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呀。
老奴連清朝是啥都不知道,祖是皇太極給他加的。
順治又是個兒皇帝,滿清統治集團內部都知道鼎定天下是誰的功勞。
作為皇太極一脈的最高統治者,現在好不容易出了個康熙,此時還管你什麼規矩不規矩??
要知道清朝的貴族集團是靠軍功起家的,而非全靠血脈,就算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沒軍功也得和下人一起吃飯。而康熙時代還殘存著這一特點,所以他的廟號,要給他在位期間一系列的集權行為畫上個句號,徹底洗掉部族屬性,完成「家天下」的轉變。
于是他的繼承人想凸顯出康熙的「功」,以此增加皇統的權威,擺脫多爾袞時代的影響,所以用「祖」。
而前面那個字,要從仁、宣、圣、孝、成、睿中選,雍正當時給出的理由
一是「康熙道德水平高超,學問高。
」,所以用「圣」字。(至于是不是這樣另說)
二是進一步拔高康熙的「功」,「制勝方略,皆密承于九乘,古之未有也,無思而不通曰圣人。」
其實也沒什麼選擇,仁宣孝睿不對味,更何況「仁祖仁皇帝」沒法聽。
而「成祖」味太沖了,有朱棣在前,不適合增加皇統權威。
所以也只有圣字能用。
嘉慶二年的時候,皇帝捧乾隆臭腳,想給他也來個祖,我認為乾隆推脫的原因,至少是原因之一——稱祖實在沒什麼字能用了,要不然難保乾隆不會成為「清圣祖」。
廟號都是死人為活人開路的,只要活人內心足夠強大,不怕士紳家奴背地里笑話,你就是全稱祖也是自己的家事。
就像朱棣搞了一輩子大新聞,就是想淡化篡位影響,好不容易混成了太宗,結果嘉靖為了他爹的祭祀和自己的合法性,硬生生給人家改成了成祖,估計朱棣在下面直罵娘:你才是祖!你全家都是祖!
所以這是個正統性的問題,叫什麼是根據活人需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