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考古專業研究生,我見過太多太多的墓葬了……從先秦墓到漢墓,唐墓,再到清代的墓葬……
我們的社會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就有了貧富差距,只要是現在還能看到的保存較好的墓葬,放在當時社會,那都是相當有社會地位和財富的人。
我們處理過高等級的墓葬,但實際上,在相當部分人誤念「考古」為「盜墓」的背后,更多的時候,我們處理的是大量的普通墓葬,那就是兩千年前那個社會的大眾。這些小墓葬,可能都沒有陪葬品,甚至于都沒有棺材,就草草被埋入地下。直到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按照地層痕跡發現這里是一個一個一個一個的普通人們的墓葬……
也許那一片墓葬區在當時那個朝代可以明顯看到有封土墳包,就如今天在我們廣大鄉村的田間地頭的墓區一樣。
可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地層的堆積,墓葬區很快就會在地面消失標記,然后再過若干年后,可能就會發現另一個朝代的人,又在原來的墓葬上面修建了新的墓葬。就像我之前在一處工地看到的場景一樣,在地下七米左右的一個漢墓上面,是一個清代墓葬,而清代墓葬上方大概六十公分的地面,就是原來城中村的一戶人家的客廳……歷史就是這樣子層壘起來的。
但是,實際上,我們更多時候在發掘過程中,會看到傳統墓葬最理想的融入自然的方式——棺木與墓主早已與大地土壤融為一體,僅剩的兩三個鐵質棺釘遺留在墓室內。假若未被發現,也許這兩三顆釘子在若干年后同樣也會消失在土壤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