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皇帝殺功臣的原因,用現在時髦的詞來總結,就叫做「內卷」。
開國,是一個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擴張規模,在此過程中,參與者按照加入先后、出力大小、能力高低、貢獻多少,以及親密度、幸運值,獲取收益,并期待著事成之后最后一次總分配。
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總分配結束之后,可分配的利益基本瓜分完畢,就進入了內卷時期,功臣互相之間爭奪、與皇家爭奪(畢竟皇家拿了最大一塊蛋糕)、盤剝百姓。所以開國皇帝要消除后患(我沒有說殺功臣是正義的、合理的)。
貞觀時期則不同,它采取了罕見的開國之后即對外擴張的國策,有效避免了內卷。功臣生命不息,征戰不止,立功受賞沒有上限。
讓功臣去外面霍霍,還給國家帶來利益,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