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派人暗殺過諸葛亮是大機率事件,只不過沒有成功,也沒有鬧出大動靜,所以沒有記載。
想想蜀漢高層經歷的刺殺事件,先是劉備:
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魏書曰:劉平結客刺備,備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狀語之而去。
剛出道沒幾年就被人惦記上了,傻傻的不知道是刺客,還親切地接待了他。然后,然后就把刺客感動哭了。
後來又有一次被記載下來:
曹公遣刺客見劉備,方得交接,開論伐魏形勢,甚合備計。稍欲親近,刺者尚未得便會,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亮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須臾,客如廁,備謂亮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補益。」亮問所在,備曰:「起者其人也。」亮徐嘆曰:「觀客色動而神懼,視低而忤數,奸形外漏,邪心內藏,必曹氏刺客也。
」追之,已越墻而走。
劉備再一次傻傻的被蒙騙,還說得了奇士,足以助君補益。
亮子看著傻白甜的大耳朵,這tm你是眼瞎還是眼瘸,是刺客來了都不知道。還有什麼叫「足以助君補益」,到底是我輔佐你還是你輔佐我啊。
「徐嘆」二字我真的看一次笑一次,亮子是真無語,無語到話都不想說。但還是不得不說出真相,以防傻白甜的主公真的上當。
結果就因為亮子這一「徐」,追出去都晚了一步,被刺客逃走了。
後來諸葛亮死后,魏國的刺客終于干成了一件大事,本來要刺殺劉禪,結果劉禪沒殺成,把費祎殺害了。
魏氏春秋曰:脩字孝先,素有業行,著名西州。姜維劫之,脩不為屈。劉禪以為左將軍,脩欲刺禪而不得親近,每因慶賀,且拜且前,為禪左右所遏,事輒不克,故殺祎焉。
十六年歲首大會,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歡飲沈醉,為循手刃所害,謚曰敬侯。
這刺客的名字叫郭脩,蜀書里的記載要麼是抄錯,更有可能是改名,就像李嚴改名李平一樣。
綜上,曹魏一直都有派刺客暗殺蜀漢高層的習慣,沒道理不派刺客殺諸葛亮。諸葛亮沒被刺殺,只能是刺客無從下手。
從刺客殺劉備一事上來看,諸葛亮大概有一雙火眼金睛,猴哥的火眼金睛一眼看穿妖怪,諸葛亮的火眼金睛一眼看穿心懷歹意之人。
要說費祎是死于不夠小心謹慎待人過于親厚,是,也不是。
諸葛亮待人一樣親厚,同樣是降將,姜維剛一投降就封官加爵,留在左右指導他軍事,還要帶他去見主上。
但諸葛亮看中的姜維真能效忠漢室,為蜀漢流盡最后一滴血。而費祎卻死在降將郭脩之手。
費祎也是德才兼備的能人,是諸葛亮看重的接班人,董允就曾自嘆不如。
但和諸葛亮一比,又差得遠了。
諸葛亮的這份識人之明實在厲害,刺客若想光明正大來套近乎,還沒近身就被察覺捉拿了,要是暗中夜間行刺,當諸葛亮練的兵是木頭不成!
歷史上的刺殺諸葛亮和演義中的「活捉諸葛亮」一樣,是眾人前仆后繼但無法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