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六國仇恨秦朝卻能被漢朝統一三百多年?
查看全部 50 個回答
回答1
2024/02/02

ADVERTISEMENT

之前回答過一個秦國為何亡國的問題,那麼今天就順著回答一下漢朝為什麼能夠成功。先說結論:在統一之初,秦國與關東諸侯在制度、風俗方面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然而為了整齊風俗,秦國激進的將秦法推向關東,最終引起了關東社會的強烈反彈以至滅亡(具體請參考:秦國為何而亡?),秦鑒在前,劉邦得國之后選擇了更為保守的政治策略,一方面基本恢復了戰國時代的七國秩序,另一方面實行黃老之治,給予關東諸侯極大的自治空間,從而獲得了關東社會的認可,鞏固了統一。

首先,在天下秩序方面,高祖基本恢復了戰國時代的七國秩序,體現了對關東傳統的尊重和妥協。在秦末之際,復立六國也成為了普遍的要求,秦國暴政的一大原因便在于【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與之對應,三老認為陳涉有資格稱王的理由包括兩條,分別是【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和【復立楚國之社稷】,無獨有偶,諸將勸劉邦即位時的理由分別是【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及【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說明秦末之際改變秦國的大一統,分封諸侯是一種普遍的期望,因而無論是項羽還是高帝,分封關東諸侯成為了必然選擇。

ADVERTISEMENT

需要說明的是,項羽與劉邦的分封,雖然在天下秩序方面存在差異,但是總體上都體現了關東社會要求復國的主張,因此并無本質區別,項羽在其中的作用不宜過分夸大,但是我們不妨以項羽為對比,進一步考察高祖所做出的的妥協。

項羽與高祖分封的不同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就自身定位而言,項羽自居西楚霸王而劉邦則為漢帝,說明二人的社會藍圖不同,項羽更傾向于齊桓公式的霸政,而劉邦則有意成為統一天下的皇帝,因而此時的郡國并行只是暫時的妥協;其次,就地緣格局而言,項羽一共分封了十九個諸侯國,而劉邦除了將楚國一分為三外基本保留了戰國時代的七國格局,在這方面可以說劉邦展現出了對關東社會更大程度的妥協;最后,就諸侯王人選而言,項羽有意識的提拔了軍功階層作為諸侯以壓制六國貴族,可以說帶有很大的主動性,然而高祖的諸侯王中,英布、韓信、彭越屬于不得不封的軍閥,而韓王信與吳芮則相對弱勢,因而可以認為高祖對于諸侯王的任命十分謹慎,盡可能的避免封王,這也與其希望逐步統一的目標相一致。

ADVERTISEMENT

其次,在國內政策方面,漢初采取了清靜無為的黃老政治,給予了關東諸侯極大的自治空間。以往論及漢初的黃老政治,人們多關注于其在秦國暴政之后休養生息的一面,這實際上是一種縱向的歷時性分析,如果我們采取共時性的橫向視角,便能夠發現黃老政治對于緩和東西矛盾所發揮的作用。在關東、關中社會的風俗文化存在較大差異的大背景下,漢朝吸取了秦亡的經驗教訓,并不急于推行文化整合,【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便是最為典型的表現。

關于此時諸侯國的治理情況,我們可以從立法權與行政權兩個方面進行考察。從事之后賈誼《新書》內容來看,漢初的關東諸侯甚至可以自定法律,【諸侯王雖名為人臣,實皆布衣昆弟之心,慮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

ADVERTISEMENT

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黃屋,漢法非立,漢令非行也。】而在具體的行政治理方面,漢初諸侯對官吏的任免有很大權力,他們往往選擇身邊的親信或本地人,這在客觀上強化了諸侯國的獨立性與地方性,他們的具體政策也因此體現出當地風俗傳統的影響,由此我們再來重新審視曹參的黃老政治,實際上齊國早有清靜無為的傳統,【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曹參作為楚人,卻依照齊國的行為模式治理齊國,這顯然體現其統治策略中尊重風俗的一面。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在實現對全國的軍事征服和政治統一后,高祖與漢初功臣選擇暫時停下腳步,接受、容忍不同習俗并存的局面,針對不同地區實行不同政策,在恢復七國秩序的同時,允許諸侯王在一定程度上制定法令,依靠本國士人和當地傳統從俗而治,因而避免了亡秦覆轍,將帝國的統治鞏固下來。 當然,高祖與他的子孫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這種讓步與妥協只是暫時的無奈之舉,高祖并在完成統一后指出【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伴隨著高祖消滅異姓王、文帝剝奪諸侯王置相權、景帝剝奪諸侯王置吏權并平定七國之亂,郡國體制逐步走向終結,漢朝用了漫長的七十年時間,實現了對東方六國的「再征服」。對于戎馬一生的高帝而言,很遺憾他沒能看到那一天的到來,然而就在不遠的東方,那個洛陽少年正剛剛準備登場。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2/02
因為劉邦懂人性,嬴政不懂人性。劉邦知道六國子弟仇恨秦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假如你在西漢初年問要不要恢復六國,估計西漢的六國子弟遺老遺少都一臉懵逼。「恢復楚國?」「恢復齊國」。「你開什麼玩笑,楚國和齊國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2/02
順漢之「六國」已非恨秦之「六國」矣。劉邦擊敗項羽時的天下局勢,表面上韓趙魏燕齊戰國諸雄紛紛復活,實際上看看各國君主便知根底。韓王信,故韓襄王庶子,一度跟隨劉邦入漢中。趙王張耳,本是魏國人,游俠出身,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2/02
先一句話回答:因為,在秦和西漢中間,出了個項羽的『制度復辟』,讓天下人知道,『六國分封制度』再也回不去了。簡述如下1、六國恨秦。秦的制度,對于山東六國,太新了,接受不了。就好像你上班,來了一個新領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2/02
太長不看版:所謂「六國仇恨秦朝」不能一概而論。從秦末戰爭的形勢來看:楚籍士人對摧毀秦廷的意志最為強烈;魏籍士人對摧毀秦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2/02
人的大腦是存在惰性的,很多東西不喜歡多想,只有撞個頭破血流了才明白需要變化了。秦的統一,老百姓并不支持,覺得大家一直分鍋吃,為什麼要統一?其實他們也忘了祖上的鍋也不是一直這麼分的。所以天下大亂后六國貴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2/02
漢朝的第一第二第三……這些姓氏,是劉邦把關東田家抓去關中的順序~第一批抓去關中的姓第一,第二批姓第二~同樣楚國的屈景昭三家也全部抓去關中~還有其他貴族……六國貴族:尼瑪的是我不想造反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2/02
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六國遺族很多都死在戰火之中,當然就沒有像反對秦朝那樣那麼激烈。再加上秦末漢初那段時間的慘烈戰爭,導致很多人渴望和平,反對戰爭。而且,整個國家都千瘡百孔了,外面還有匈奴的威脅,再打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2/02
很簡單因為啊一 秦始皇并沒有吸納關東士人進咸陽秦始皇一共就開出三十六個博士位子拿出來給關東士人,本來大家給六國王公貴族當門客吃飯的路子也被秦始皇弄掉了。能不仇恨嗎?二 漢朝有關東諸侯王給關東作利益代表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2/02
六國不是順漢,只是反秦而已。就秦那種搞法,搞的人人都沒活路,那還不反他娘的就出鬼了。至于順漢?沒有的事。只是在漢朝,部分民眾至少有口飯吃(還有部分也是沒的吃的),再加上反抗不的罷了。就這,漢也是實行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2/02
其實,我覺得原因簡單說來,就兩個,一個就是對權力和資源的壟斷;第二個就是六國王室和貴族的局限性。首先說第一個,對權力和資源的壟斷。秦末時,東方六國舊貴族也好,陳勝吳廣劉邦等底層也罷,相對秦朝中央政府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2/02
我看了幾個回答,不少涉及到秦朝的苛政,暴政等等距今唯一可以證明秦朝百姓法律的云夢秦簡,足以表明秦的法律先進,嚴謹。所謂苛政,暴政根本無從談起。也許有人說史記和一系列的后世記載等等。在漢初,有兩種思潮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2/02
你這個問題拆開一下就是兩個問題,而且是兩個大問題。其一、秦國為何而亡;其二,漢朝為何長久。關于第一個問題我可以給你提供以下幾個方向給你思考,我個人認為秦亡與六國復仇主義關系不大,頂多就是借勢而起罷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2/02
漢高祖劉邦對秦朝制度進行了調和。最主要的是重新進行了分封,讓六國都復國了,當然都姓劉了。起碼表面上六國復辟了,大家就認為大漢就是周天子,世界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軌道上。所以,大家都服氣了,順心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2/02
-項羽幫漢高祖殺光了所有的二五仔和舊貴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2/02
秦始皇把他們打的太慘了,搞得也太狠了。幾乎把他們的利益剝奪殆盡。然后,出現了劉邦對他們妥協了很多,他們也沒把握打死劉邦。劉邦又給他們恢復了一部分的好處和利益,這不是挺好的,可以繼續享受富貴,還不用打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2/02
秦始皇吃下了六國,但是最終漢武帝才完成了消化。秦始皇開啟了政治上的統一,漢武帝接過棒來,完成了文化上的統一,大一統就是鐫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2/02
秦末的六國和戰國時期的東周六國是兩碼事。另外,劉邦布衣出身,沒有戰國時期貴族集團的恩怨糾葛,加上秦始皇已經把戰國時期的舊貴族集團(真正由周天子冊封過的貴族,不是秦末那些)肉身消滅了不少,從意識形態來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2/02
六國故地到了漢朝已經是不得不順漢了。歷史的發展,不是既定的程序邏輯,而是是人類社群的無奈選擇。和動物進化過程一樣,都是建立在偶然,機率,選擇和方向之上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2/02
逼乎的慣例難道不是先問是不是,再問有沒有?你說六國恨秦,我但要問你,是六國的貴族,士大夫,讀書人恨秦,還是說普通百姓也恨秦?在我看來,普通百姓仇恨大秦的理由不是很充足啊,在哪個王族治下,不一樣是當牛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2/02
從「秦滅六國」到「漢一統」,其實就是一個貴族(秦王)帶著一群庶民消滅了其他貴族,然后僅剩的這個貴族(秦王)被庶民推翻了,最后由庶民(劉邦)取得了勝利。貴族(秦王)不把庶民當人看;但是庶民(劉邦)把庶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