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的民族認同感的形成是非常晚的。
至少要到工業革命之后將人口和生產資料集中,并且建立起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鐵路和信息傳遞網絡,最底層也是最廣大的人口才有可能形成民族認同感。
再之前的時代,所謂的民族這個概念,完全是統治者的玩具、士大夫最廉價的榮譽,以及靠近權力中心的小市民的飯后談資而已。
至于最廣大的農民,一輩子和土地、糧食、地租、課稅打交道,地方的鄉紳就是他們的「皇帝」,再遠一點的縣令或許就已經是能仰望的地位最高的人。
他們是沒有民族意識的,秦始皇早就在中國統一了文字,然而他們絕大多數都沒有識字的機會。他們可以用語言交流,然而離開了本鄉遇到的人,可能就操著一口截然不同的口音。再封閉一點的山區,連皇帝駕崩甚至改朝換代都不知道甚至根本不關心。
或者說的直白點,漢民族被滿清統治,關我一個種地的什麼事?難道他們收稅比大明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