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什麼要遷都北京?
由于首都距離長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調動軍隊抵御侵略。成祖本人就曾以北平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殘余勢力,北平在軍事指揮上的優點是處于后方的南京無法比擬的。同時,天子戍邊的氣勢以及皇宮和先帝陵寢俱在前線的事實,使朝廷上下在面對危機時更有抵抗的決心;例如土木堡之變、平軍覆滅之后,明朝堅決地組織了北平保衛戰,而不是像西晉、北宋一樣放棄北方。
輔佐建文帝的多為江南人士,成祖即位后,在南京殺戮過甚,唯恐結怨太深,有損執政基礎。他想遷都,以便重新建立自己的權力。當時他看中了「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朱棣在北京呆了十年,因為他與蒙古軍隊作戰,感情深厚。
因此,朱棣遷都的背景,除了穩定政權的外部需要外,也有他自身的情感因素在其中,正是朱棣的決策使明朝的政治保證了長期的穩定和繁榮。
明朝的首都,表面上看是遷都,實際上顯示了國家經濟文化中心的轉移,軍事防御的重心轉移,對國家的統治有著深遠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