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遷都北京造成邊境糧食嚴重短缺。結果就是在
1.營造北京的同時放棄半個省的直轄領土(大寧都司+部分山西都司)即使judy對蒙古各種勝利,直轄領土也沒怎麼擴張。只能讓不可靠的蒙古部落臣服。(然后judy死后二十年明軍就要到距離北京一百公里的土木堡作戰)
2.明軍屯軍從一畝繳納一斗糧食變成余糧征集制。常備軍工資(十二石)不停降低,最終以舊糧食價格折算為白銀。根據糧食價格不同折算也不同。結果就是遼東以舊價一兩四石折算,然后立馬暴漲至一兩一石。讓拿到工資的明軍士兵不禁深思「你愛明,明愛你嗎?」(後來明軍工資也有所增長,但明末遼東糧價已漲至八兩甚至十二兩一石)(發糧食時衛所糧多錢少,發白銀時衛所糧少錢多所以糧價暴漲。
而衛所兵拿十二石糧食,北京可能要調走二十石甚至三十石糧食。而發三兩白銀,只需三兩多一丁點。)
3.北方稅負增加。因為衛所并不能滿足糧食所需,而南方走運河的糧食被北京消耗,結果就是邊境省的稅收遠大于其經濟產出相對應的比例。
陜西對應陜西都司,山西有山西都司,山東對應遼東。南直隸走運河對應北京。
二。離邊境近但缺錢并不能有效控制邊軍。
朝戰老兵戚家軍,因明朝拖欠工資,在北京城邊的薊州,「惡意討薪」。結果被北軍領了人頭。
三,近軍遠比邊軍危險。
中國歷朝相對和平時期邊軍造反成功只有judy一例。
而近軍政變成功的則多得多。尤其是唐朝政變繼承法。即使明朝也有奪門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