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不代表無能。
無名,有時只是未逢其時,沒有施展的機會。
《狂飆》播放前,一身本事的張頌文啥也不是。
蘇中七戰七捷以前,粟裕也沒什麼名聲。
項羽看了覺得夸夸其談,蕭何、劉邦那樣真正慧眼識才的人聽了那是金玉良言。
你聽聽韓信跟邦哥嘮的嗑,小韓是不是有點東西?
韓信問劉邦,老大,能和您爭奪天下的是不是只有項羽?您覺得您和項羽比,怎麼樣?有沒有他猛?
劉邦半天沒說話,最后說,我好像差點事兒。
韓信說,我也知道老大您沒項羽猛。但是我跟著項羽混過,這哥們兒吧,是挺猛,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是不善用人;他吧,小事上做得特好,待人和氣、體恤下屬,但是誰要是立了大功了,他卻舍不得給人升職加薪;而且他吧,不懂得籠絡人心,坑殺秦國降兵二十萬,秦國人都恨死他了。
總結起來,這人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剛愎自用。
老大您就一樣了,大王入咸陽,秋毫無犯,和秦國百姓約法三章,深得民心,一定能奪得天下。
韓信年輕時,籍籍無名,一事無成,靠蹭飯活著,受胯下之辱,沒人把他當回事。
後來,跟著項梁混,不得重用;跟著項羽混,多次獻策,沒人理他。
而后,韓信投奔劉邦,當了個接客的小官,結果與同僚十三人連坐當斬。
唉,越混越慘。
臨死前,郁悶極了,嘆氣說,劉老大不想奪天下嗎?怎麼斬殺我這樣的牛人呢?
正好讓夏侯嬰聽見了,這小伙口氣挺大啊?別砍他了,過來聊聊!
小天一聊,夏侯嬰直接就被侃暈了,我去,小伙還真是挺牛啊。
趕忙跟劉邦報告,劉邦一撇嘴,切,這也沒啥啊,吹小牛嘛,讓他種軍糧去吧!
糧官韓信又找蕭何聊天,又把蕭何給侃暈了,蕭何覺得這哥們絕不是吹小牛的,有真本事。
漢軍去南鄭時,好多將領都在路上跑了,韓信琢磨著,這蕭何肯定和劉老大說了好多次了,看來老大還是瞧不上我啊,拉倒吧,我也跑吧。
蕭何一聽嚇壞了,來不及向劉邦報告,直接單人獨騎追韓信去了。
結果,有人跑去報告劉邦,老大,不好了!丞相也跑了!
劉邦又氣又急,如同丟了一條膀臂。
過了兩天,蕭何回來了。
劉邦氣呼呼地問,我去,你咋也跑了?
蕭何說,您聽誰胡說八道?我哪能跑啊?我追韓信去了。
劉邦說,別扯犢子,跑了幾十個將領了,也沒見你追過,你追什麼韓信啊?扯淡!
蕭何說,老大,其他將領跑就跑了。這韓信可了不得啊,這是天下無雙的牛人啊。老大,您是不是想奪天下?想奪天下,沒有韓信可玩不轉!
劉邦一聽,那行,我封他做將領。
蕭何說,當將領,韓信瞧不上。
劉邦說,那行,讓他當統率全軍的大將。
劉邦要拜大將的風聲一傳出去,漢軍的將領們都樂壞了,大伙都想,我馬上要當大將了
人人都覺得自己NB,非我莫屬。
沒辦法,我們總是擅于看到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
結果,拜韓信為大將。
大伙都驚呆了,韓信?韓信誰啊?他懂個茄子啊?
韓信當然不只是懂個茄子。
韓信首先讓劉邦知道,他不只是懂個茄子。
劉邦問韓信,丞相總說你牛,你能教我點啥?
韓信問劉邦,老大,能和您爭奪天下的是不是只有項羽?您覺得您和項羽比,怎麼樣?有沒有他猛?
劉邦半天沒說話,最后說,我好像差點事兒。
韓信說,我也知道老大您沒項羽猛。但是我跟著項羽混過,這哥們兒吧,是挺猛,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是不善用人;他吧,小事上做得特好,待人和氣、體恤下屬,但是誰要是立了大功了,他卻舍不得給人升職加薪;而且他吧,不懂得籠絡人心,坑殺秦國降兵二十萬,秦國人都恨死他了。
總結起來,這人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剛愎自用。
老大您就一樣了,大王入咸陽,秋毫無犯,和秦國百姓約法三章,深得民心,一定能奪得天下。
劉邦聽完樂壞了,恨不得抱著韓信親兩口,相見恨晚,恁看看,你咋才來呢?
取得劉邦信任后,韓信開始大展身手,告訴天下他不只是懂個茄子。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定三秦,服魏韓,破楚于京索之間,虜魏王,擒夏說,喋血閼與,天下莫與爭鋒。
韓信和張耳率兵數萬攻趙,趙國成安君領兵二十萬迎戰。
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韓信最近連戰連捷,勢頭正猛。但是他勞師遠征,糧草必定接濟困難。
井陘這里的道路狹窄,兵馬排列不開,他們的隊伍必定拉得很長,糧草一定在隊伍后邊。您安排三萬奇兵絕其糧草、然后在正面戰場上,深溝高壘,跟他耗著,不出十天,再來個兩頭夾擊,就韓信,小樣的,絕對認慫!
成安君一撇嘴,啥玩意兒,你大學學得嘛專業?懂不懂啊?兵書上說,十則圍之,倍則戰。韓信號稱雄兵數萬,我看呢,也就幾千人,千里奔襲,早累趴下了。這我再不揍他,傳出去,我這臉往哪兒擱?以后怎麼在街面上混?
韓信讓細作一打聽,樂壞了,就愛成安君這樣的!
半夜選輕騎兩千人,每人拿一面漢軍紅旗,從小道過去,埋伏在趙軍城旁,告訴他們,等我們詐敗,趙軍傾城追我軍時,你們就快速進城,拔下趙軍旗子,換上漢軍大旗。
然后,傳令眾將,今天大破趙軍后,大伙一醉方休。
大伙兒都驚呆了,一天就大破二十萬趙軍?
我們大將軍今兒吃錯藥了吧?
韓信讓部下高舉主帥大旗,擂動戰鼓,與趙軍開戰。
大戰良久,丟棄旗鼓,領軍敗走。
趙軍果然傾巢出動,追趕漢軍,韓信率兵死戰。
兩千輕騎按照約定,奪城換旗。
趙軍久戰不下,撤兵回城,一看城頭漢軍紅旗翻滾,將卒皆驚,趙軍人心惶惶,四散奔逃。
漢軍趁亂兩處夾擊,大破趙軍。
韓信傳令不可殺廣武君李左車,生擒者賞千金。
抓到李左車后,韓信親自給李左車松綁,以師待之。
韓信向李左車求計,我準備北攻燕國,東伐齊國,您看怎麼辦才好?
李左車說,哎呀,敗軍之將,不可言勇,我都是將軍手下敗將了,哪有臉胡說八道啊?
韓信說,您這麼說就不對了。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亡國;百里奚在秦國,秦國稱霸天下。當然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傻,到了秦國就變牛了。這不在于君主聽不聽他的嗎?要是成安君聽您的,今天我早就成了您的階下囚了。
李左車說,那將軍,我就瞎說幾句,您就一聽,供您參考吧。
您連戰連捷,三軍士氣正盛,但是軍兵們太疲憊了,一旦陷入持久戰消耗戰,就麻煩了。不如您借著當下的威名,派人游說燕國,燕國必定嚇得投降;燕國要是投降了,齊國肯定跟風投降。
要借勢,借助自己的勢。
結果,一切和李左車所預想的一樣。
後來齊國與項羽楚軍聯合,劉邦再次令韓信伐齊,攻下齊國七十余座城池。
項羽派大將龍且領兵二十萬救齊。
部下向龍且獻計:可以讓齊王派人告知被韓信占領的齊國城池的軍民,就說齊王還在,又有楚國援兵,那些城池的人,必定反漢。七十余座城池皆反,漢軍必退,不戰而勝,多好啊!
龍且連連搖頭,我知道韓信這個人,老同事了,他懂個茄子啊?收拾他,小菜一碟。而且,咱們不戰而救齊國,咋顯出咱們的重要性來啊?咱要是大戰一場,大敗韓信,齊國最少不得分一半國土給咱們啊?
兩軍在濰水兩側陳兵。
韓信讓士兵半夜跑到濰水上游,用沙袋截住河流。
白天領兵攻擊楚軍,詐敗。龍且一看,說,怎麼樣,我就知道韓信,跟從前一樣慫!追!
楚軍過了不到一半,韓信就讓人撤掉上游沙袋,河水暴漲,韓信揮軍猛攻,大敗楚軍,殺主將龍且。
項羽大驚,派武涉游說韓信,現在楚漢相爭,勝敗取決于足下啊,您站在劉邦那邊,劉邦勝;您站到項羽這邊,項羽勝。您看,您當時不是跟著項老大混過嗎?都是老同事了,和楚聯合,三分天下多好呢?
韓信說,你可拉倒吧,我在項羽那里就是個打醬油的,誰拿我當盤菜啊?劉老大拜我為大將軍,統率三軍,對我言聽計從,我才混到今天的位置,我死也不會背叛劉老大的。
而后,又有齊人蒯通力勸韓信,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
足下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足下危險了!
韓信猶豫不定。
蒯通又說,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韓信想了半天,還是不忍心背叛劉邦。
天下平定,劉邦找個機會把齊王韓信降為淮陰侯,韓信又不甘心自己和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同列,覺得劉老大委屈了自己。
委屈的韓信不想繼續委屈自己,于是和部下陳豨合謀造反了。
結果呂后和蕭何設計殺了韓信。
臨死前,韓信嘆道,悔不用蒯通之計啊!
項梁不用韓信,兵敗身亡。
項羽不用韓信,兵敗身亡。
成安君不聽李左車之言,兵敗身亡。
龍且不用部下之計,兵敗身亡。
韓信不用蒯通之計,又不堅守自己的初心,兵敗身亡。
正確的道路一直在,也從不缺少指路的人,為何總有人走錯路?
或許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別人只是懂個茄子吧。
幾千年后,我們似乎還是覺得別人只懂個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