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不中聽的。
因為她們不僅知道危害,而且知道這個危害在你正在和即將面對的苦痛中算不得什麼。
先說傷痛。
受過傷的,做過手術的,都知道,順產那點創傷真的啥也不是。剖腹產也就是疼一些,也能完全恢復好。
世界上有那麼多人,玩體育,騎電動車,受重傷的幾率比生產高多了。為此做個手術,該玩繼續玩,也不會說遺憾終生。
再說衰老。
上了歲數的,如果工作辛苦的,只要30歲。都知道身體疼痛和病變總會來的,一樣疊一樣,生育只是一個很小的因素。如果生得早,這個因素可以忽略不計。
不生育,鈣質還是會流失,體態還是會變丑,皮膚暗沉、掉頭髮、智力下降、全身無力。你越投身一件事,你的身體就越不健康,但這也是你努力活過的證明,身體就是一件消耗品,如果抗拒消耗它,那就是根本沒活過,而且不管你抗不抗拒它就是會自然損耗。
重要的是在消耗的同時完成有意義的事。
然后說感情。
很多人怕家庭解散帶來的沖擊。
實際上,如果你拿出對工作的態度去對家庭,那麼匹配到暴力狂、老陰b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你自己努力運營,運營不好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
相比之下,沒有家庭是更恐怖的。絕大多數人,沒有受過孤獨的訓練。最多是忍耐,而不是積極健康地與它共處。
孤獨會讓一個人逐漸暴躁扭曲,傲慢脆弱,不懂得去愛,也就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人是有天然本能的需求,需求性,需求日常說話,需求被依賴,需求輸出經驗和財富。需求不被滿足,就會生病。就會變得不像人。
這些自古以來都是在家庭和社區中完成的。現代工業剝奪了這些,但它不會償還給你。
想想你的從不回家的牛逼老闆,是不是暴躁扭曲,傲慢脆弱,不像人。
一旦成為那個樣子,只能夠以「我有工作」為最后的自尊,一旦下崗你就一無所有。哦,可能還有點錢。
然后說下崗。
實際上你不生也面臨下崗的危機。
就算不生你也面對就業的性別歧視。還有年齡歧視。
絕大多數行業,不是隨著自動化的發展而裁員,就是可能隨時因為一紙政策而消失。
所以,如果你的工作穩定或者對象工作穩定,或者家里有老人帶,你們實際上更有生的優勢。
如果你當前工作不穩定……其實我是不會勸生的……
被勸生了,說明你混得還可以,或者你家底還可以。
而未來的變數,那是完全都有可能的。這不是你自己的選擇問題,是一個結構性問題。
但既然是結構性問題,是所有家庭都要一起面對的,在社會主義國家,死不了。
而且真的有那麼一天的話,你個人面對也是面對,和孩子、孩子爹一起面對也是面對。
時代好的時候,男女平等就業。
時代不好,女人先失業。這不是封建社會特有的,在發達國家經濟危機中已經無數次被驗證。
泡沫破掉的社會,單身女性的地位,看看隔壁日本。
就算是投資保險,和男人組成家庭也是劃算的事。
總結
就算你不生你也會老,就算不生你也會死,就算不生你也窮,也面對變數,就算不生你也會變得愚鈍、無聊。
你以為自己可以一直學習娛樂,實際上人年輕也就那麼二十年。
就算不生,你的可支配時間也會減少。
就算不生你也會面對就業歧視。
就算不生,你的上升空間也渺茫。
對于普通人我們是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說生的好處和壞處。
這壞處就真的不是很顯著了。
好處,免去了許多孤獨、愚鈍、暴躁扭曲、傲慢脆弱和無聊。
你以為自己會一直有趣,不可能的。
孩子才是最有趣的。
你以前有趣因為你是孩子。
你是不是總是覺得自己比父母有趣?那就對了。
這個加成很快就不會再有了。它會轉移到你的孩子——或者別人的孩子身上。
如果一個人不在乎你卷的成績,而是關心你的被陪伴、你的健康心靈和樂趣,承認你會衰老,正視你的需求,這個人是非常關心你了。
當然,還有很多勸生是純繁殖戀,這種目的是擺在明面的,題主也不必再問出這種問題。
——————————————————
重復的無效評論太多了所以關閉評論了。
抽幾個評論統一回復:
1。羅列生育的危害。
跟我的答案不矛盾。我是在羅列孤獨的危害。并不是說生育沒危害,而是兩權相害取其輕。
如果我說的不足以讓你們覺得比生孩子更可怕,那只能說你們根本沒經歷過生老病死所以沒有感性認識。
譬如,很多人都是堅持不婚不育,直到經歷親人的死亡。
所以我敢斷言反對我的人,一半以上都是父母還在世,基本健康。
經歷經驗不同,所以才有過來人勸年輕人。
你們年輕人勸/反對中年人是沒用的。因為信息不對稱。
2。援引各種證據以便看上去似乎信息對稱甚至壓倒本答案。
親,我們生過的人,不僅要了解可能的事故,我們還會了解,在每個節點上要面對哪些具體的事故。比如懷孕第15周要做什麼,第20周要做什麼。哪個檢查用來排查哪些異常,哪些手段可以避免哪些事故。
就好像沒飛過的人擔心飛機會失事,失事了之后會如何如何,你以為飛行員不知道?但是飛行員會關心這些嗎,她只會熟悉自己的設備、表盤、流程,也會了解危機和救生知識。飛行員甚至會主動告訴你飛行事故和原理,已證明她已對正規操作了熟于心。
她還會對后輩說,做飛行員有多麼驕傲,多麼充實。
一個女司機她會擔心倒車壓死人嗎?或許會,但為什麼她敢開車呢?因為她學過了也考過了倒車啊!
你們考過駕照的人也不少吧,怎麼就沒想過自己會因此終身殘廢呢?
宣揚生育危害的,根本沒有實地了解過,沒有生過,沒有和醫生談論過,沒有看過醫院發的手冊,上過課,看過論文并提取有效信息,就憑幸存者偏差,憑一些媒體特意煽動情緒的網絡信息瞎說八道!
很多人說生產后遺癥,腹直肌分離、漏尿等。對,這些是很常見,這些人知不知道,大部分這些情況都發生在超重嬰兒?
一個設計用來生產6斤嬰兒的骨盆,通過一個6斤嬰兒的腦袋,沒事,通過一個8斤嬰兒的腦袋,能沒事?那得謝天謝地。
而這些完全可以通過孕期飲食來避免。
不會說什麼突然的變異導致嬰兒超重,你不給它營養它怎麼超。
還沒聽說誰生出一坨癌細胞來。
這一點,老一輩是不知道的,老一輩的孕期「進補」,非常容易造成超重嬰兒。
在女性普遍受高等教育、以及現行的產檢體系實施之前,超重嬰兒就是很常見的,而且碳水為主的飲食結構下甚至是難以避免的。而近年就,孕婦都會有意避免,也有條件避免。實在避免不了,還可以走剖腹,產檢醫生會在孩子長太大、傷及其它器官之前給你預約剖腹。
現在更多見的,是高齡生育帶來的嬰兒畸形、智力或精神障礙。
除了不科學懷孕之外,教育水平低的人群中也常見:不科學的哺乳,造成產婦身材走形、精神失常、家庭不和諧;不科學的坐月子,會造成反復感染。
但是那些不科學生育的人的下場,會被統計到「科學」的數據里。
然后你們會覺得科學來看,生育就會這樣那樣。
(科學養育同理)
我們在婦科、生殖科排長長的隊,我們見過五花八門的病人,以及百倍經過科學努力,像流水線一樣順利通過產檢、產后檢查的孕婦產婦。我們看各種小冊子,上課,生育會有什麼樣的毛病,我們就算不會治,也知道該怎麼盡力避免,至于「生育會導致xx問題」,我們知道得比你們清楚得多,而且比你們知道的花樣,多得多。
為什麼我們不怕,為什麼好像我們「不知道危害」,恰巧是因為我們真實地學習、了解過了。
對不了解的事,才更容易恐慌。了解的事,知道了真實的情況和辦法,就會安心篤定。
不是說為什麼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嗎?
為人父母最先應該考的就是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
而學習材料真的很充分。
政府會通過社區介紹你去聽課,會強行回訪你、上門檢查,會把同期孕婦拉到一個微信群由專業醫生答疑解惑。(不清楚普遍,我這邊上海是完全實現)跟統一組織學習考試也沒差了。而產檢就是每兩周考一次試,驗證你做得怎麼樣,如有異常有什麼方法補救。
而你們只會羅列幾十種后遺癥和「必定致殘」。連保護身體的選項都沒有。零蛋!
開車還有幾十種車禍和幾十種殘疾呢,每年車禍死十萬人。所以開車不出事很難麼?
3。你沒有資格勸。
首先,我只是在回答問題「為什麼A對B勸生」,談我對A的理解,不是在向各位勸生。
就好比,當我答「為什麼大人勸孩子吃飯」,我不是在勸你吃,勸你現在就吃,勸你什麼都吃,一直吃撐死。
確實,不是所有人我都有資格勸,也不是所有人我都有興趣勸。
而且有些人我覺得他們單著最好。我會勸單。有些人我會勸丁克。
對于那些我愿意勸生、我覺得值得勸的人,對于那些可能接受我勸告的人,對于那些勸告可能有效的情形,我為什麼勸,為什麼知道危害還要去勸。我答的是這個問題。
我在評論區反對你們的意見,也不是說因此希望你們去生,而是說,你們的意見,不足以阻止我去勸那些我覺得值得勸的人。
事實上,對于撫養和家庭生活抱有有敵意的人,我是不希望你們生的。一旦你們說出不該生的理由(其實是你們自身當前的情況),那麼,對,你們說的都對(相對于你們自身當前)。
你恐懼男人你至少不要傷害男人,你嫌棄孩子你別禍害孩子。你覺得活著就是為了一個人爽那你趕緊一個人呆著。勸生勸的不是你們。
我尊重每個人獨立的選擇,就算是百分百的好事,就算是最終所有人都會去做的事,也不一定每個人都在做它的時機。
正因為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獨立判斷,所以勸說才是勸說。否則就是命令、逼迫、強制、調教。如果你們反對的是后者,你們跑題了。
4。有本事你生一個。
我生了。
不是只有生了的才有資格答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