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不代表著,就一定弱。
不亂也不代表就不弱了。
問題本身就有點問題,不過也可以從一些方面探討一下。
首先,西晉末年,東晉剛開始那段時間,應該是最亂的。各路諸侯,民族政權都在打打打,希望在亂世能有一席之地。
但是到后面,一些強大的政權開始出現,比如前秦,慕容恪帶領的前燕,還有桓溫輔政的東晉時期。這幾個政權還是很有實力的。可以說,天下雖亂,但各國各族始終武德充沛,跟「弱」這個字一點也沒關。
但總體來說,還是互相割據,似乎看不到統一的希望。等到了南北朝,北魏開始帶著主角光環,統一的天命似乎降落到了這個游牧民族國家。
ps:南朝的劉裕,劉義隆,蕭賾等君主在位時,也很強。
南北朝國力對比從一開始五五開,變成了六四,甚至七三。
可是北朝,準確說,是北魏,內部原因引發了混亂和分裂。東魏,西魏,後來變成北周和北齊。
而從這時開始,天下終于有統一的趨勢了 。北周幾代人的勵精圖治,讓統一真正進入了倒計時。
雖然南北朝最后的贏家是隋,但隋主要是繼承北周的政治遺產。
北周何以強,因為政策香。
北周雖是鮮卑族宇文家族所創,但是自第一代家主宇文泰開始,就堅定了民族平等政策(相比于其他兩個國家)
不管你是什麼族什麼姓,參軍,當官,種田都隨你便。沒有人會好好的欺負你,大家都是北周的合法公民。
正是這種平等的政策,北周無比的包容,取各家之所長,騎兵戰術用鮮卑法,種田屯城用漢族法。
胡服騎射?我們就是胡人!屯田產糧,我們就是漢人!所以到底是什麼人,大周的子民嘛。
這還只是民族方面,北周八柱國,細品就會發現,是照顧了各方利益的產品。好了,咱們不管你原來是造反的,當兵的,當官的,讀書的,現在都是一家人。
唯一的目標,就是統一天下!
後來的隋唐,包容積極,服飾結合了胡漢特色,各族的名將屢出不窮,正是繼承于北周。
大家不用跪坐著說話了,有凳子有椅子。不用天天防著其他民族的人了,沒事的時候還能串門吃個飯,你嘗嘗我的胡餅,我嘗嘗你的大米。你聽聽我的琴瑟,我聽聽你的羌笛。
兩家人關系好了,再結個親家,生一堆小混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就像今天咱們的大中國,東北人,南方人,北方人,漢族,藏族,維吾爾族。
管你什麼族,都是咱中國人。
所以,
包容!是一個文明蓬勃發展的基石。固步自封,階級固化,終會衰落。
包容!就是隋唐強盛的秘密。包容也是任何一個文明強盛的秘密!
個人觀點,理智勿噴,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