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對不起,朕是大唐最大的開國功臣,不是朕看不起各位,而是各位的功勞在朕面前都是辣雞
沒辦法,李世民是打下了半個李唐的男人,他要是拿開國功臣開刀,先把自己給解決了(開個玩笑)
主要還是以下幾個原因:
1.李世民18歲出道,很年輕,沒有太多的權謀思想,他想的就是不斷擴大疆域,和好兄弟一起打下江山,解決突厥,高句麗問題。
而且李世民這個人在我看來是一個浪漫主義式的人,他不像是某些藝術家那樣的純粹的浪漫主義瘋子,也不像某些政治家一樣是個徹徹底底的現實主義者,他是一個擁有浪漫主義情懷的人。
他想和他的兄弟們共患難,同富貴,并且真真切切地做到這一條,為此,他甚至想封世襲刺史,後來因眾臣極力勸諫加上長樂公主的勸說才停下來。
他原意去相信身邊的每一位共患難的兄弟,也愿意去相信這些好兄弟富貴之后不會有別的想法(李世民人格魅力這麼大,好兄弟們也沒別的想法)
李世民太年輕就出道,放現在就是一高三或大一學生,他手下的文臣武將除了長孫無忌外,剩下的都比他大許多,他有什麼可怕的。
2.李世民的人生理想是建立一個盛世,讓大唐走向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他實現這個理想)。
李世民的人生理想不是說要做一個手掌天下大權,天下所有人都得乖乖聽我的的皇帝,他想成為像漢文帝那樣讓百姓安居樂業的皇帝。
從根本上說,他的想法就與許多皇帝不一樣,所以他沒那個必要去殺功臣,他還要這些功臣和他一起構建一個盛世大唐。
的確,他做到了,但做到之后,李世民的想法就是這些功臣跟了我一輩子,一直在吃苦,好心疼,他們和我關系好,所以我想我們應該世世代代關系都這樣好下去,于是李世民想世封刺史。
(這里看出來李世民真的是有點理想化了,浪漫主義式人物石錘)
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李世民怎麼可能會拿功臣開刀,他和他的小伙伴們感情甚篤,貞觀后期,朝臣一個接一個離世,李世民難過得不要不要的。
3.李世民本身就是大唐的開國功臣,也做過尚書令,最后做了皇帝,所以他最清楚其中艱辛。
大唐最大的開國功臣是他,後來又成了尚書令,最后成為皇帝,可以說,涉及功臣,權臣,皇帝三個方面了。
他都經歷過,所以,在這個位置上的人的心境是什麼樣的,他比誰都清楚,這也是他不殺功臣的一個原因,當然,功臣作死除外。
總的來說,李世民不殺功臣的原因一是因為他的人生理想,二是因為他是個俠骨柔情般的皇帝。
要我說,李世民就是一個浪漫主義式的人物,他有絕大多數皇帝都沒有的俠骨柔情,感情充沛,無論是對妻子長孫皇后那份刻骨的愛,還是對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那份毫無保留的信任與俠義,以及他對子女濃烈厚重的父愛,無不說明他是一個極為重感情的人。
這樣一個人,要殺功臣幾乎不太可能,只要功臣不作死,那自然什麼事都沒有。
除個人性格外,李世民自身功績就足夠大了,那個臣子能功高震主,誰比得過。
如果說李世民心中的盛世是一個燈塔,是拖起他生命的東西,那他前半生就是拉著小伙伴一起往這個燈塔奔去,后半生就是和小伙伴一起在燈塔下享受生活(無貶義,就是指李世民希望和功臣一起好好治理這個盛世,希望這個盛世一直延續下去)順便尋找下一個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