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朱棣遷都北京,明朝不可能有276年的國祚。
為什麼?因為公平!
維持大一統需要公平,大伙都知道,現在中國經濟發達的省份要給經濟落后省份轉移支付。
同樣的道理,明朝也要平衡各地區的經濟差異,將經濟發達地區的財富轉移支付到經濟落后地區。
定都在經濟落后地區,就是那個時代唯一行之有效的轉移支付方式。
用稅收的形式,大明將南方的財富源源不斷的通過京杭大運河運往北京,然后再經北京這個消費中心,將南方財富分配到北京周邊的河北地區,北方的地主百姓受益于大一統的局面自然就不會造反。
如果朱棣不遷都會怎樣?
要知道,朱元璋還在位的時候,江南這幫士紳就敢搞出南北榜案,會試通過的全部都是南方人。信不信,朱元璋、朱棣這些強勢領導人死后,南京的朝廷就會全部變成南方人,一個北方人都看不到。
盛唐是怎麼沒的?
河北士子遭到關隴集團歧視進不了中央,然后慫恿安祿山造反,安史之亂后,唐朝國運直接腰斬,進入藩鎮割據時代。
宋遼之間怎麼維持了百年的和平?
1004年澶淵之盟后,北宋每年給遼國白銀10萬兩絹20萬匹的歲幣(1042年增加到每年白銀20萬兩絹30萬匹),這是北宋版的轉移支付。
宋金之間打仗是為了什麼?
1141年紹興和議后,南宋每年給金國白銀25萬絹25萬匹,完顏構死后南宋北伐,歲幣打打停停,1206年簽訂嘉定和約,南宋每年給金國歲幣增加到白銀30萬兩絹30萬匹,這是南宋版的轉移支付。
南方雨熱條件比北方好,同樣一塊地經濟產出就是比北方多,先天條件不公平,唐朝之后的北方可比現在冷多了。
當經濟差距拉開到一定程度后,北方人就會發現,向南邊搶比強行發展經濟更加方便快捷,除非南方人愿意交歲幣,戰爭是不會結束的。
氣候轉冷,中國的經濟中心南移后,南北經濟差距越拉越大,此后中國這塊版圖上就只出現過兩種平衡狀態,一種是大一統王朝定都北京,南方財富通過是稅收轉移支付到北方,另一種是南北分裂,南方財富通過歲幣轉移支付到北方。
如果朱棣不遷都北京,不出百年,中國或者分裂成南北朝,北國逼著南明交歲幣,或者定都北方的王朝統一南明,然后用稅收來轉移支付。
所以說,中國能走到今天,歷史上能維持一個長期統一的局面,
要感謝的是元朝頭鐵,不接受投降滅了南宋,然后修建京杭大運河,完成了這個維持中國大一統最重要的轉移支付工程。
更要感謝朱元璋北伐成功完成統一,之后朱棣作為漢人皇帝遷都北京,把明朝的國祚延續了276年。
276年的大一統是什麼概念?
秦朝14年;
西漢210年,從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廢分封開始算,大一統時間只有135年;
新朝14年;
東漢195年,只算光武帝統一到董卓之亂是153年;
西晉52年,算滅吳到洛陽陷落的大一統時間只有33年;
隋朝39年,大一統時間30年;
唐朝289年,從唐滅朔方到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大一統時間是128年;
元朝98年,從滅南宋到紅巾軍起義建國,大一統時間是77年;
都說胡虜無百年之運,說實話中國能將大一統延續一百年的王朝也屈指可數,明朝是第一個將大一統時間延續超過250年的王朝。
從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中國到1368年明朝建立的1590年間,中國大一統的時間滿打滿算只有584年,占比1/3,分裂時間比統一時間長得多,兩漢之后更是處在長期分裂的狀態。
可以說,是明朝結束了中國的大分裂時代,明朝之后,中國才敢說統一時間大于分裂時間,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能夠長時間保持國家統一的文明。
站在中國大歷史的角度看,朱棣將首都遷到北京怎麼強調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