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年,朱棣將3000宮女全部活剮。行刑時,他親臨現場觀賞全過程,還親自操刀,一刀刀凌遲處死宮女。
一位宮女熬不住刑,破口痛罵朱棣:「你垂垂老矣,行將就木,我們宮女與宦官互相慰藉,相互取悅,何罪之有!」
俗話說,匹夫之怒血濺五步,天子之怒則伏尸百萬。活剮3000名宮女,如此堪稱暴虐的行徑,究竟起因為何?
這就不得不從一個女人說起。前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褒姒一笑;后則有朱棣為查明兇手活剮3000名宮女為愛妃報仇。
這個妃子究竟是何許人也?竟能讓朱棣不惜背負活剮3000人的千載罵名也要查明真相。
此人正是盛寵一時的權氏。權氏作為寵妃,能讓皇帝為她下如此狠手,在不明真相的人看來也近乎等同于合德飛燕一般的禍國妖妃了。
但實際上,權氏雖得寵卻不驕縱,還時常陪伴朱棣御駕親征,而她也死在了征戰回朝的途中。
朱棣一生中深愛過的女人有三個,原配徐皇后、寵妃權氏、貴妃王氏,但這三個女人都沒能陪朱棣走到最后。
有人感慨紅顏薄命,但只有朱棣明白,除了徐皇后是病死的,其他兩個寵妃的死都和宮里的陰謀算計脫不了干系。
朱棣一生開創的功績,打下的疆土,功勞在史書上也占了很大的份量。可就是這樣一個明君,到了晚年卻屠戮了三千宮人。
不難想象,一個幾乎無所不能的君主,到了晚年,身邊卻沒有一個真心相愛的人作陪,所愛之人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接二連三地被人害死,這讓朱棣怎能不怒。
讓他不再壓抑,開始發泄內心憤怒,屠戮三千宮人的轉折點,在一個人的出現。這個人便是告知朱棣「權氏真正死因」的妃子賈呂。
賈呂雖作為朱棣的妃子,卻在進宮后一直不受寵。看過宮廷劇也可知曉,在宮中,不受寵的嬪妃大多也會受到其他人的冷待。
于是心有不甘的賈呂,懷著對寵妃權氏的妒恨,找到了同樣不受寵的妃子呂婕妤,想要與其聯合起來陷害權氏,讓其失寵。
但心性純善的呂婕妤卻并不想與賈呂一起做這等下作之事,只想謹遵本分,也不愿陷害他人。
于是惱羞成怒的賈呂便決定單獨行事,而知曉她計劃,卻不愿與她合謀的呂婕妤,便成了替罪羊。
賈呂聯合太監給權氏的飯菜下毒,事后又跑到朱棣面前稱權氏死前呂婕妤曾隨軍侍奉,與之有往來。
于是氣急攻心的朱棣自然認為權氏之死是呂婕妤為爭寵所為,便下令處死了呂婕妤,牽涉其中的百余名宮人也被處死。
但事后,清醒過來的朱棣憑著多年在宮中生活的直覺,也覺察到賈呂這人并不簡單,認為其既然知曉呂婕妤謀害權氏,有可能也參與其中,于是派人悄悄監視賈呂的一舉一動,試圖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不曾想,這一監視卻發現賈呂因長期不受寵,竟與太監私下茍合。不僅賈呂,宮中許多宮女太監也都私下結成對食,暗通曲款,相互勾結,宮中四處十分糜亂。
作為皇帝,朱棣深知后宮不寧則前朝不安。自徐皇后死后,后宮久久無人掌管,就連自己有意冊立為皇后的王貴妃也被人暗害,權氏也無辜喪命。
朱棣自然明白,是有人打通了太監和宮女,想要禍亂后宮。長此以往必然影響政局穩定。且自己的后妃接連被害,指不定哪天有人就將手伸進后宮,借太監宮女對自己下毒手。
于是為永絕后患,殺伐果斷的朱棣,在查明情況后,先命人化了大量的太監宮女相擁的畫像在后宮四處張貼,以此敲打震懾,羞辱賈呂。
賈呂擔心東窗事發便與太監提前自盡了。但朱棣處置賈呂宮人時卻意外得知原來權氏之死竟是賈呂一手策劃,呂婕妤不過是替罪羔羊被朱棣錯殺。
這下朱棣被徹底惹惱,一個商人之女,不僅穢亂后宮給自己帶了綠帽子,竟還嫉恨無行,聯合宮女太監,蒙蔽圣聽,將自己堂堂一國之君玩弄于股掌之間。
但賈呂已死,氣憤的朱棣只能將滿腔怒火發泄到這些太監和宮女身上。于是下令將三千名宮人活剮,自己親自觀看行刑。
一名不明真相的宮女認為朱棣是不通人情,見不得宮女太監相互結為對食相互慰籍,便對朱棣破口大罵。
朱棣此時已經年邁,自己一生中深愛過的三個女人都被人暗害,正是眼前這些人做的手腳,此時又聽到宮女辱罵自己,哪里還能忍下去,不僅下令加快行刑的速度,更是親自動手活剮了這個宮女。
原本的一代明君,就這樣,在晚年瘋狂屠戮了三千宮人,在史書上留下了一道血色的謎團,究竟是晚年昏庸殘暴,還是為愛泄憤,留待后人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