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潮流中也是要考慮個人影響的
比如劉邦和冒頓這種人
很多人忽略了劉邦的特長,他其實是秦漢兩代最擅長防守的將領
也是唯一一個有能力硬扛項羽的兵峰不后退的那個
哪怕是韓信這種實力,跟項羽開打也是先后退才能穩住……
整個楚漢之爭的過程中,漢軍唯一一個能頂住的就是劉邦本人,這也是他自己總在第一線的原因
畢竟除了他之外沒有人頂得住
但凡還有別人有這個能力,他真沒有理由去自己扛傷害
要知道項羽可是真屠城,真油烹啊
可是冒頓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當時最善于防守的指揮官
幾十萬大軍圍一個山頭,楞是打不上來
冒頓算是知道了自己的對手是幾斤幾兩了
但是之所以撤軍,不可能是只因為劉邦善守
也有冒頓自己的原因,他的原因是他很明白劉邦被圍,他的手下都拼命救他
而冒頓自己是政變上台,他很清楚他自己被圍就沒人管他死活了
整個匈奴政權,自他開始就是砍爹專業戶了
萬一來個反包圍,他可沒信心等別人來救自己
所以他只能一波流
一波帶走就帶走了,帶不走就趕快自己走
不然就被別人一波帶走了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談判是戰爭的延續
一切都是政治的延續……
所有政變政權都只有不斷勝利這一條路可以走
一旦開始不贏,就會和項羽一樣一敗定終身
所以他們比誰都害怕失敗,哪怕只是可能失敗也不能忍
所以冒頓一波帶不走就只能放棄
他能殺他爹,他兒子就不能殺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