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毛主席以斗爭促和平,用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化解了強勢者的進攻,捍衛自己的利益。
抗戰期間,蔣介石共發動了三次反共[高·潮],每次的形式和雙方力量對比有所不同,教員的反擊方式也各有針對性。
我們先借鑒一下第一次反共[高·潮],這主要發生在北方,在我軍具有相對優勢的華北,教員給予堅決的武力回擊,取得良好效果。
一、敏銳察覺蔣介石的反共萌芽
任何關系的變化,都是有萌芽的,在有跡象時就要敏銳感知。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國民黨開始在各地制造摩擦。
教員在會議上說,蔣介石的政策是聯共又反共,所以最近各地磨擦增加。
他致電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希望推動國民黨向好的方面發展。
不久后,蔣介石把抗戰到底解釋為恢復到七七事變以前的狀態,原則上通過了要限制異黨活動。
但此時蔣介石防共反共的主要是內部醞釀,還沒有完全公開。
教員便主張爭取中間派,進行必要而適度地反擊。當時國民黨正準備召開國民參政會一屆三次會議,我們便請假不參加。
國民黨頒布《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后,開始在河北、山東、陜甘寧邊區等地制造軍事摩擦。
教員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但總體十分克制,指示盡量通過談判來解決,以維護團結抗日局面。
二、義正言辭指出對方的錯誤
國民黨派四十萬大軍包圍與封鎖陜甘寧邊區,教員事無巨細的指揮了反摩擦斗爭。
教員字斟句酌的撰寫和修改了大量發給蔣介石、胡宗南以至國民黨師長、專員的電文聲明和布告。
比如指明自己的正義性,說邊區二十三縣范圍為蔣委員長指定,我軍對原定二十三縣并未越出雷池一步。
比如警告國民黨不要趁著我方與日偽軍作戰,在后方捅刀子。
還點明國民黨的反共摩擦,問題出在高層,下級不過照此方案執行。
通過這些精心琢磨的文字,有理有據地表明我方的合理訴求。
三、進行必勝的武力還擊
但是,國民黨認為我方軟弱可欺,變本加厲。
河北民軍總指揮、河北省政府民政廳長張蔭梧認為八路軍怕統一戰線破裂,便肆無忌憚的進攻。
他乘八路軍反擊日軍「掃蕩」的機會,從背后偷襲深縣八路軍后方機關,殘酷殺害八路軍官兵四百多人。
不久后,國民黨第二十七集團軍楊森部又殺害新四軍六人。
隨著國民黨愈加肆無忌憚,教員指示八路軍開始反摩擦斗爭。
重點對兩次背后襲擊八路軍、與日本人勾結的張蔭梧出手。
劉伯承全殲張蔭梧的部隊四千五百人,張蔭梧只身逃跑。
蔣介石迫于壓力,將其撤職查辦。
不久后,閻錫山又在晉西進攻我軍。
閻錫山在一次會議上公開叫嚷:天快下雨了,趕快準備雨傘。教員果斷回應:閻錫山準備「雨傘」,你們也趕快準備嘛。
閻錫山在晉西動手時,還計劃聯合蔣介石的中央軍,但仍沒有公開反共。
教員提出在擁閻之下反閻,要求完全獨立自主自籌給養,遇敵進攻則消滅之。
教員又提出,不惜與中央軍打,只有反磨擦才能取得存在與發展。
而國民黨軍隊太菜,八路軍的幾路反擊很快都取得了勝利。
這次反共[高·潮]便接近偃旗息鼓。
四、見好就收,達成和平協議
閻錫山覺得靠自己無法解決新軍,又顧慮和國民黨中央軍勾結,態度發生了轉變。
教員便加緊對閻錫山做工作。
他先要求對外發文,詞語要注意緩和。又給閻錫山寫信,表示希望和平解決晉西事件。并派蕭勁光和王若飛帶著教員的親筆信和閻錫山面談,受到閻錫山的極大歡迎。
閻公開說,他是國共兩黨之間的中間力量,他的存在有利于團結。還表示,已令各軍停止軍事行動及政治攻擊。
隨即雙方達成劃區作戰協議。
閻錫山在國民黨頑固派後來發動的反共[高·潮]中,基本上采取中立態度,和中共保持合作。
中共又在河北等地,和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談判后達成雙方的防區協議。
八路軍反磨擦斗爭的勝利,也推動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沖再三向中共申明:「決不會投降,請你們相信我們」。同時不再提八路軍擴軍人事歸國民黨中央管理。
五、加強外部宣傳
教員很重視通過對外宣傳,爭取各方同情。
教員多次接見國內各大報刊的記者,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并明確我們嚴格的自衛立場。
教員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幫助許多人清醒地認識到國內政治局勢中正在步步上升的嚴重危機和分清是非的標準。
教員還廣泛接見到訪延安的國民黨人士和國際友人,介紹了中共堅持團結抗戰的決心和誠意,爭取各方面的同情和合作。
教員為了準備對付國民黨內頑固分子的進攻,越來越注意到必須爭取中間勢力,特別強調要「大量吸收知識分子」。
這些宣傳對後來皖南事變的解決意義重大。
六、總結斗爭經驗
打退國民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后,教員在會議上作了《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的報告,突出強調爭取中間勢力和「有理、有利、有節」 的斗爭原則。
教員指出爭取中間勢力,就是爭取中等資產階級,爭取開明紳士,爭取地方實力派。這些中間勢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為我們同頑固派斗爭時決定勝負的因素。
教員又提出「有理、有利、有節」。
有理:堅持自衛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利:堅持勝利原則。不斗則已,斗則必勝,決不可舉行無計劃無準備無把握的斗爭。
有節:堅持休戰原則。在一個時期內打退頑固派進攻后,在他們沒有新的進攻之前,我們應該適可而止,使這一斗爭告一段落,決不可無止境地每日每時地斗下去,決不可被勝利沖昏自己的頭腦。
這些斗爭原則,直到今日,都是黨對外的重要原則。
這些原則,也為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人際關系提供了借鑒。
歡迎關注公眾號:星海成長路。
本號將把毛主席分析全面、透徹,包括他的情緒、認知、技能、管理、順勢五大方面,看看各方面成長到極致的表現,形成可學習、可借鑒的研究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