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其實你去了解一下那些中榜的人的考卷真跡就會知道。
這些是殿試的,是最高級別的。在一個特定的時間里完成命題作文。監考的有皇帝與眾大臣或者說當朝重臣。
不但解題、破題要對,還要字體寫得特別好,當然了,參加殿試中榜的,還有長相、身高等要求;否則你再強,也中不了一甲。
這個獨木橋比大學聯考難度大得多;因為現在的大學聯考的核心是唯物主義,通常而言,答案都是有標準的,釆用的又是多科目的總分制。
古代科舉的核心都是唯心主義;一個所謂的儒家之下,分成無數學說;萬一你答的再有理,閱卷那幾位是另一個學說的,那麼這一次你沒有機會中榜;朱元璋為何要規定八股文?就是立下規定:你們都按這個標準來考。
對于他來說,八股文可以更公平、公正;惠及更多的讀書人。至少在大明之后的科舉考試,有了一個大的標準方向,是那個時代的生產力能夠做到的相對公平。
我小學時,其實也要學書法的,原因就是我們學校的老校長,他是一個堅持我們要寫毛筆字的人,強行給我們增加了這門課外課;在我讀五年級的時候,他退休了之后,這門課外課慢慢開始消失了。
因此我認為在現代化開始的時候,有這樣的條件的時候,寫毛筆字沒有想象那麼容易。以我個人經歷我怎麼寫都比鋼筆字、圓珠筆、中性筆寫得差。
何況在古代中國,不是誰都有我們現代人擁有的條件;就像是我老校長當年強調的——你們小學不練好毛筆字,你們長大后想再學就更難了。
那麼必須從小練起的。
在歷史中國有這樣的條件的人,當然是出生在書香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