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DP比拼:大唐完勝
大唐帝國在公元750年前后達到最頂峰,那時候全國一篇繁榮,人民生活富裕,國家強盛、萬國來朝。我們夢想中的大唐雄風,基本上就是在這段時間。大唐帝國與大漢帝國有點不一樣的地方是,大唐是真正的民富國強,而大漢主要是國強,民并不富。
那個時候,全世界的GDP不到1000億美元(以1990年的購買力美元來計價),比較準確的是974億美元。大唐帝國的GDP達到279.6億美元,占全世界GDP總量的28.7%。
阿拉伯帝國也基本上在同一時期達到鼎盛,其GDP為183.3億美元,與大唐相距甚遠,占全世界GDP總量的18.8%,中間相差兩個查理曼帝國,公元814年查理曼帝國的GDP是5.3億美元!要知道,查理曼帝國在當時可不是小腳色,乃當時的全球四大霸主之一!另外一個霸主就是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
因此,在GDP財力的比拼上,大唐獲得全勝。
2, 人口比拼:大唐完勝
對于大唐的人口統計,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通典》記載公元755年的全國人口是5291萬人,占當時世界總人口(2.15億)的24.6%;而《世界人口史》估算唐朝人口為8000萬,占世界總人口(3億)的24.39%。我們按照最小值5291萬來比較。
唐朝的京師長安,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相當于現在的紐約,是全世界人民的首都。長安有人口大約80萬,雖然及不上北宋汴京的百萬人口,但同時期的君士坦丁堡只有30萬人就被譽為歐洲的中心了,而羅馬更是只有5萬人,巴黎只有可憐的2.5萬人!
唐朝的強盛在人口上的體現,除了數量龐大外,還在吸引外來人口方面。
比如江南的揚州,不但有新羅、日本的商人,還有大量波斯、阿拉伯的商船在揚州停留。
而在朝中任官的外國人,更是達到了三千余人!這在任何朝代都是不可想象的,充分體現了大唐氣度和自信:哥舒翰——突騎施人、阿史那思摩——突厥人、高仙芝——高句麗人、李光弼——契丹人、沙叱阿博——沙陀人、康待寶——康國人、安祿山——安國人、駱光先——安國人、何潘仁——何國人、瞿曇悉達——天竺人、李懷光——渤海靺鞨人、夫蒙靈詧——羌族、黑齒常之——百濟人、契苾何力——鐵勒人……
不扯遠了,我們再看當時的阿拉伯帝國,在公元750年全盛時期的人口是3400萬,占世界總人口的15.8%,中間又相隔兩個查理曼帝國的人口,公元814年查理曼帝國人口是1250萬。
因此,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人口質素、人口流動上,大唐再次獲得全勝。
3, 疆域比拼:阿拉伯帝國勝
唐朝極盛版圖并不是出現在開元盛世,而是唐高宗龍朔年間。經過唐太宗、唐高宗兩代皇帝的大規模對外戰爭,當時中亞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圍南至羅伏州、北括玄闕州、西及安息州、東臨哥勿州的遼闊疆域, 國土面積達1237萬平方公里,還有一種說法是1076萬平方公里。
當時長安城西北的城門叫做開遠門,去絲綢之路的商賈旅人和前往安西北庭都護府的軍隊都需要經過這里,因此這里設置有一座里程碑。里程碑碑文由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手書,碑文內容是:「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戎人不為萬里之行。
也就是告訴諸位遠行的人請不要擔心,我們這里到大唐西疆只有九千九百里的路途,絕對沒有一萬里,全程受大唐軍隊的保護,因此沒有必要擔心「萬里長征人未還」。
就這一句話,大國氣派撲面而來。
這是我印象里,中國歷代王朝中,最囂張的低調裝逼法,沒有之一。
我們再來看看同時代的阿拉伯帝國,大規模的擴張事業仍在如火如荼地繼續。在西方,已將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全部收入囊中,還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滅掉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國,前鋒直抵法蘭克。在東方,侵入中亞的河中地區,征服了布哈拉、撒馬爾罕和花剌子模,勢力直抵大唐的邊緣地帶,并與唐帝國的中亞駐軍發生了碰撞,751年怛羅斯戰役,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最直接的一次較量。
在公元750年左右,阿拉伯帝國的疆域達到最大,面積約1340萬平方公里。
因此,疆域比拼上,阿拉伯帝國勝。
4, 軍事比拼:阿拉伯帝國略勝
在戰斗力上,大唐軍隊絕對勝過中國歷朝歷代的軍隊!唐朝也是對外發動戰爭最多的朝代之一,我們把元朝除外。
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對外戰爭的最后結果都是大獲全勝。
但說這些都沒有用,因為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直接面對面打過一場戰役,雖然規模不大,對兩個超級大國都不痛不癢、適可而止,并都及時阻止了戰爭的擴大化,避免了「世界大戰」的爆發,但結果很明顯:唐軍輸了。
這場戰爭就是:怛羅斯之戰!
公元749年12月,高仙芝以石國「無藩臣禮」為由,對其進行征討,石國未戰請降。高仙芝假裝答應石國投降,但隨即違背承諾,趁其不備出兵掩襲,占領石國。唐軍不但俘虜了石國國王,而且燒殺搶掠。
公元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將被俘的國王獻于玄宗面前,被授予右羽林大將軍。
但在唐軍圍攻石國時,石國王子僥幸逃脫,并向阿拉伯帝國求救。高仙芝得到情報后,先發制人,揮師三萬主動進攻大食,而對方則有大軍15-20萬。
唐軍勞師遠襲,從安西深入七百余里,而且是在阿拉伯的地盤上作戰,在補給、情報等方面都不占優勢。由于唐軍將士極其英勇善戰,加上強弓硬弩的技術優勢,高仙芝曾經占得上風,阿拉伯聯軍先后7次進攻均被唐軍步、騎兵壓制住。戰斗持續了五天,雙方仍是不分勝負。然而在第五天傍晚的激戰中,唐軍的盟軍叛變,叛軍從背后包圍了唐軍步兵,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系。阿拉伯聯軍趁機出動重騎兵突擊唐軍陣營的中心,連日征戰的唐軍在內外夾擊下再也支撐不住,終于潰敗,高仙芝在夜色掩護下單騎逃脫。
縱橫東亞百余年的唐朝鐵軍,在這里最后一次展現了它的雄姿。怛羅斯之戰過后,唐朝在帕米爾高原以西之地盡失,許多自漢代以來就已載入中國史籍的古國均落入阿拉伯人手中,中國版圖縮小了百余萬平方公里。
華夏文明從此退出中亞,這一地區開始了整體穆斯林化的過程,直到今天。
因此,軍事比拼上,阿拉伯帝國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