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在知乎問,如何才能獲得統戰價值,想吃碗被統戰的飯。
在清朝,漢人就獲得了被統戰的價值。
比如,在明朝和宋朝,漢族軍人的地位是很低的。軍官不僅要受到太監和文官的指揮監督,而且很受皇帝的猜忌。漢人士兵被當做賊配軍,不僅地位低下,而且收入微薄。
但是在清朝,漢人軍官和士兵就屬于被重點統戰的對象。待遇非常優惠,而且社會地位非常高。且不說漢八旗。就說入關之后,投降的明軍士兵都被編成了待遇非常豐厚的綠營士兵,綠營士兵是世襲的鐵飯碗,一個蘿卜一個坑。
還有就是對于漢人底層民眾,清朝也進行了很多統戰政策。比如取消匠戶制度。取消人頭稅,進行攤丁入畝,這讓底層家庭可以放開了生。進行大規模的賑災,減免稅負。用錢穆的話來說就是,清代統治中國的策略,一方面鉗制士大夫,一方面討好民眾。
在民族問題上,漢人在清朝統治的眾多民族中堪稱誰也不敢惹的「神族」,為了統戰漢人,減少統治成本,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一直到皇太極時期,清政府處理漢人與其他民族的矛盾,除了滿族之外,基本上就是無條件偏袒漢人。比如乾隆時期有西方白人要是殺了漢人,那就一命抵一命。要是漢人把白人殺了,那就是大清自有國情在此,再苦一苦白人,這事就算了。
漢人跑到蒙古地區種地經商跟當地出了矛盾,清政府也是偏袒漢人。當時有句話形容這事叫,韃子打官司,輸定了。
到乾隆時期,漢人敢給滿八旗放高利貸賺的盆滿缽滿。最厲害的是晉商,連北京城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包括喝的水,都能給玩壟斷了。東北地區貂皮,人參,東珠等等昂貴山貨,也是晉商壟斷了。
不過統戰這碗飯,沒有雙鐵筷子還真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