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什麼要以宋為國號?他不知道以前已經有過一個宋了嗎?
查看全部 48 個回答
回答1
2024/01/24

ADVERTISEMENT

解讀國號系列,歡迎大家關注。

1、為什麼中國秦漢之后的國號有叫秦、齊、魏、趙、楚、燕、梁、宋的,但就是沒有一個叫韓的,為什麼沒有韓?

2、為什麼和秦國差不多強大的楚國,作為國號在后世使用頻率極低,不如燕趙魏齊?

3、齊國比魯國強大多了,為何山東省的簡稱卻不是齊?

4、趙國比魏國強大,為何后世作為國號,魏遠比趙多?

5、越國滅了吳國,為何江南語叫吳語而不是越語?

6、起于東北,為什麼金和清不用「燕」作為國號?

7、明教還是明王?明朝的國號真的來自于明教嗎?

8、后金為何要改國號為「大清」?

這個問題很簡單,可惜很多人沒有回答到點子上。

今天我們討論國際關系的時候經常說,北京如何如何,莫斯科如何如何。

這說明什麼?說明首都是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政治資源,甚至可以代指一個國家。

ADVERTISEMENT

同樣,中國秦朝后幾乎歷朝的國號都是開國之君、或者名義上的開國之君的國號,來自于封地,到了遼金之后,才漸漸打破了這一傳統,比如元明清都有各自的意思。

所以,首先,曹操的封國不可能以姓為名叫曹國。

有人說,不對啊。南北朝有一個陳朝,就是以開國之君陳霸先的姓氏命名的啊。

其實這是巧合,陳霸先姓陳不錯,可是他正因為姓陳,所以加九錫,封陳公,封地也在陳,後來稱帝建立陳朝。陳朝的「陳」是地名的「陳」,不是姓氏的「陳」。

ADVERTISEMENT

春秋初期諸侯國

所以,開國之君(或名義上的開國之君)封地在哪里,就是什麼王,建立的就是什麼朝代。

一、歷代國號究竟是怎麼來的?

這里的封地,甚至關鍵的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座城池,這個國家的都城。

甚至從漢朝開始就是如此。

比如劉邦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後來建立的朝代就是「漢朝」。

ADVERTISEMENT

清朝漢中府

自從劉邦定下了這個游戲規則,以后歷朝歷代建立王朝,尤其是禪讓的,一般都是自己封地的名字,而且主要是那座城市,封國的都城的名字。

如果你不按照這個游戲規則來,那就不上路子,別人不會承認你的。

比如王莽建立的什麼「新朝」,古人嗤之以鼻,壓根沒人承認。后世的國號,莫不是如此。也有人說王莽的新朝來源于他的封爵新都侯,但是《漢書》也說, 西漢后期流行「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的新潮思想,新朝之新或許應該是新舊之新,有待研究。

魏高貴鄉公甘露元年(公元256)夏六月,高都侯司馬昭進封高都公,都城在今晉城市東北。

所以晉朝國號就來自于奠基者司馬昭的封國,晉國,封地在山西晉城。

這個城市是司馬昭故意選的,在漢晉之間一直流傳著一句神秘的讖語「代漢者當涂高」 ,這條讖語中的「代漢者」很好理解,那就是取代漢朝的統治地位,而「當涂高」的解釋卻十分模糊,這就給了很多人利用的空間。曹魏起先認為這個指代的是魏,巍代表著高。

司馬昭卻認為,「當涂高」指的是自己,他跟曹操一樣逼迫皇帝給自己封號,他逼迫得到的封號是「高都公」和「晉公」,「高都」在古代指的是今天山西的晉城,因為地勢較高所以叫做高都。「高」和「都」在古代都有道路的意思,這與「當涂」相應驗,而「晉」又有更進一步的意思,所以他先做「高都公」后做「晉公」的寓意則不言而喻了。

清朝澤州府,就是今天的山西晉城,這里有著名的高平,發生過長平之戰和高平之戰

劉裕建立南朝宋,之所以沒有恢復漢的國號,是因為他實在靠不上漢室后裔,只能說是劉邦弟弟劉交的后代。

劉裕于元熙元年(417年)攻克長安,滅后秦,劉裕逼迫朝廷封他為東晉的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等重要官職,并以十郡建「宋國」,劉裕受封為宋公,同時加九錫,后封為宋王 。後來禪讓取代東晉,建立的就是宋朝。

劉裕之所以受封為宋王,是因為他自認為祖籍彭城,今天的江蘇徐州,這里屬于宋國之地。

清朝徐州府

巧合的是,雖然宋國不是一個春秋戰國大國,也不是戰國七雄,但是地方很重要,后世還有一個人,封地也在宋國之內,那就是趙匡胤。

趙匡胤沒有封王,但是他被封為歸德軍節度使,治所在宋州,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所以取代后周后國號就叫做「宋」,顯然這個「宋」更加出名,因為唐宋元明清,不可抹去的中華文化印跡。

而且正因為商丘是龍興之地,所以宋朝時期,商丘是作為北宋南京應天府而存在的。

清朝歸德府,今天河南商丘

宋國地圖

而宋國,這成為歷史上的一個特例,雖然版圖極小,但是因為有商丘和彭城兩座城市,劉裕和趙匡胤建國都叫「宋」,所以歷史上有兩個國號叫「宋」的。

歷史上還有兩個國號都叫做「齊」,都在南北朝,北齊和南齊,這兩個國家有關系嗎?壓根沒有任何關系,南齊和北魏并存,北齊誕生的時候,南方已經是陳朝了。

但是這兩個國家都叫齊,是因為封地。

南北朝梟雄高歡被封為渤海郡王,他的兒子高澄在東魏的時候加封自己為齊王,武定七年四月晉相國封齊王加殊禮,此后被刺殺,高澄的弟弟高洋又把程序走了一遍,逼迫東魏孝靜帝冊封自己為齊王,不久取代了北魏,就建立了「北齊」。

而南齊的建立過程也是如此,蕭道成在劉宋時期進封為齊王,不久取代了劉宋,就建立了「南齊」。

那麼,為什麼它們都要叫做「齊」呢?

原來這是因為封地都在戰國的齊國版圖內。

齊國是戰國大國,版圖也非常大,涵蓋今天的山東和河北大部分,所以山東無法簡稱「齊」,恐怕也是因為無法涵蓋這個大國,就像湖北沒法簡稱「楚」一樣。

高歡的「齊」就在今天的河北滄州,這是因為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在孝文帝改革后,極需要追溯很高的門第,所以自認為是渤海郡人,這里的「高姓」 是大姓,同時渤海郡的高隆之等世家大族也和高歡交好,承認了他出自渤海郡(高歡手里有兵,也不得不承認),所以高歡以渤海郡人自居,封號自然是齊王。

所以封地就在今天的河北滄州,這里雖然是河北的土地,但也屬于齊國之地,因為齊國很廣大。

清朝河間府和天津府,今天的河北滄州一帶,古代的渤海郡大體在此

而蕭道成之所以國號叫做齊,是因為「蕭」這個姓氏同樣郡望是蘭陵郡,是蘭陵郡的大姓,不過蕭道成不是出生于山東蘭陵,而是僑置的江蘇南蘭陵,也就是常州武進,之前說過,南朝為了安置北方民眾,同時對于失去的北方土地聊以自慰,只能在南方也設置同樣的地方,比如在鎮江設置了「徐州」,常州設置了「蘭陵」,等到劉裕北伐收復了徐州和蘭陵,這些地方只能加上一個「南」字,所以鎮江又叫做「南徐」。

按照郡望,蕭道成是蘭陵郡人,在今天的山東棗莊市驛城區,自然屬于齊國。

清朝兗州府和沂州府,今天的山東棗莊和臨沂一帶,古代的蘭陵郡大體在此

前面說過了陳朝的來歷,同樣歷朝也有兩個國號叫做「梁」,一個是和南齊同宗的蕭衍,因為祖籍在梁郡,就是今天商丘的睢陽,這里是劉邦西漢封國的梁國,後來梁王劉武在此地建立了梁園,在文壇上很知名,所以蕭衍被封為梁王。

而朱溫之所以國號叫做梁,是因為朱溫是宣武節度使,根據地在汴州,這里也叫作大梁,是古代魏國的都城,其實朱溫的國號本可以叫做「魏」,唐朝以朱溫為相國,進封朱溫為魏王,加九錫時,但是朱溫不接受,後來他自己逼迫唐朝禪讓,國號取的是汴州的古稱「大梁」,所以國號梁,這里的封地主要就是開封。

清朝開封府

而十六國時期頻繁出現的秦國、燕國這些國號,也是因為起家之地,或在秦地,或在燕地而得名。

起于雍州的,基本上國號都叫做「秦」。

起于幽州的,基本上國號都叫做「燕」。

甚至隋唐的國號也是來源于封地。

楊堅繼承其父楊忠隨國公的封地,後來取代北周,國號就叫做「隋」,因為「隨」不吉利,所以改成「隋」,還是不吉利。

封地在湖北隨州。

清朝德安府,今天湖北隨州一帶

李淵被封為唐國公,禪讓自隋后建國唐朝,封地在唐,也就是山西太原,這里有著上古古國唐國,所以這個名稱是比較悠遠的。

清朝太原府

說了這麼多,就想說明一點,古代的國號基本上都是開國之君,或者實際奠基者的封地,而且往往就是封國的都城,那座主要的城市。

那麼,「魏」是今天的哪座城市?

二、從魏郡到魏州

曹操統一北方,權傾朝野。然而,建安十八年,有一件事情也困擾著他,董昭等人在曹操暗示下,提請漢獻帝冊封曹操為公爵,這為曹操後來成為王爵,兒子篡位成為帝王鋪路,是第一步。

然而,曹操犯愁了,自己應該選擇哪里作為封公,進而將來封王的封地呢?

也就是說,雖然可以自己選,但是這個要慎重,司馬昭後來不就自己選了晉城?

那麼,曹操有哪些地方可以選呢?

第一個是沛國譙縣,曹操老家,而且這里還是殷商的古都,可以說,如果曹操選擇了譙縣作為封地,或許就是殷國公,此后就是殷王,曹丕篡位,建立的就是「殷朝」,中國歷史上將多一個「殷朝」,而不是沒人用這個國號。

第二個是山東定陶,也就是曹縣,這里是「曹」這個姓氏發源之地,有些人的封地是祖籍地,曹操如果選擇這里作為封地,或許就是曹國公,此后就是曹王,曹丕篡位,建立的就是「曹朝」,這就和陳霸先的陳朝一樣,姓氏和封地名重合。

第三個是河南許縣,因為洛陽被燒毀,曹操迎回漢獻帝之后,臨時安置在許昌,這里也算一個臨時首都,曹操如果選擇這里作為封地,或許就是許國公,此后就是許王,曹丕篡位,建立的就是「許朝」 。

之所以前面花了這麼多篇幅來說各朝建國前的封地,大家仔細分析這些封地,發現什麼特點沒有:

漢中、高平、徐州、商丘、天津、開封、太原......

這些城市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城,而且都是重要的戰略據點,兵家必爭之地。

甚至一直到民國時期,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比如民國大動脈之一的津浦鐵路,就有天津、滄州、兗州、徐州等重要節點。

平漢鐵路以及向南延伸最后形成的京廣線上就有鄭州、武漢、長沙等節點,同時,正因為鐵路的原因,鄭州取代了開封。

所以,這些作為封地的城市都是古代赫赫有名的名城。

所以不管是曹縣還是許縣,感覺都有點Low,抬不起來。

所以曹操選擇的封地就是鄴城。

鄴城曾經是袁紹根據地,曹操擊敗袁紹之后,不僅搶奪了甄宓等美女,而且把鄴城也據為己有。

鄴城是東漢時期冀州的首府,而且這里距離洛陽很近,卻不至于受到洛陽的威脅,是理想的建國之地。

所以曹操最終選擇的封地就是鄴城。

那麼,鄴城選擇好了,就要建國,鄴城在戰國時代屬于什麼國家呢?

說起來有點復雜,鄴城起初屬于魏國,著名的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後來鄴城又被割讓給了趙國,因為這里距離趙國首都邯鄲很近,在別國手里不安全。

秦朝統一天下之后,鄴城也并入了邯鄲郡管轄。

那麼,鄴城應該被冠上「趙」的名稱,為什麼和「魏」扯上關系呢?

原來,在漢高祖十二年的時候,在鄴城設置了一個郡,叫做「魏郡」 ,管轄18個縣,即鄴、館陶、斥丘、沙、內黃、清淵、魏、繁陽、元城、梁期、黎陽、即裴、武始、邯會、陰安、平恩、邯溝、武安這18個縣。

這18個縣後來在歷史上大多有嶄露頭角的機會,比如瓦崗軍以少勝多,擊敗隋朝的黎陽之戰就發生在黎陽縣。

同時,我們發現,不僅這個郡叫做「魏郡」,而且里面還有一個縣,叫做「魏縣」,記住這個名字,在后世魏郡不存在的時候,魏縣取代了它的功能,扛過了大旗繼續前進。

我們看下西漢時期的地圖。

西漢魏郡

大家可以看出,魏郡呈現一個倒三角形的形狀,在其北部是趙國,這里的趙國就是劉邦分封諸侯國的趙國(西漢實行郡國并行制,雖然趙國比戰國時期的小,依然存在),本來趙王是好友張耳以及其子張敖,後來趙相貫高等謀刺漢高祖,此后趙國就被封給了劉邦的兒子劉如意,同時把趙國狠狠地縮小了,作為懲罰。

從此之后,相隔很近的兩個地方就有個不同的名字,邯鄲因為是「趙國」都城,所以一直是「趙」的名稱,而鄴城因為是「魏郡」首府,所以就是「魏」的名稱。

東漢魏郡

東漢末年分三國,我們可以看出,基本上行政區劃和西漢時期一模一樣,魏郡還是像一個倒三角形的樣子,治所還是在鄴城,同時,北方還有一個趙國,這是因為東漢的時期,依然延續了西漢的郡國并行制,同姓封王,所以東漢依然有趙國,末代趙王叫做劉赦,但是沒有什麼事跡記載。

鄴城還是冀州刺史部的治所,政治地位十分重要。

所以曹操選擇了鄴城作為封地,那麼魏郡自然就成為了其封國,這個封國的名字自然就叫做「魏國」,假如曹操選擇了北邊十里外的邯鄲作為封地,那麼建立的就是趙國了。

當時的侍中太史令王立通過觀測天象得出:「吾仰觀天文,自去春太白犯鎮星于斗牛,過天津,熒惑又逆行,與太白會于天關,金火交會,必有新天子出。吾觀大漢氣數將終,晉魏之地,必有興者。」所以,曹操覺得魏地比較吉利,然而,這個預言正好預言了後來的歷史,晉魏之地興起了,先是魏,后世晉,終是晉興起了。

此外東漢時期,由于光武帝劉秀的喜愛和提倡,讖緯學說很是流行,就是一種政治預言,用神秘的話語去理解,當時流行一句話,漢朝曾經有「代漢者,當涂高」 這一句讖語,「涂」指的是泥土,泥土壘高就是城墻或者宮殿,而「魏」的本義就是宮殿,魏通巍,巍也是高的意思,所以曹操覺得「魏」這個名字甚好,因此,封國魏國正合其意。

很多人看曹操的事跡,對于有一件事情不了解,那就是漢中之戰失利后,曹操不僅稱這是雞肋,而且說了一句話,「人苦不知足,既得隴,何望蜀」 ,得隴望蜀是劉秀所說的典故,在征服了隴右隗囂之后,劉秀發兵南下,滅掉巴蜀公孫述,統一全國。

劉秀一鼓作氣統一了中國,而曹操卻不想南下攻擊巴蜀的劉備了,一方面是實力不濟,內部不穩,另外一方面,曹操已經60歲了,早就不是30歲意氣風發的劉秀了,他才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曹操擊敗袁紹后營建鄴都,修建了銅雀、金虎、冰井三台,即史書中之「鄴三台」,回到鄴城之后,曹操開始擴建和修繕銅雀台,同時平定了鄴城的叛亂,穩定了內部。

銅雀台

很多人不理解曹操,如今看到封國之后應該是理解了。

曹操明白自己無法統一中國了,僅靠自己一代人無法完成神州一統。

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威望還能鎮住下面這些人,但是自己死后,他的兒子必然遭到清算。

為了兒子曹丕,曹操必須留下遺產,這個遺產就是魏國,只有曹操成為魏王,繼而曹丕也成為了魏王,才能保住政治遺產,如果能成為皇帝,那麼遺產自然全部保留。

曹操的心態和200年后的劉裕很像,作為東晉的將軍,劉裕北伐,攻克洛陽和長安,但是後來回去奪權,丟失了北方土地,但是成功稱帝,建立了南朝宋。

所以曹操也是如此,他此時的任務已經不是開疆拓土,而是保住遺產,為子孫留下資產,這個資產就是魏國。

後來果然如此,建安十八年,曹操封為魏公,治所在鄴城,兩年之后,建安二十年,曹操取得漢中,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封為魏王。 此后,劉備集團為了保住巴蜀,傾全國之力北伐漢中,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兩年時間,劉備攻克漢中,自封漢中王,為日后稱帝也奠定了基礎,一年后,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

雖然曹操最終丟掉了漢中,但是魏王是保住了,曹丕後來繼承了爵位,也成為了魏王。

成為了王,就拿到了禪讓儀式的入場券,如果你是平民,壓根沒資格得到皇帝的禪讓。

當初漢高祖掃除異姓王的時候,曾經殺白馬盟誓,非劉氏不得封王,然而東漢末年風雨飄搖,最終誕生了異姓王魏王曹操,并且最終取代了漢朝。

曹丕建立曹魏之后,鄴城因為是其父曹操的封地,所以十分尊榮,也進行了調整,除了魏郡之外,以魏郡西部都尉復置廣平郡,以魏郡東部都尉置陽平郡,合稱「三魏」,這個稱呼也流傳了下來。

曹魏三魏

同時,曹丕還把長安、洛陽、鄴城、許昌、譙縣一起,并稱五都,其中說到的許昌和譙縣就是前文所說的,曹操臨時行宮以及祖籍地。

這點有點像朱元璋,把自己的出生地鳳陽作為明中都,然而,沒用的,這種行政命令的首都,壓根沒人去,所以也繁榮不起來。

西晉的區劃和曹魏一樣,此后就是行政區劃十分混亂的十六國時期,但是鄴城并不混亂,因為當時北方東西方分裂,關中地區先后誕生了前秦、后秦、大夏等政權,所以定都洛陽并不安全,鄴城成為了首選,所以前燕的都城就是鄴城。

前燕

北齊的都城同樣也在鄴城。

北齊

北魏倒是沒有定都鄴城,同時,北魏原來的國號叫做「代」,這個代不是指的代替,而是大同,這里是代地,拓跋珪也被前秦苻堅封為代王,但是後來北魏謀士崔浩建立北魏改國號為「魏」,這個魏倒不是因為地名,而是因為魏是中原大國的意思,希望北魏能夠入主中原,成為中原大國,當然了,近來有研究,也有仰慕曹魏國號魏的意思存在,等待歷史學家進一步研究。

然而楊堅建立隋朝之后,因為尉遲迥盤踞鄴城叛亂,所以楊堅平定叛亂后,一把火燒掉了鄴城,把百姓都遷居到了南方的安陽去居住,就此,鄴城在歷史上消失。

同時魏郡也被廢除。

但歷史上就開了一個玩笑,前面說過,魏郡下面管轄18個縣,其中有一個縣就叫做「魏縣」,所以這里還是和「魏」脫不了干系。

北周時期,就在這里設置了一個魏州,隋末天下大亂,李密改武陽郡為魏州,成為其重要據點,等到唐朝統一天下后,這里依然叫做魏州。

所以,從漢高祖一直到隋文帝,魏郡存在了700年之久,治所在鄴城。

然而隋文帝焚毀了鄴城,遷徙到了安陽,鄴城就此消失。

但是,魏郡消失了,魏州又誕生了,只不過治所在大名縣。

我們看下唐朝地圖就知道了。

唐朝魏州

大家可以看出,鄴城已經沒有了,變成了一個縣城,就是鄴縣,而治所的名稱變成了相州,治所在安陽,這就是今天鄴城究竟屬于安陽還是臨漳爭議的由來,在唐朝和五代,安陽相州在民間一直稱呼為「鄴都」 ,在唐朝人看來,鄴都指的就是安陽。

而我們看出,魏郡的治所是鄴城,而北周誕生的魏州,和魏郡不是一個地方,魏州在曾經魏郡的東邊,魏州治下,同樣有一個魏縣。

不過,魏這個名字似乎很尊貴,東漢的時期,魏郡治所在鄴城的時候,魏郡是冀州刺史部的治所。

唐朝的時期,魏州治所在魏州的時候,魏州是河北道的治所,類似于首府。

同時,魏州治所下還有一個博縣,後來唐朝中后期,就在此地誕生了一個節度使,就叫做「魏博節度使」,這就是唐末赫赫有名,軍功強悍的魏博軍,當然了,還有一個霸氣的名字,叫做天雄軍。

魏博節度使

唐朝最為強悍的河北藩鎮

在五代十國時期,魏州擁有顯赫的地位,朱溫幾次攻克不了,這里是梁晉多次交火之地。

五代后梁

而魏州後來迎來了自己的貴人,李存勖,他不僅親自任魏博節度使,統帥天雄軍,并且在魏州稱帝,國號依然叫做「唐」,這就是五代的后唐,後來滅掉了后梁,統一了北方,幾乎統一天下。

正因為李存勖在魏州稱帝,所以魏州在五代時期擁有龍興之地的美譽。

到了宋朝,宋朝承襲五代而來,而且河北靠近契丹作戰的前線,所以在此地建立了宋朝的北京,就是大名府。

北宋北京大名府

北京大名府的大名遠揚,《水滸》的故事人盡皆知。

此后元明清時代,依然叫做大名府,但是隨著運河的衰落和水源的斷絕,最后越來越衰落。

明朝大名府

今天的大名縣只是邯鄲市的一個普通縣城,2019年,大名縣才退出國家級貧困縣行列

從一國之都,到貧困縣,滄海桑田,令人唏噓。

而從魏郡到魏州,不管是鄴城還是大名府都最終變成了廢墟,但是「魏」這個名字卻最終伴隨這片土地千年,實乃奇跡。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1/24
很多人說趙匡胤取國號為「宋」是由于曾任歸德軍節度使。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唐-晉-漢-周-宋(「宋」即「商朝」),國號「宋」顯然是更多源于那一時期取國號的復古傳統。要說趙匡胤為什麼以宋為國號,就要說趙匡胤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1/24
因為他即位前是歸德軍節度使,駐宋州。以前有用過的不是障礙,用東周諸侯國名作國號是通行做法,肯定會有重復,晉、唐也都是古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1/24
改國號,和現代大企業LOGO升級改造一樣。要改,但是只能微調。小米的LOGO升級改造,邊角稍微圓滑了點,花了200萬。蘋果從七彩,變成純白。外形沒改。原因都是一致的。要有辨識度。更要有傳承。更要穩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1/24
因為趙宋有天下的法理是基于「禪讓」的,所以自然要遵守「禪讓」的基本法,這其中就包括了怎麼取國號。〇.「禪讓」的基本法那什麼是「禪讓」的基本法呢?簡單來說,就是堯舜禹當年是怎麼來的,我們就得怎麼來。所以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1/24
在古代建立朝代的方式無非革命或者禪讓,但無論是禪讓或是革命,在元朝以前的中國,國號的確定總要講個血緣或是法統。比方你或者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1/24
趙匡胤為何以宋為國號959年,趙匡胤跟隨柴榮北伐,立下赫赫戰功,柴榮病死前,封趙匡胤為殿前司都點檢,統領禁軍。柴榮死后,幼主柴宗訓即位,為拉攏趙匡胤,特加封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使,兼領一方藩鎮。這個歸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1/24
@成湯咸 講了國號依從禪讓前封國名而來,也提到封國名根據地理位置,我再細節談一下歷代禪讓中封國名的具體來源。王莽是因封在新都,成湯咸已經說了,我就從曹操的魏國開始說吧。○魏晉吳金華《三國志校詁》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1/24
這個鍋必須怪后周。你看五代的國號:梁、唐、晉、漢、周,大趨勢就是拉歷史倒車,把歷史上朱梁、李唐、司馬晉、劉漢、到周朝的歷史順序逆向推演一遍。如果沒有后周的話,本來趙匡胤姓趙,定國號為秦,或者趙都很合適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1/24
因為啊,以古國名為國號才是通例。上古三代夏商周,周分封天下,基本上后世所有國號都是從這里來的。秦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1/24
沒得選了,元以前各朝立國,都是以開國者的始封地為國號,趙大當皇帝前的官職有太尉,殿前都點檢,歸德節度使,前兩個都不帶地名,不能當國號啊,就一個歸德節度使有地名,治所在商丘,又叫宋州,只能以宋為國號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1/24
宋前面的朝代是:夏商周秦漢晉隋唐梁唐晉漢周,去掉短命的秦和隋,剩下的是夏商周漢晉唐梁唐晉漢周,發現什麼問題沒有,以梁為軸心,兩邊對稱!商宋一體兩名,再加上西夏,完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1/24
看看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與歷史進程完全背道而馳,反著來。然后,趙匡胤將這個背道而馳進行到底……宋是什麼?商的后裔。好啦,續上了,當元昊加入游戲之后,這游戲就沒得玩了。胡季犛: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1/24
一般來說,都是以族號、地名、封國來定國號的。封國有一定特殊性,有的時候封國是考慮到地名含義以后再選定的。所以,封國固然決定了國號,但是有時候封國本身就是經過挑選的。比如說曹魏的國號來源于魏王。但是魏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1/24
五代十國吃雞圈留給趙匡胤的國號不多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1/24
他要是天雄軍節度使,那國號就是魏了,他不知道以前已經有過很多個魏了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1/24
這個,他是歸德軍節度使,駐扎宋州。所以如果不叫宋朝,那就要叫德國了。。。這樣你讓希特勒怎麼辦?德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1/24
怎麼說呢,你可以理解,就是截止到宋,以前這個歷代的朝代號都是有傳承的,都按一個規矩來從元明清開始就沒有傳承了。按另一個規矩來。這個歸德軍節度使鎮宋州,很自然,朝代號不能用兩個字,歸德兩個字不能用啊。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1/24
非常不贊同這個問題下 @岳光寒 的回答。他覺得趙匡胤是因為陳橋驛倉促黃袍加身,只是由于「歸德節度使駐節宋州」而將國號定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1/24
改朝換代的國號變更都是要講法理的。漢朝的漢來源于劉邦被項羽封的漢王。曹丕篡漢,魏也來源于他爹曹操的封號魏王。普六茹堅你猜猜他原來的封號叫什麼?李淵是大隋的唐國公。所以說,得國之正無過于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1/24
秦的國號源自周王室的分封,統一中國后,沒有變。漢朝國號是劉邦的封地在漢中,王號是漢王,統一后,以此為國號,延續四百年,此后劉姓建國大都以漢為國號。隋朝國號源自楊堅之前的爵號隋國公。唐朝是李淵爵號唐國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