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從軍事角度看,明軍強于清軍,明朝在末年是多線作戰出擊的,當時各地烽火狼煙,滿清只是其中最善于摘桃子的一方。
從小范圍微觀視角看,明軍精銳度和作戰意志優于清軍,但從大范圍大兵團作戰視角看,明軍經常處于指揮失靈和被滿清人海戰術圍攻,也就是說,明清戰爭常常是我漢人一方以少打多,這個跟刻板印象和韃友抹黑的是很大區別。
那麼我先放開衛所制崩壞、文官和天子武將爭奪兵權導致最應該出戰績的三大營疲弱不說,李自成及其闖賊流寇團伙的危害被大大低估了,因為即使是軍隊戰斗力下降,但是擋住滿清理論上是沒問題的,明末南方跟洋人、南蠻拉鋸是贏的。
南宋和南明一開始底子差不多,差距是在北方,南明壞在,漢地北方被李賊完全打爛,各地士紳團練凝結核為了跟流寇對抗大傷元氣,南宋能茍住,至少一半功勞是因為北方漢人義軍頂著,也就是說在面臨胡災的時候,只有南北方漢人團結一致的時候,才能至少保住半壁,東晉時北方就是靠乞活軍,
宋朝時,河東地區的漢人用紅巾作標志,組織武裝,到處襲擊金軍。澤州(今山西晉城)和潞州(今山西長治)一帶的忠義民軍,曾猛攻金軍大寨,金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幾乎被俘。女真貴族痛恨紅巾軍,逐捕最急,每每妄殺平民以泄憤,而紅巾軍卻愈益壯大。
幽燕地區的劉立蕓、楊浩和智和禪師、劉里忙等人也分別組織抗金隊伍,張榮領導的梁山泊水軍,陜西邵興(后改名邵隆)和邵翼組織的義兵,也都各自為戰,奮勇抗金。
還有著名的八字軍。
其實要說腐朽,南宋官員們比南明腐朽,他們有資本容錯,把宗澤換成杜充以后就開始受挫犯渾,但依然能有岳飛韓世忠吳玠翻盤;
而南明容錯率極低,君主已經被完全架空,只能無奈看著底下擋爭,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北方被闖賊打爛之后,又化身逃跑俠,瞬間讓出大片土地,讓滿清輕而易舉的「接手」,
而南方其實一直是易攻難守的,漢人的軍事防守核心區和精銳兵源都在中原一帶,通俗說就是山河四省+四川甘肅,自古以來,過了長江以后就是平推。
事實證明,後來即使投降滿清的明軍反正后都給滿清造成巨大的軍事壓力,一個大同居然守八個多月,更不要說吳三桂橫掃八旗了,讓八旗家家戴孝。
那麼時機是被誰耽誤的,就是被李賊耽誤的,李賊就是法國大革命的雛形,是早期左人,後來他們在抗日中又重演了一次。
所以,如果不重視不警惕左人,遲早還會有第三第四次,讓漢民族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