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從軍事角度分析就是經常跟防護水平低劣的蒙古騎兵、國內武裝及南方少民武裝交手的明軍養成了依賴于早期火器而過早的忽視弓弩訓練考核的習慣。或者說從《明會典》那個時候開始就把弓箭斗力標準定的相比兩宋過低還忽視弩箭。 同時,宋明以來還沒有一個很好的兵工傳統,匠戶三等民的問題嚴重。這樣其實就導致唯一戰斗力僅僅在于極少數私人家丁及少數粗短火炮,而普通士兵的整體戰斗力不行。
如果從稍微高一點兒的角度來看,那就是帝王及皇家上層喪失了習武及狩獵傳統,也就喪失了管理好部隊的軍事傳統。為什麼會喪失習武及狩獵傳統,皇帝親自領兵打仗的能力很容易衰敗呢?中國經濟重心及首都東移之后,不再如同長安那樣的森林山野估計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京營及皇權中央武力不行,對地方武力就不得不分而治之。最高層做不了成吉思汗、皇太極、拿破侖,甚至做不了豐臣秀吉。凝聚全國精銳展開進攻,集全國軍力于一地也就成了十分困難的事情。
而滿清初期雖然缺乏基本盤規模,但組織力乃至進攻中的上下階層損失承受力,還有整體兵工能力及訓練水平,都比金朝時候強出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