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常常因門閥政治而困擾,為什麼不直接殺了門閥全家呢?
查看全部 50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14

ADVERTISEMENT

這件事朱溫同志不是早就做過了麼?那麼朱溫是如何終結儒家士族門閥時代的呢? 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馬驛事變」,當然,儒家分子史官稱之為「白馬驛之禍」。我們先來看看這件事情的具體經過。

唐天佑元年(904年)八月,朱溫密謀指示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以及蔣玄暉等人刺殺唐昭宗,再立其子李柷(唐昭宣帝)即位,史稱唐哀帝。此時朱溫極其喜歡河南尹張廷范,因為他也是朱溫手下舊人,朱溫覺得可以安排他來做主管禮樂文化的太常卿。按唐制,太常卿主管邦國禮樂、郊廟、社稷等事,正三品,說白了就是文化部部長一類的職務。朱溫考慮到自己快要做皇帝了,以后就要在建宗廟、祭祀社稷、祖宗等事上做些文章了,在這個位子上安插自己的人,方便辦事,并且,有了這個人,還可以讓他引導國內的輿論方向,幫助自己宣傳造勢,讓大家從思想上接受和認同自己篡位的事實。

ADVERTISEMENT

當時朱溫的心腹宰相柳璨聽了朱溫的提議后,贊不絕口,大拍馬屁,說朱溫這種安排實在是天才式的安排,張廷范的確是當太常卿的不二人選。 回頭柳璨在宰相擴大會議上提出了這個觀點,馬上遭到了來自門閥世家河東裴氏的宰相裴樞的反對,裴樞說:「廷范勛臣,幸有方鎮,何籍樂卿!恐非元帥之旨。」說張廷范是有功之臣,應該安排他去治理方鎮,不適合做文化工作。

崔遠、獨孤損也是這個意思,柳璨趕緊飛快地把這件事上報了朱溫,并且添油加醋地把裴樞的意思表達得更直白: 「宰相裴樞以謂太常卿唐常以清流為之,廷范乃梁客將,不可。」說裴樞認為太常卿必須由清流人士擔任,一個破落小兵出身的張廷范根本不配。 朱溫當場發飆,忿忿然地說道:「媽羔巴子的,明知是我的提議,這幾個老東西居然拒絕了,真是找死!之前我還以為裴樞為人清純,識真貨,不在‘浮薄’之列,現在看來,全他媽都是一路貨色。

ADVERTISEMENT

老子都快做皇帝的人了,這幾個狗頭還以‘胥吏’和‘清流’來劃分人品的高下,按他們說的,老子也不是什麼‘清流’,是不是也得低三下四地過日子啊?!」

隨后,朱溫逼迫唐哀宗李柷下了一道詔書,強調「中外臣僚文武參用,或自軍衛而居台省,亦由衣冠而秉節旄,足明于文列武班,不令分清濁優劣。」 詔書雖然頒布,但朱溫已經對這群出自門閥世家的「朝廷宿望」不抱什麼希望了,覺得他們和自己根本不是一個圈子里的人,必要時,得把他們全部掃地出門。 媽的,都見鬼去吧! 不久,朱全忠下令罷免三人的宰相職位。柳璨觀顏察色,見風使舵,看到朱全忠出手了,就趁熱打鐵,把自己平日所嫉恨的那批有資歷有名望的所有大臣列了一份名單上呈了朱溫。 四月十日,西方天空有彗星出現在太微星與文昌星之間,有占卜者稱:「君臣俱災,宜誅殺以應之。

ADVERTISEMENT

」 大王,瞧,上天都在警示必須殺大臣才能換來天下太平了,不要再猶豫了。柳璨不失時機地提醒朱溫。 既然是上天的意思,那還等什麼?動手吧。

朱溫痛痛快快地同意了,著令李振經辦此事。 這個李振也是一個惡毒小人,喜歡搬弄是非,「李振每自汴至洛,朝廷必有竄逐者,時人皆恨其毒惡,謂之鴟梟」,每一次從汴州回到洛陽,一定有朝臣遭殃,大家背后給他起了一外號鴟梟,即「貓頭鷹」。李振寒門出身,切齒痛恨門閥,立即對朱溫進言說道:「朝廷所以不理,良由衣冠浮薄之徒紊亂綱紀;且王欲圖大事,此曹皆朝廷之難制者也,不若盡去之。」 「浮薄」這個詞一直都是「衣冠」和「清流」人士對「濁流」的蔑稱,李振現在反咬「衣冠」和「清流」人士「浮薄」 ,很有些「以其人之道還施于彼身」的意味。朱溫于是又在柳璨所擬名單的基礎上,和李振一起議定了所謂三十多個「衣冠浮薄之徒」。 那些出身于「門閥世族」的高干子弟,全被朱溫貼上了「浮薄」的標簽,列在了要清除的黑名單上。幾天之后,把裴樞貶為登州刺史,獨孤損貶為棣州刺史,崔遠貶為萊州刺史。接著,又把吏部尚書陸扆貶為濮州司戶,工部尚書王溥貶為淄州司戶,兵部侍郎王贊貶為濰州司戶,甚至離休在家的太子太保趙崇也被驅逐到曹州做一個小小的司戶。一下子罷免了三個宰相后,相位奇缺,朱溫當時也沒多想,就把吏部侍郎楊涉填了進來。楊涉是隋朝越國公楊素的后代,出自弘農楊氏,祖輩均為唐朝的宰相重臣。楊涉「世守禮法,而性特謹」,聽說自己當上了宰相后,不喜反悲,和家里人相對而泣,對兒子楊凝式說:「我不幸被朱全忠網羅為相,禍將至矣,以后恐怕會連累到你們。 」楊凝式當時年輕,見父親這個模樣,便對父親說:「是啊,國事糜爛到了這種地步,一旦做上了宰相,就等于上了賊船了,父親還是推辭為好。」

楊涉嚇得臉色大變,趕緊掩住楊凝式的嘴巴,低聲呵斥道:「說這種話,難道不怕咱們全族遭滅嗎!」 這時的政治局勢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大屠殺前夜了,楊凝式見父親神情慌,也意識了事情的嚴重性,忙閉上了嘴。 楊涉非常擔心兒子的話傳出去,連接幾天都吃不好飯,「神色為之不寧者數日」。 楊凝式也很后怕,想來想去,想不出好的辦法,最后只得效法孫臏,起用了三十六計中的下下計「假癡不癲」——裝瘋,以防萬一。 只有瘋人說的瘋話才沒有人和你較真。楊凝式考慮到自己要面對的是老奸巨滑的朱溫為了表演更加逼真,效果真加震撼,不惜下足血本,赤身露體四處裸奔,裝瘋賣傻,終于得償如愿地收到了成效,人們稱他為「楊瘋子」 ,朱溫對他們父子也沒生什麼疑心,他們父子也因此躲過了一劫。 公元905年六月,李振在朱溫的授意下,將裴樞、崔遠、獨孤損、陸扆、王溥、趙崇、王贊等三十余朝中大臣集合起來,押到白馬驛,矯稱奉少帝的詔令,「一夕盡殺之」。 這些人被殺死后,李振仍然憤懣不平,「初,李振屢舉進士,竟不中第,故深疾搢紳之士」,因自己在科舉中屢試不第,對進士出身的朝官就大為忌恨,對朱溫說:「此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 「朱溫笑而從之」,命人將尸體全部投于泥漿翻滾的黃河。 在這之后,朱全忠又將朝中「凡搢紳之士與唐而不與梁者」,全部誣陷為朋黨,或殺或逐,「坐貶死者數百人,而朝廷為之空」。這一事件,史稱「白馬之禍」。 盡管「唐自昭宗遷都之后,王室微弱,朝廷班行備員而已」,但直到這一事件發生后,唐廷才算徹徹底底地成為了一個空殼子。 陳寅恪指出: 唐末黃巢失敗后,朱溫遂執統治之大權。凡藉進士詞科仕進之士大夫,不論其為舊族或新門,俱目為清流,而使同罹白馬之禍,斯又中古政治社會之一大變也。

至此,從東漢以來形成的儒家士族門閥貴族集團成員,全部被屠殺殆盡,朱溫這次屠殺的主要是「五姓七望」儒家出身的門閥貴族; 而北方如關隴集團貴族主要是早期被黃巢屠殺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黃巢與朱溫兩人功莫大焉! 天街踏盡公卿骨就說明了問題。士族門閥集團掌握的近一半的土地莊園,操控的幾乎所有的官僚集團頂層,世襲的爵位,統統清除掉了。不過儒家思想仍然占據著王朝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帝國的國家指導思想,因此,儒家士族門閥貴族雖然被殺光了,但是儒家文官官僚集團卻起來了。 封建王朝仍然在落后的封建體制內循環。唐末亂世以后,幾個平民出身的草莽英雄徹底打斷了世族的脊梁骨,到兩宋時代,世族就退出歷史舞台。

寫到這里,還是來講一講為什麼黃巢、朱溫之前沒有人去殺光門閥世家呢?還真有,侯景之亂就徹底清洗了南方的世家大族,但是北方的門閥卻小島最后建立了唐王朝,為什麼門閥有如此大的能量,還是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門閥勢力自兩漢到晚唐之間700余年的難以撼動的歷史經過。

其實門閥這個詞對于很多人來說應該并不陌生。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群體,門閥士族在很多人眼里是九品中正制的產物。寫到這里,需要和大家解釋一下,并非九品中正制誕生了門閥士族,而是門閥士族選擇了九品中正制。這里可能有人會有疑問,這莫非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然而這并不是,先有門閥才有九品中正制,而生出門閥這個怪物的「母雞」 ,則應該是察舉制。 所謂門閥,首先要和大家明確一下概念,門就是門第,閥就是閥閱。說穿了,門閥就是高門才能稱為門閥,有世代為官的顯赫背景,龐大的人脈關系網絡,在朝廷地方都能一呼百應,這是一個優秀門閥的基本素養,典型的就是漢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和弘農楊氏。

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一個巨大的問題擺在群雄面前,就是如何選拔人才。眾所周知,天下人才出魏國,魏國人才去秦國。戰國時期如魏國這樣的國家,產生了李斯、商鞅、范雎、吳起這些人才,然而他們統統跑去了鄰國,就是因為人才選拔機制出現了問題。在秦國可以軍功得爵,但是在東方六國的上升通道十分閉塞,這一問題到了漢朝時期劉邦首先開始想辦法解決。

劉邦是泥腿子出身,氣量寬宏,眼界博大,他認識到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有才者未必是王侯,所以下詔求賢。到西漢中后期,漢朝已經形成了一套察舉體系,就是地方官發掘優秀人才,然后開始層層推舉到中央,但是這種體系的弊端其實是顯而易見的。因為與察舉制一起存在的還有所謂的「恩蔭」也就是老爸當了官,你也能接班,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套利益網絡。 參與察舉的官僚往往都傾向于選擇家族內部人員,通過恩蔭繼承職位再通過察舉擴大規模,不同家族之間互相聯姻。外加上儒學體系所造成了各大家族之間的廣泛交流,終于到了東漢中后期形成了大量「高門」,他們盤踞朝廷的重要職位,占據著最大的社會資源,手握重權,而且和地方的關系密切,最典型的就是袁紹家族,袁紹的家世大家都清楚,就不再贅述。

在曹丕篡位之后,順應士族們的要求實行了九品中正制。 但是大家可不要以為九品中正制就是根據門第選人,九品中正制設立的目的,并非是以門第,而是希望以才能選人。 然而九品中正制的設計比察舉制更加不合理,察舉制的推舉通道州郡官吏都有資格推舉,可以說還是相對比較廣泛的。而且漢代盛行清議,就是品評人物,名士們掌握很強的話語權,可以評價人才,比如曹操就曾經得到過所謂:「治世之賢臣,亂世之英雄」的說法。然而問題在于,九品以后,所有的地方選拔權利全部集中到了中正官的手里。所謂中正官就是專門負責地方選拔評定人才的,那麼選拔人才的標準呢?——九品。 所謂九品就是把人才等級分就等,但是人才這東西不好分,所以發展了一下就是把你祖上分了九等,所以九品中正制就徹底變成了一場門閥士族的盛宴。 在東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發展到了巔峰王謝等高門子弟一出娘胎就是五品(五品是恩蔭制度下能繼承官位的最低品級)。也就是說王謝的高門子弟那就是國家級保護動物的大熊貓水平。 他們一出生就是官,至于說干什麼職位其實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比如王羲之父子就曾經被人問到他們是干嘛的?王徽之先生仔細思考了以后表示,自己能可能是管馬的,然后就進入了無厘頭問話,「您既然是管馬的,那麼您管幾匹馬呢?」 王徽之這時候直接進入了哲學模式,「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管馬的,哪能知道管幾匹馬?」 (《晉書王徽之傳》:又為車騎桓沖騎兵參軍,沖問:「卿署何曹?」對曰:「似是馬曹。」又問:「管幾馬?」曰:「不知馬,何由知數!」又問:「馬比死多少?」 曰:「未知生,焉知死!」)

在雕版印刷推廣之前,書籍和教育資源基本都掌握在士族門閥手中,寒門士子連書都沒有看,自然難以出頭。直到隋唐時期雕版印刷開始普及,門閥世家是壟斷知識的群體,也往往是把持地方的土皇帝,所以往往世家門閥是連在一起的。

皇權實際上唯一靠譜的是與底層人民在一起,可是在知識被壟斷的情況下,地方被門閥統治。皇權基本到不了地方。因為寒門百姓連字都不認識,自然無法做官。所以一直以來,極少數皇權勝利的時候,掌握的都只是兵權,以及「皇權前身就已經成了門閥之一。」知識的壟斷,導致皇權無人可用,底層人民沒有獲取知識的渠道。所以世家門閥從不在意皇帝是誰,不管是誰都需要靠他們來提供人才,以及借助他們對地方的掌控力才能達到權利施行。

門閥世家力量最強的時候,可以一日之內改朝換代,架空不算什麼,直接安排新皇帝都是很簡單的。「書可傳家」這可是字面意義上的詞,這是那時人民唯一的上升渠道。所以會發現,往往一些史書,野史上一些帝王被黑得莫名其妙,他們不論做了什麼,幾乎都有相同的一條,那就是對門閥世家不利。

到了晉朝 「王與馬共天下」,王氏家族與司馬氏權力差不多。隋唐時期八柱國、關隴門閥聽說過沒?楊家、李家就是其中一支。甚至到了南宋滅亡,一直沒有收復的燕云十六州,還有不少唐時藩鎮后代。

雖然這幫門閥世家子弟確實是令人無語,但是又不能把他們怎麼樣,畢竟士族高門的利益集團牢不可破,中國歷史上皇后名字能夠完整被人記錄的朝代其實只有東晉。 因為東晉的皇后基本都出自高門,隨便翻一下就知道,王謝占了一多半,皇帝是誰無所謂,皇后肯定是門閥出身,這樣子孫相繼,就能萬年不倒,

南北朝時期,南朝基本都是如此,所以盡管南朝風云變幻,但是士族都是不動如山,然而這些門閥士族想不到,就在他們以為高枕無憂的時候,空前浩劫已經悄然而至。

公元549年,侯景進入金陵。他已經拋棄了最初維持軍紀的溫情面孔,露出了猙獰的爪牙:若破城邑,凈殺卻,使天下知吾威名。門閥士族的末日開始了。侯景進入金陵之后,首先對梁武帝提出要和王謝結姻,梁武帝表示王謝高門,侯景配不上,侯景表示,我配不上,但是我的刀配得上。侯景使用武力徹底清洗了江南高門,曾經在金陵城中高臥談笑風生的門閥貴族們遭遇了滅頂之災: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世族,在都城者覆滅略盡。侯景之后再無王謝,所有的榮耀和夢想都化為灰燼。侯景解放了那些作為門閥貴族奴仆的隱藏戶口,可笑的是,侯景的這個做法居然頗得人心:人人感恩,為之致死。 一面血腥的屠刀,一面是被解放奴仆的狂歡,整個金陵仿佛人間地獄一般。南朝的門閥就此衰敗。最后到劉裕建立劉宋時,奪權政權也沒有依靠士族的力量。所以在劉宋初期,劉裕嚴厲打擊了門閥士族,殺掉了一批士族中的重要人物。導致南朝士族江河日下,一蹶不振。

然而北朝的門閥并沒有因此徹底毀滅,自晉末以來,進入中原的北魏等政權無不與門閥緊密合作共同治理天下,侯景之亂毀滅了南方,但是起于關隴的貴族門閥集團還是最終奪取了天下,唐廷上台之后建立了所謂的「五姓七望」的門第品級,似乎門閥的好日子已經重見天日了,但是隋文帝到唐玄宗歷代皇帝的一項制度真正給門閥政治的毀滅埋下了伏筆——科舉。 通過考試選拔官僚,這一制度在隋唐的完善使得寒門子弟進入上層變得名正言順有法可依,同時也讓整個中國的門閥開始顫抖,不過唐朝時期仍舊是門閥的天下,因為唐廷的蔭襲繼承和門閥選官的基礎還在,另外五姓七望為代表的門閥實力依舊強大。 所以河東裴氏、弘農楊氏等門閥仍舊遠超于寒門。其實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唐朝的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數量太少了,整個唐朝時期通過科舉選拔的進士人數才7448人。唐朝有將近300年歷史,平均一年的人數還不及3人,所以唐代科舉并未能占據主流。門閥依然能夠狂歡。

晚唐時期,唐文宗曾為太子向滎陽鄭氏的鄭覃家求婚。按理說與皇帝結親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但是宰相鄭覃卻十分不樂意,因為他想把孫女嫁給」門當戶對「的崔某,而崔某在當時只是一個九品芝麻官。唐文宗聽說后又氣又無奈,感嘆道:」我家二百年天子,竟還比不上崔氏和盧氏?」 這種門閥觀念在唐朝并不是個例,房玄齡、魏徵都爭相與山東士族聯姻,盛唐宰相薛元超也感嘆:「此生所遺憾者,未能娶五姓女!「這些都足見士族門閥在當時的影響之大。

但是門閥貴族們想不到,比侯景之亂更加恐怖的滅頂之災即將來臨,黃巢之亂以后,崩潰的唐帝國中央再也無力控制全國藩鎮。以朱溫為代表的軍閥勢力快速崛起,掌握全國,另外朝中宦官與朝臣的爭斗也是十分瘋狂。終于在公元904年,河南軍閥朱溫率軍進入關中,誅殺了所有的宦官,同時,也清洗了唐廷朝堂上幾乎所有門閥。伴隨著黃河水的滾滾濁流,朱溫展開了對朝廷范圍內所有忠于李唐的門閥貴族的大清洗,這次毀滅性的打擊徹底摧毀了門閥存在的基礎。依靠屠刀打破秩序總是格外的殘忍和暴虐,但是也摧毀了門閥政治的毒瘤,在宋太宗擴張科舉之后,門閥這一曾經主宰中國歷史的貴族集團,徹底退出了舞台。

最后推本書吧,《東晉門閥政治》,看完不迷路!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14
首先,你得知道門閥世家是怎麼形成的。你以為門閥世家是靠什麼維持權勢的?金錢?軍隊?錯錯錯,靠的是壟斷知識。家族里出個高官,出個文豪,子孫后代也算爭氣,代代為官,書香門第,算不算世家?不算!因為他缺乏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14
黃巢:這個事當年我干了,干的很徹底,但是沒人夸我,而且現在都不許說我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14
董卓聽聞袁紹準備起兵反自己,一氣之下就將還留在洛陽的袁家人全殺了,李儒苦苦勸誡,董卓不解問道:「不就一個袁家嗎?你看何進多大的官?死了不也就死了,他們翻不起什麼浪的。」李儒道:「何進本是一個殺豬的,靠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14
因為皇帝是門閥政治最大的生產制造商和法定代表人我實在搞不明白,哪怕是學階級斗爭理論,也知道「皇帝是封建土地大占有者階級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09/14
你如果為裝修所困擾,為何不把承重墻拆了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14
因為門閥就是皇帝殺別人的工具,在找到替代工具之前,只能敲打無法鏟除。皇帝并不是天然就擁有權力的,他們需要有一群認可其權力的人,如果失去了這群人,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皇帝還不如普通人呢!在人民當家做主之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14
咱們幾個人一起開公司賺錢,大伙推舉你當CEO,就因為什麼「顧客是上帝」,為了顧客把合伙人給干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14
皇帝就是最大的門閥呀!皇族作為第一門閥,分為大宗皇帝,小宗諸侯王。你以為的門閥是和皇帝作對,壓迫百姓。皇帝和百姓是統一戰線的開啥玩笑!門閥屬于皇帝和百姓妥協的產物!從第一代始皇帝開始舉例吧!始皇帝打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14
任何一個時代的社會環境都是建立在其具體的物質條件上的。如果說古代的皇帝覺得受困于門閥就可以亂殺的話,那為什麼西周在建立之初要大封諸侯,而不是周天子直接管理四方?因為以西周當時的技術條件來說,從關中到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14
消滅門閥這種事,一般的皇帝還真干不了,有請專業人士:大魏太原王·天柱大將軍:【爾朱榮】。大漢皇帝·宇宙大將軍:【侯景】。大齊皇帝·沖天大將軍:【黃巢】。大梁皇帝·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天街踏盡公卿骨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14
因為門閥是皇帝的基本盤,殺門閥就是動自己的基本盤,死的更快!門閥,皇帝殺不得,但黃巢殺得,因為門閥不是黃巢的基本盤,就像崇禎沒辦法從士大夫,朱姓皇親國戚手上拿到銀子,但李自成能拿到,滿清能拿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14
你以為的門閥是一個家族一個家族獨立,王家就只是王家,謝家就只是謝家,實際上的門閥通常是五六個大家族聯合,滿朝都是他們的家族子弟,你還得計算他們的門生故吏。即使皇帝不跟他們聯姻,其他國王也跟他們有姻親關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14
能被隨便砍了的門閥還能叫門閥嗎?門閥的生死要是皇帝說了算的話,那皇帝還困擾什麼?漢獻帝咋不一刀給曹操做了?他是不想嗎?那不是做不到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14
恒大爆雷,爛尾樓,欠一屁股債,許家印被抓起來了嗎?他可是恒大的黨委書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14
真要這麼好殺,門閥就不會成為持續幾百年的社會問題了。最后解決門閥世家,還是靠科舉不停的摻沙子,從唐朝開始不停摻沙子,一直到宋朝,才把這個根徹底拔掉。后世也有權臣,但基本沒有家族勢力支撐了,一代人完了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14
早先讀一個故事的時候,一直沒覺得有什麼特別。後來覺得意有所指,但卻不得要領。後來終于看到一個故事,才知道障礙在于人設。明帝時,王導侍坐。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創業之始,及文帝末高貴鄉公事。明帝以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14
很多人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完全是想當然的認為,權力的來源是屁股下的那把龍椅。我們古代誕生過門閥政治、豪強政治等等,總之甭管是啥政治吧,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當下面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勢力時,皇帝為何不直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14
史盲和政治盲腦子里全是殺,似乎殺能解決一切,殊不知殺是所有招都沒有的一個下下策。政治講究的是一個平衡,而不是打破這個平衡,你想大權獨攬代價就是跟朱元璋胤禛一樣,一年基本沒有休息日,吃喝拉撒都在聽匯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14
還記得唐太宗和魏征聊天,說了一句什麼話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以為的:水是百姓,舟是皇帝;實際上:水是門閥,舟是皇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14
太祖成祖時候江南尋鹽能手上一千萬兩的稅,到了嘉靖年間就剩二三百萬兩,讓嚴黨去尋鹽能收上來五六百萬兩。你還要用他們,都殺了你自己去當村長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