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回家,我對衰老和疾病有了些新認識。
原先聽「久病床前無孝子」,是感慨人心炎涼,批評子孫不孝。
可現在發現,里面還有一層意思:
久在病中的人,會沒那麼可愛。
春節寫過微博,提過我奶奶。
她變得很負能量。
之前回去看她,都是笑著問我這那。
現在就是對著我抱怨。
抱怨老公不浪漫、抱怨我姑姑不省心、抱怨自己身體不好,抱怨自己一輩子沒享過福。
可能因為我在場,所以沒抱怨我爸。
當然我爸也會被埋怨啦。
我爸明年退休,也到了身體偶有小恙的年紀了。
每天下了班,先去給我奶奶做飯。
有次不那麼舒服,堅持著去了,進廚房開火的時候,聽我奶奶小聲說了一句:
「就一天熊個臉。」
我爸就問:「你說我嗎?」
我奶奶說:「我說老頭子。」
我爸也沒說啥,接著做飯。
我姥姥跟她通話,她也是跟我姥姥抱怨了很久。
我姥姥勸她:「你還不幸福嘛?你孫子那麼省心,外孫女工作也不錯,你多好啊,我都羨慕你。怎麼還不開心。」
我奶奶說:「可我身體難受,哪顧得上那麼多?」
我跟我媽聊到這一段,我說:我可太理解我奶奶了,當然,我也很理解我爸。
我爸做兒子,當然沒得說,一趟趟跑醫院,有時候陪我奶奶看病,有時候替我爺爺奶奶拿藥。他甚至找到了個住在我奶奶家旁邊的護士,一旦需要打吊瓶可以讓護士上門。
更別提還上門做飯。
孩子當然會覺得:我都做了這麼多了,我也很累了,能不能別挑剔我。
可我也能理解我奶奶,因為她疼。
她也會覺得:我也吃了這麼多苦了,我也忍了這麼多疼了。
我也把我十分的疼痛,自己忍下七分,只讓你幫我解決三分了。
但你只解決了2.8分。
我不可以抱怨嘛?
這就是很難解。
所以我奶奶對我抱怨,我也不反駁就認真聽。
聽完了就附和一句:哎,你可太不容易了!
感覺自己像個剛學了兩節心理課就被推去面訪的心理醫生。
不知道還能說什麼。
我一年回去一次,我能耐心聽。
別人不行。
我這還有些不一定對、輕飄飄的小經驗。
很多人聽到至親之人抱怨難受、抱怨不容易,就本能要給出解決方案,認為自己有義務解決,搞到自己負擔很大。
這時候,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否認你的抱怨,我就不用解決了。
比如:「你過得很好啊,誰不是這樣的?」
這也不太對勁。
我感覺就直接說「你可真不容易,難為你了」也很好。
我聽到了,感到了,理解了。
我解決不了,但我知道你很難受。
我還能理解我奶奶的一點是:她的一生真的沒為自己活過。
小時候家里窮,她跟著結婚的姐姐來了東北。
為了留在東北,嫁給了我爺爺。
我爺爺算是一個好丈夫麼?
傳統意義上算,現代意義不算。
傳統意義只要求掙錢拿回家,工作很穩定,工資全上交,不抽煙不玩牌,從沒惹麻煩,在家里也做家務,還讓我奶奶說了算,那就不錯了。
但現代意義上,其實我奶奶嫁了也就是嫁了,他們之間有沒有愛情,肯定是沒有的。
我奶奶嫁給我爺爺,生了我爸爸,生了我姑姑,肚子里還夭折過一對雙胞胎。
照顧我,照顧我表妹,我表妹考事業單位她還陪讀。
然后她身體就不好了。
高血壓糖尿病,都不致命,但很消磨人。
她好像沒完成過自己的什麼心愿,就這麼過來了。
那一代人似乎都這麼過來的。
想想其實我爺爺一生差不多也這樣。
我跟我媽嚴肅地說:
所以,媽,你必須得多花我一些錢,買一些喜歡東西,去外面旅游,不要怕為我添麻煩,去做一點為你自己做的事情。
干一些滿足姐妹面前虛榮心的事情。
甚至上點小當都行。
當然你最好還能盡量健康一點。
整個社會環境都在PUA你,說別人都這樣,不就應該奉獻家庭嘛,不都這麼過來嘛?
你不要信,你要說:不!
不然等你二十年后,身體不好,躺在床上身上還疼的時候,你半夜里一定會后悔——
我這輩子在干什麼?
到時候,你的怨氣是藏不住的。
到時候我也要承擔你的不甘心。
當然,我爸也是這個性格,我也希望我爸多花一點。
前幾天打電話我爸說他現在舍得買水果了,真是巨大的飛躍。
我姥姥也生病,也會疼,但她不抱怨,和個人性格會有關系。
不過我分析還有一點:
我姥姥的人生豐富。
婦女節我寫過我姥姥的故事,從基層努力,做到管十幾家店的經理。
後來還成為我半個同行,管一整層商場。
經常出差,去過很多大城市。
我沒寫到的是她小時候,家里也給了我姥姥足夠關愛。
家庭條件不錯,很小就騎上了自行車。
別人結婚的三大件,我姥姥十幾歲就騎上了。
家里只有她和我姨姥姥兩個女兒,不存在什麼扶弟謙讓。
家里給了兩個女兒完整的愛。
她夜里躺在床上,不會覺得自己虛度的。
發出來和你們共勉。
咱們也都豐富一下人生,搞搞自己的事業,在家期間也可以適當鍛煉身體。
老了躺在床上對著天花板時,嘴角還能上揚,讓自己更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