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國的前身是狄族鮮虞部落,春秋時代,鮮虞是部落聯盟,由鮮虞、肥、鼓、仇由幾個部落組成。
進入到戰國時期,晉國一分為趙、韓、魏三國,三國之中以魏國為最強。公元前408年,魏國攻取秦國河西郡后,中山國便成為魏文侯下一個目標。
對于魏文侯來說,想要消滅中山國,但是,中山國和魏國之間隔著趙國。
于是,魏文侯想借道趙國攻打中山國,趙烈侯趙籍起初想拒絕,大臣趙利認為是好事,如果魏國不能獲勝,國力受損。如果滅掉中山國,因為我們趙國位居中間,也無法長久保留中山的土地啊,長期堅守的成本巨大,遲早還是趙國的。 趙烈侯認為很有道理,答應借路給魏軍。
魏國大臣翟璜的一個門客叫樂羊,主動請纓攻打中山國。雖然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擔任將領,但是權衡再三下,還向魏文侯推薦了他。
魏文侯任命樂羊為主帥,率兵攻打中山國,樂羊沒有急于求成,而慢慢圍困,讓中山國斷糧后再攻打,很多魏國人認為樂羊通敵,故意不攻打。中山國國君用樂舒的性命要挾樂羊退兵,樂羊堅決不退,于是中山國國君就把樂羊兒子殺了做成人肉羹送給了樂羊。為了表示自己對魏國的忠誠,樂羊竟然把自己兒子的人肉羹全給吃了,中山國斷糧后,樂羊就滅了中山國,魏文侯十分感動,認為樂羊忠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