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年輕人要拒絕這些東西,而是他們壓根就沒資格碰這些東西。
以前有個老闆,80后的,他跟我說,你們90后,太恐怖了,學歷高就算了,腦子還好使,我們那會兒從60后手里搶社會資源,真的算是降維打擊。
現在回想起來這句話,我才發現有點后怕。
00后他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對手???
掌握社會話語權,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80后
擁有高學歷,高認知,同時趕上互聯網的90后,而且最可怕的是還掌握了吃苦精神的90后
說人話就是,00后的buff已經疊滿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比如自媒體,做一個項目
你跟70后,你報價合理,人家可能就成交了
你跟80后說,你PPT做好一點,餅畫好一點,也有可能成交
你跟90后說,那是真的會跟你查數據,跟你扯對標,問你底層邏輯,和整個項目的運營過程的。
越來越難忽悠咯。
我們村兒,以前出一大學生,畢業月薪6k,看著不多是吧???
那會兒縣城,一個營業員,500到800,一個月
你對比一下嘛,那會兒縣城一套房,6萬多,7萬。
強入北京,也不過50到100萬一套而已,就能買的還不錯的房子了。
甭說那會兒年輕人有活力,有斗志
就現在,你讓年輕人們,一個月3萬,一平米房1萬出頭,你看他們買不買就完事了。
人在長沙,身邊月入3萬左右的,基本上都買房買車了。
再來說說房子這個東西,假設以前的人,買了套房,啥也不干,結果房價翻倍了,他得賣,是不是?
那他賣了,這多出的錢,它不能憑空出現,沒毛病吧?
最終就是買房人接盤了,那麼,接盤的人憑什麼為第一代買房人接盤??然后還要賭上自己30年風險??
你把這個邏輯捋一捋???
正常人,正常消費者,買房圖啥???
還不是圖提高生活品質??
拋開投資屬性,買房就是一種生活品質的提高
如果買房,還要整天渾渾噩噩,擔驚受怕,你買房,不就是有大病嗎???
然后再是車,汽車的使用成本,其實很高的
我自己一破別克,一個月滿打滿算,1千打底,油費,停車費,這兩塊兒,就已經900多了,還有保險沒算呢,萬一罰個款,一個月就蹦著1500去了,如果再把折舊費算里頭,一輛10來萬的別克,頭三年,使用成本就是10來萬,現在賣個4萬多,5萬左右。
一年用車成本,4萬打底,這還是一輛10來萬的車。
買的越貴,使用成本越高,如果是貸款,那直接拉滿。
賬得這麼算,不然你就算個停車費,油費啥的,就沒算全。
不然,你以為城市一些中產,住這一兩百萬,幾百萬的房,開個十幾萬,30來萬的車,怎麼回事兒啊。
未必他們買不起50萬的車啊???
至于生小孩,這玩意兒,純粹是教育問題
書讀的越多,責任感就越強
不想生小孩但是又不反感下面的這幫年輕人,反而是最適合做父母的,因為他們是真把孩子當人看
不信??
你看看那些沒讀書的精神小伙兒??那娃生的嗷嗷的。
還不信??
你看那些沒文化的偏遠農村人,他們對于孩子的定義,就是一個勞動力,他可以是牛,是馬,唯獨不能是人。
可怕的事情就來了,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他們就沒被當人過。。。。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