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上知乎看到又有人造謠罵我,回罵一通后發現這個問題下好幾個答主想當然了,隨便說兩句。
這個回答下好多人思路是正確的,舉的例子卻完全錯誤。舉的啥例子呢,長山之戰。
他們認為長山之戰潰敗,是吳三桂他爸吳襄的鍋。甚至腦補出了吳襄代表遼西將門,宋偉代表客兵,于是又簡單地腦補為遼人坑客兵了。
實際上,這些人真應該看看明朝檔案,宋偉是客將,但長山之戰他帶的主力就是遼兵。吳襄的確是遼人,但在長山之戰,他帶的主力是由薊鎮步兵和遼人騎兵組成的。盡管宋偉他不是遼人,但宋偉帶的部下大部分都屬于所謂的「遼西將門」,反而吳襄部下超過一半不屬于「遼西將門」。
這一仗的失敗原因我們不多談,想多了解的可以去看我在B站的皇太極系列。
這里我就說幾點純軍事角度,明軍為什麼拉胯的問題。
第一,家丁制度加人頭軍功的弊端,就說一個例子。薩爾滸之戰時,明軍和清軍(當時叫后金軍)對戰時,一個清軍陣亡后,就會有十幾個明軍無視軍法,冒著破壞陣型的危險沖上去,只為搶個人頭斬首報功。然后嘛,就開個地獄玩笑,清軍這邊但凡能多戰死一個兵,就會引發十倍以上的明軍騷亂,你說這仗咋打?
第二,外行指揮內行。
很多喜歡污蔑袁崇煥的不經常提這個問題嘛,其實這個真是冤枉袁崇煥了,因為袁崇煥還真不是外行。
我這里舉幾個典型例子。
遵永大捷,假如不是孫承宗督師全軍,而是讓馬世龍和祖大壽指揮,能出現十萬大軍打五千清軍,結果只殲敵幾百(上報斬首破千了,實際殺敵只有祖大壽截斷清軍潰兵時擊殺旗丁四百多人)這種「大捷」嗎?戰前馬世龍和祖大壽是什麼建議,他們的建議是全殲這五千清兵的,真的做不到嗎?這一仗天時地利人和占全了,天時就是崇禎在畏懼之下放權給了孫承宗,孫承宗也有足夠錢糧和兵馬。
地利就是三屯營已經被明軍收復,明軍想達成包圍清軍是完全可能了。人和呢,就是皇太極有坑阿敏的嫌疑,不但只給五千兵,援軍也才給了一千還遲遲未到。
好多明粉給我扣「清粉」帽子,我看他們才是清粉,他們眼里十幾倍明軍都殲滅不了五千清軍,還為此吹噓孫承宗是軍事奇才。
長山之戰,假如不是孫承宗督師援軍,而是讓吳襄、祖大樂等人指揮,會敗那麼慘嗎?會讓明軍大量薊遼精銳,在呆板車營里送死,乃至于宋偉部士兵逃跑都逃跑不了嗎?
再舉個簡單例子,平定孔有德之亂。網絡明粉都吹是朱大典厲害,這個我就不嘲笑了。這一仗才是真正的內行作戰典型,這一仗明軍最高指揮名義上是朱大典和謝三賓兩個文官,實際在高起潛這個太監面前他們毫無軍權,高起潛呢啥都不會卻信賴吳襄,這一仗的實際指揮官其實就是吳襄等關寧軍老將。
由于有高起潛這個太監潤滑劑存在,他們能不受外行瞎搗亂,將吊打天下精兵的孔有德轟出山東,而這一仗的主力,恰恰就是長山之戰的逃兵。
后面的例子舉不勝舉,說個簡單的。鎮壓張獻忠時,你讓楊嗣昌解決后勤,讓左良玉去,張獻忠能鬧個翻天覆地嗎?
鎮壓李自成時,你別把孫傳庭調來調去還下獄,換一堆廢物硬把陜西三邊秦兵坑光,李自成能迅速滅了明朝嗎?
松錦之戰時,你崇禎和陳新甲能不能別只聽幾個書生的意見,次次給洪承疇搗亂,能輸個底朝天嗎?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王朝末期的虛報軍功問題。導致明軍無法得到公正的賞罰,助長了明軍勤于逃跑和虛報戰功的劣習。
虛報戰功,每個王朝都一樣,甚至于你在前些日子的俄烏戰場都能看到,凡是有腦子的都懂。
但到明朝末年這種登峰造極甚至于無視統治者和現代網民智商的,獨此一家。
格外說明下,能不能別迷信明軍塘報?尤其是毛文龍、劉澤清他們的塘報。
明軍哪個將領戰績真實,其實很好考察的,因為清朝這邊也有實錄也有檔案啊。我這里舉幾個例子:
例子1:薩爾滸之戰前夕,搗巢打麥場的李如柏,明實錄記載李如柏上報斬首是79還是80,我忘了,也懶得查。但滿文老檔有對應記載,他們就死了七十多個包衣,數字基本沒什麼誤差。
以及薩爾滸之戰時,上報斬首二百多的劉大刀,這個不用多說了,懂得都懂,薩爾滸之戰唯一不丟人的明軍總兵。(這里再給大家開拓下思路,有想知道正常虛報軍功的,可以自己對照明朝檔案和清朝檔案,看看黃龍指揮的第一次皮島海戰的數據。
想知道什麼叫不正常的虛報,完全的胡編亂造的,無中生有,震蕩三觀的,可以對比下毛文龍塘報和清實錄以及朝鮮李朝實錄,以及明實錄中彈劾毛文龍的內容)
例子2,遼沈之戰時,朱萬良等人率領的九邊客兵騎兵,曾經在渾河之戰擊退清軍巴牙喇,曾經在遼陽之戰擊退兩黃旗。
而這個事情搞笑之處在于,這支九邊混合客兵騎兵的戰績,只有在滿文資料里有。
大明星所有資料里,他們都是逃兵。甚至于很多人根據明朝僅有的一些文人臆斷的資料,還改變了這支部隊的籍貫,編造出了「渾河之戰,遼人騎兵故意逃跑賣隊友」的謠言。實際上,這股客兵騎兵部隊,大部分不是遼人,也不是逃兵,他們只是沒有蠢到被清軍輕易殲滅而已,結果就被明朝無良文官和現代無良明粉詆毀了。
例子3:吳襄、祖大弼在宣大出援,斬首5級還是多少,這個又得核對檔案,懶得查了。這個斬首數字,因為被其他謊報軍功的明軍的假戰報迷惑,還被崇禎批評,甚至于崇禎給吳襄送了一件女人衣服進行羞辱。(可以對比下熊廷弼灰山御敵,因為老實巴交上報斬首2級,結果導致一系列朝廷猜忌)
然而在清朝這邊對照記載是什麼呢?可以算清軍第一巴圖魯的,斬殺過劉興祚的猛人圖魯什就死于祖大弼部下之手。
而可笑的是,知乎討論明軍野戰的帖子,很多都是在圍繞宣大明軍虛報的戰功展開的。再說難聽些的話,宣大明軍虛報雖然虛報,但人家是真的能打,至少人家在清朝記錄中,哪怕沒贏過,那也是真的在不斷和清軍作戰的。至于現代網民連毛文龍和劉澤清都相信,這就純屬智商問題了。
換個思路是什麼問題呢,那就是老實上報軍功的明朝將領,其斬首含金量是很高的。比如劉大刀在薩爾滸,祖大弼入援宣大,吳襄在長山之戰之前襲擾清軍時,以及吳三桂成名的幾次作戰(其中還有幾次沒有斬首,因為袁崇煥時代沒有斬首,關寧軍此后陸續都有這個習慣,除了朝廷逼迫下才進行斬首外,他們是刻意要改變搶人頭劣習的)。
還有些武將,戰斗力完全不遜色于清軍精銳,典型的就是祖大壽,他在清實錄里有好幾次正面擊退清軍的記錄,然而由于由于沒什麼斬首的問題,明朝朝廷就算知道也只是口頭嘉獎,而明粉網民連崇禎都不如,直接沒當回事。這還導致了一個鬧劇發生,什麼鬧劇呢?就是在清軍掠奪冀魯時(盧象升戰死,孫承宗殉國,孫傳庭下獄這次),祖大壽由于軍功和人頭標準的問題,故意鬧了一次情緒,在入援關內后搜殺難民斬首一千余級上報,連死人髮型都沒變,直接把這麼一大堆關內難民的腦袋上報朝廷索要軍功,暗示別人都這麼搞忽悠朝廷,我就直接來個不遮掩的,你們看著辦。
我們說祖大壽這種行為肯定不對,但這是怎麼造成的?可以用腦子想想嗎?
以及可能有人會用明朝首級審核的問題來扯淡,這里說明一點就是。審核是審核,政治是政治。露梁海戰,海戰都居然要斬首,明軍好不容易從大海里撈了二三百人頭,戰后朝廷給照顧成斬首一千四還是多少了,數字忘了,總之在正常情況下,這是有變通的。
而到了崇禎年間,更有意思了。因為斬首掛鉤就是封賞啊,崇禎又沒錢,斬首很大情況下只是個上報數字而已,都沒經費賞賜了,誰還審核啊。不然你以為崇禎末年斬首農民軍數以萬計甚至于故意夸大農民軍兵力(比如動不動就說農民軍幾十萬大軍),斬首的清軍都足以讓清朝覆滅兩次的數字是怎麼回事?
迷信明軍謊報軍功的最搞笑的一點就是,如果有人無聊了自己去看看阿巴泰入關搶掠和李自成河南逆襲那段時間的明朝檔案,你要看這段時間明朝各種奏報,那是大捷不斷,勝仗連連啊,在塘報里,李自成能連戰連敗卻占據河南,阿巴泰那邊更搞笑了,明朝連阿巴泰是誰都不知道,居然以為清軍主帥是孔有德,而且在塘報里孔有德還被打死了無數次。
只是可能到處撿破爛的各路網絡明史大V自己看不懂文言文,又沒有杜車別這種謠棍幫他們整理這些勝仗奏報,導致這些毛文龍后輩居然沒人吹了。
好了多余的也就不說了,王朝末年就這個吊德行,哪個王朝垂死的時候不是這樣?漢朝唐朝完了,也沒見有人死吹說漢靈帝,辱罵董卓曹操是撿漏王。也沒人死吹說唐朝末年唐軍無敵,李克用和朱溫是撿漏的。
怎麼到了明末,就不準明朝衰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