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說,是楚人響應楚人,可不是全國人響應楚國旗號。
秦商鞅變法后,重創與之接壤的三國:韓魏楚。魏失河東,韓失西部,楚雖然也失去了江漢平原,但獲得了江南地區,雖然沒有得到完全開發,也相當彌補所失。
而秦摧毀六國的程度不同。
燕最慘,王族完全消失,讓韓廣一個外人(準確來說不算外人,一會兒再說)當燕王。核心區被幾個郡分而治之。且燕本身人口少。所以燕不足為反秦主力。
趙次之,除了被長平之戰四十萬外,趙國沒能得到休息,燕國要偷襲,趙國到秦末人口很可能也沒有恢復正常。
且趙國首都里趙國勢力基本被秦始皇全部清除(秦始皇去殺了以前傷害他的家族),反秦勢力要麼跟著代王跑代地繼續抗秦,要麼留下來被殺,邯鄲成了幾乎完全親秦的城市,秦始皇遷十二萬戶六國精英,有部分遷入咸陽,一部分遷入洛陽,部分入邯鄲。
起碼秦末洛陽是軍事重鎮,抵抗住了陳勝軍隊進攻,而邯鄲則被武臣輕松奪取。不過很快,章邯入場,打敗武臣和張耳,把邯鄲城所有人都遷到河南地區。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邯鄲城里有秦國非常在意的東西,不能殺,也不能放。我猜測很可能是趙姬的家族和親戚,以及十二萬戶的一部分。
而李牧作為主戰派,他作戰勇敢,卻導致趙國人口損失嚴重。他被殺后,趙國滅亡。
楚國項燕也起兵反秦,但他明白大勢已去,于是打到一半退兵,自己則被追兵追殺,被迫自殺。是的,項羽死法從各種意義上都在模仿他爺爺,項羽也是打仗厲害,但政策、國力不行,為了人民不白死,甘愿兵敗自殺。
項燕退兵是基于長平之戰的。長平之戰秦趙角力,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沒糧食了,沒法留俘虜,只能全部殺死。
齊國是唯一不戰而降的,但齊國已經在五國伐齊里大傷元氣,齊人走向保守和排外。
韓國在棋盤上,地方也小。
魏國本身就是法家初級版本,秦國只是演化版,魏國占領的大梁地區,最初可不是魏國地盤,人家干嘛忠于魏國。
劉邦那麼熱愛信陵君,去外黃大梁幾次后,反而下定決心跟著楚人混。
魏的問題就是:自己本身就是以惡人身份滅了宋魯等國,且自己輸給自己學生,且自己以六卿瓜分晉國,所以對有才能的大臣非常警惕,為什麼魏國出人才呢,因為魏國留不住人才,人才在他那,他不放心。
只有楚,人家是正經的八百年老字號,不是侵略者(楚滅吳越,也是吳越先滅楚,楚是正義復仇),且面積大人口多,受到秦的打擊不大(項燕及時退兵),人民不適應秦制。
所以亡秦必楚,這是很自然的事了。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