的詞匯來說,會說話,就是會營銷,而營銷的基本概念在于理解人心。你懂別人需要什麼,你懂怎麼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你才能真正把自己推銷出去。
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信謝,因問王曰:「今東向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馀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于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說辭加容貌打動滕公,有意思吧。
更關鍵的看他后面和劉邦對話,要知道韓信只不過是一個新人,他是怎麼和劉邦說話的?先問劉邦未來最大的敵人是不是項羽。再直言劉邦的不足,逼劉邦承認。劉邦默然良久,選擇不如也。緊接著再言項羽的不足,以及項羽為什麼可以被戰勝。正是這番說辭,使得漢王大喜。
試問有無戰國時縱橫家的感覺?有無外交家的余韻?
韓信既不是自大狂妄,也沒有只顧著謙虛謹慎。因為狂妄招致厭惡,謙虛讓自己的觀點無法表達。韓信先引導劉邦承認自己的觀點(當然,這也可以說成韓信找到了劉邦的觀點),這點就很重要。
你跟主公說:「主公當下,如果想要向東擴張,勢必要進攻項羽。」
和你說:「主公當下,想要向東擴張,請問最大的敵人是項羽嗎?」
這是兩種根本不一樣的感覺。前者是你在給你老闆規劃,后者是你在引導老闆自己思考。后者的說服力毫無疑問更強,而大多數人,連前者都到不了。
大多數人是這麼說的:「我覺得,向東擴張,進攻項羽應當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就把自己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地位,如果你特別害怕失誤,也不太渴望出彩,你當然可以這麼說。你這麼說,即便真的進攻項羽,和你關系也不大,你沒太多功勞。即便進攻項羽是錯的,也和你關系不大,因為你只是給大家開了一個視野。
然后你再問,「大王自己估計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與項王相比,誰強?」 這也很高明,直擊心靈的提問。
每個人都不太愿意承認自己的不足,而這也正是提建議的關鍵之處,如果選擇在論述中,分步提示自己老闆的不足,老闆就很難心服口服,會對你產生不好的看法。
而一次性提出所有的不足,倒逼對方思考,對方的理性因素驟然上升到很高的水平,就很難對你產生敵意,因為理性會告訴他,這就是事實。
韓信的話術水平,在今天來看,也是相當值得借鑒的。
與所謂的各種潛規則或者阿諛奉承的技巧大不相同,韓信的話術才是應對精明的人的標準套路,激發對方的思考,讓對方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自己的觀點。
3、綜合實力
當然,拋開話術水平,韓信的談話,也切中了要害。
1、點出了劉邦在軍事指揮上的不足。
2、點出了項羽的優劣勢。
3、分析了天下的局勢。
4、提出了可行的戰略。
無論在哪一點上,韓信的建議都是非常有建設意義的。所以,才能有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的結果。
這就與當下鍵盤俠們分析局勢有明顯的不同:
舉例說明:韓信分析局勢,不僅直接點出項羽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還舉出了實例,并用了項羽的性格作為重要的前提。
而你現在問問鍵盤俠們,日本首相的性格?或者馬云的性格?劉強東的性格?世界的局勢?不同用人制度導致的工作效率有何不同?怎麼提高下屬的工作效率?常見的領導誤區和錯誤是什麼?怎麼用制度規范化?鍵盤俠能說的出來一二?再問問他們舉舉例子?再讓他們說一下,不同領導的性格會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未來會產生什麼問題?鍵盤俠們立刻熄火了。
韓信僅僅靠著口舌之便,就成就了大將之位。這背后,靠的不僅僅是韓信強大的能力(對軍事、政治建設的理解),和過人的戰略眼光(對天下局勢的分析,和對主要對手的情況的分析、判斷),還依賴于韓信自身強大的營銷能力。因此,韓信是一個實力逆天,略不世出的天才,同時又能說會道,擅長營銷自己。因此韓信的飛升是合理的。
當然韓信也并非一步登天,韓信的青少年時期比當今的大多數留守兒童還要差很多,淮陰地區至今也不是什麼發達的地方。但韓信不改自己的志向,先后在亭長家中寄食,再跳槽項梁,歷經無名的軍營生活,又轉投項羽,開始牛刀小試,最后轉投劉邦,在經歷刀下留人,以及逃跑被蕭何追回的經歷后,才在歷史舞台上大展拳腳。韓信在幾年的軍旅生涯中,從大頭兵,干到執戟郎中,再到治粟都尉,最后官拜大將。 在這幾年時間里,韓信也累計了相當多的實戰經驗,看到了部隊底層、中層、高層的各種問題和亂象。因此,韓信的成功不僅僅與他的天賦以及營銷能力有密切的關系,還和韓信對事物的細致觀察與積累密不可分。當然,韓信的運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最后,韓信在早年不能獲得足夠的尊重,一方面和韓信自身的傲骨有關,另一方面也和當時沒有人賞識韓信有關。韓信既沒有高貴的出身,又不愿意做卑賤的工作,卻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擁有過人的志向。后人在研究韓信時,應當注意到這是韓信做的不好的地方,引以為鑒。但同時我們要考慮到,人無完人,一個既能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同時還擁有過人的志向和能力的人是不存在的。能夠時時刻刻以德報怨,同時還身負絕世才華,據我所知,也就傳說中的舜帝能夠做到這些。 因此,清楚其中的辯證關系,即才華越大,越難非常有干勁兒地做很卑賤的沒有意義的工作;同時,不愿意做卑賤的無意義的工作,并不是最優解。只有清楚其中的辯證關系,才能更好地通過韓信早年的事跡,理解當下的生活。
日光之下并無新事。
PS:猜到可能有人會在評論區評論韓信為什麼年輕的時候沒有被重用
結果沒有人這麼評論,是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