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其實劉據的悲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不夠成熟,缺乏政治敏感度,手段也很不夠。在這種前提下,衛青活著只會讓太子更不成熟,一朵總是被打著傘的花是開不了多久的。衛青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劉徹給太子打的一把堅固的傘,劉據是嫡長子又有做大司馬大將軍的舅舅,自然太子做的很舒心。就算是衛青死后,劉徹對太子依然很好,立刻或者說強行選了劉據的姨夫公孫賀做丞相(公孫賀其實并不愿意,還被嚇哭了),相當于又給太子打了一把傘,但是這把傘不管從牢固程度上還是遮雨面積上其實是不如做大將軍的親舅舅,但是從政治角度講,劉徹對太子的照顧已經可以說非常盡心非常周到了。一個君王或者說父親,為兒子做到這一步,我覺得是很不容易,非常上心了。
劉據和劉徹感情破裂的原因其實是政治理念不同以及雙方的某些不恰當操作加上被有心人利用,最終導致了悲劇。
劉據悲劇本質上也是劉徹的悲劇。劉徹的悲劇比劉據的悲劇要更早更深刻,這還要從政局與戰局的變化說起。
先說政局的變化,劉徹后期酷吏勢力的崛起其實是伴隨著大批名臣能臣賢臣的凋亡出現的,劉徹早期培養的班底基本上在太初之前死的差不多了,以衛青的逝世為界限,可以發現劉徹后期是沒有能臣能強有力的完成使命落實政策了,所以衛青死后,劉徹發出求賢詔,感慨名臣文武將盡的無奈。衛青作為劉徹早期培養出的官職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人物,他的去世標志著漢武這個盛世在人才方面真正出現了嚴重后繼乏力的局面。最為突出的就是軍事領域和司法領域,昔日有衛青張湯這樣的名將奇才,不管做什麼劉徹其實都是非常有底氣的,但是人才凋零殆盡,劉徹的集權和軍事行動并沒有衰減的跡象,所以有軍事領域有了了李廣利,內朝有了江充這樣的酷吏。
其實對于劉徹來說李廣利和江充這樣的鈍刀和邪刀也可以割肉,只是說可能不是那麼順手了,但是對于劉據來說,他在內朝和軍方的勢力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了。更可怕的是李廣利也是外戚,也有外甥,和劉據是天然的敵人,江充和劉據又有矛盾,江充很明白,劉徹一死,劉據必定不會放過自己,李廣利也明白劉據即位意味著什麼。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劉據的政治理念,李廣利劉屈氂為首的軍事集團和江充為首的酷吏集團勢必會被沉重打擊,甚至連根拔起,所以這是一場注定的你死我活的爭斗。
這場注定的爭斗有兩個主要變量和一個次要變量。主要變量①是劉徹的年齡,假如劉徹在衛青死去后不久去逝 ,這個時候反太子勢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育,可以避免你死我活這一步,劉據順利即位。
②是劉據自己的智商情商大幅度提高,目前來看他沒有學會怎麼處理政治關系,怎麼維護父子關系,太子到死都是一個很不成熟的人。
次要變量就是衛青,他的意義(對于劉據來說)在于可以讓反太子勢力發育的不這麼快,可以讓劉據和劉徹的關系惡化的不這麼快,可以讓政局和戰局勉力維持者之前的狀態。只要劉徹不撤去衛青的官職,那麼從某種程度上說劉據就是安全的。
巫蠱之禍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這是政治矛盾不可調和的集中爆發 。要想阻止,只有去盡力調和矛盾,緩解矛盾,顯然劉據在這方面做的并不好。
開在雨傘下的花,注定不能長久 。劉據的很多唱反調的行為在漢武朝換成別人早死一百次了,劉徹其實忍讓他很多了,直到劉據起兵,劉徹也沒有對他下死手,只是有些人覺得劉據是非死不可,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