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一 艾特的這位宋粉胡說之后,就把人拉黑不給回復直接逃之夭夭。首先河西走廊六大州分別為敦煌 (沙州)、安西( 瓜州 )、 張掖 (甘州)、 武威 (涼州)、金城( 蘭州 )、 天水 (秦州)。這是地理歷史上的基本常識,這位水平不行,只會玩拉黑的直接把秦州開除出河西了,真是丟盡他母校的臉面。哪怕是稍微翻下前田正名的《河西歷史地理學研究》相關書籍,也不至于在地理歷史上沒常識到這種程度。張議潮是正牌唐朝人和唐朝體制內官員。朱元璋跟挫宋有一毛錢關系?艾特的這位居然拿著朱元璋給趙宋這種導致華夏亡國的恥辱政權貼金。趙宋那種割據政權有什麼資格配稱大?
下面是回擊被艾特的這位
艾特的這位水平不夠就回家多看書,歸義軍的十一州實際上只有六州是歸義軍自己收復的實控,其他州縣如河洲渭州西州鄯州等州大都是唐朝的其他唐朝將領通過政治或軍事手段收復,例如河州和渭州就是唐朝秦州刺史高駢招降尚延心得來的
「其后河,渭州虜將尚延心以國破亡,亦獻款。秦州刺史高駢誘降延心及渾末部萬帳,遂收二州。」
西州則是由北庭的仆固俊所收復。
十一州里有很多本來就只是名義上劃在歸義軍范圍內。還有某些人捏造的唐廷削弱歸義軍壓根就是子虛烏有,咸通四年唐廷設置三節度并非是為了跟歸義軍爭奪涼州,實際上唐廷新設立的涼州節度使并非原屬歸義軍勢力范圍,并非意在削弱歸義軍,新設立的涼州節度使實際上後來很可能也是張議潮兼管。而唐廷在張議潮克復涼州前后也給予了相應的加兵運糧支援,唐廷在咸通四年設立三節度使實際上是為了西北防御問題。還有咸通年間唐朝廷將一些大藩鎮變小以便于控制,是全國性做法,并非僅限于歸義軍。而且歸義軍內部也不是張氏一家獨大,還有龍家曹家等,所以在唐朝滅亡前歸義軍是沒有實力自立的,歸附唐朝是最佳選擇,這也是直到唐亡后的后梁時期歸義軍才自立的原因。
對比學術界早有論文闡述,鏈接https://www.doc88.com/p-9495628379348.html
再來看看歸義軍起兵之前,唐朝廷已經出兵在河隴用兵,收復了七關四州,唐宣宗明確詔令出兵配合河西漢民抗擊吐蕃,正是唐朝廷出兵收復失地的行為,才鼓舞了張議潮等人起義的決心。「涇原節度使康季榮取原州及石門、驛藏、木峽、制勝、六磐、石峽六關。秋,七月,丁巳,靈武節度使硃叔明聚長樂州。甲子,邠寧節度使張君緒取蕭關。甲戌,鳳翔節度使李玭取秦州。詔邠寧節度權移軍于寧州以應接河西。 八月,乙酉,改長樂州為威州。河、隴老幼千馀人詣闕,己丑,上御延喜門樓見之,歡呼舞躍,解胡服,襲冠帶,觀者皆呼萬歲。詔「募百姓墾辟三州、七關土田,五年不租稅,自今京城罪人應配流者皆配十處。
四道將吏能于鎮戍之地為營田者,官給牛及種糧,溫池鹽利可贍邊陲,委度支制置。其三州、七關鎮戍之卒,皆倍給衣糧,仍二年一代。道路建置堡柵,有商旅往來販易及戍卒子弟通傳家信,關鎮毋得留難。其山南、劍南邊境有沒蕃州縣,亦令量力收復。」 冬,十月,改備邊庫為延資庫。 西川節充使杜悰奏取維州。」
這位讀書太少的回復簡直是錯誤百出,實際上大中五年張議潮自己實際收復的只有五州,其他州是大中五年之后張議潮同唐朝其他地方唐將配合收復的,十州里其中有數州是大中五年之后由高駢和仆固俊收復。上面已經有闡述
那個回答里還有送粉臆想張淮深之死是因為沒能拿到唐朝廷的節度使冊封的。
這種話也就送吹想的出來。歷史上867年張議潮入朝后,張淮深就已經控制歸義軍,直到890年張淮深才死。張淮深因為沒拿到節度使冊封致使難以服人心的效應而被殺,居然是張淮深控制歸義軍二十多年后才顯現,這種胡說的話也就喜歡抹黑唐朝的送吹會信。還有張淮深之死的原因是存在爭議,經過學者考證張淮深并不是因內部兵變死于索勛。1982年孫修身撰文《張淮深之死再議》(《西北師院學報》1982年2期)否定向達的索勛殺死張淮深觀點,認為張淮深死因是派河西兵追隨田令孜、朱玫、李昌符作亂,致僖宗出逃鳳翔,立李煴引起的,最后被楊復恭把持的唐廷賜死或是李茂貞發兵殺死。而歸義軍的衰落就是始于張淮深,直接原因是張淮深876年對外用兵失利。
而唐朝此時已經處于黃巢之亂時期,已經臨近唐末天下大亂之時,無暇顧及。每個朝代接近末年,天下局勢都會一定崩壞這很正常,沒什麼好說的。唐朝直到亡國后,都還保住華夏社稷沒有落入外國之手已經很不錯了。再看看兩宋兩次亡于外國。
真正因為拿不到唐朝廷節度使冊封,而難以服人心被殺的例子是會昌元年的盧龍鎮的陳行泰。會昌元年盧龍牙將陳行泰謀殺了唐朝廷支持的盧龍節度使史元忠,自立為節度使,但唐朝廷拒絕承認。結果陳行泰因為拿不到唐朝廷的節度使冊封,無法服眾,時隔一月就被部下所殺。隨后唐朝廷支持的張仲武坐穩盧龍節度使。
張議潮起兵時唐朝正處于大中之治時期,張議潮是無論如何都不敢自取滅亡的搞自立,更何況張議潮忠心耿耿也不會作出這種事。
張議潮最后也是在長安以達官顯貴之職,榮華富貴的生活養老善終。再對比下挫宋如何對待岳飛,真是鮮明對比啊。即便是到了唐懿宗時代唐朝廷都還有實力出兵擊敗南詔,把南詔打得國虛耗,屢覆眾,逼得南詔王酋世隆要跳河自殺。張承奉建國已經是唐亡后的后梁時代。而且河湟漢民起義之前,唐朝廷就已經明確出兵參與收復失地,唐宣宗也明確詔令唐軍應接河西,史書有明確記載。歸義軍政權一直存在到宋仁宗時期,但挫送為歸義軍做出了什麼?!挫送坐視歸義軍被西夏滅亡而已。黨項首領李繼捧在北宋初就已經主動向挫送趙光義獻地歸附,挫送兵不血刃就接收了黨項的地盤,挫送在河隴有了很好的開局條件,結果挫送居然在宋太宗和宋真宗的號稱國力最強時期被剛開始逃亡反宋時只有幾十個隨從追隨的李繼遷翻了盤,宋真宗還把到手的寧夏銀五州割讓給李繼遷,養肥了後來的西夏,最終被李繼遷父子在北宋統治區攻城略地最終建立西夏,并滅亡歸義軍。
宋太宗宋真宗時的挫送有什麼資格指責已經快天下大亂的唐末?!
@秦中流 送粉又在捏造歷史,三州七關什麼時候變成論恐熱獻給唐朝的了???大中三年唐軍收復的三州七關秦、原、安樂三州及石門等七關壓根就不歸論恐熱管轄。
論恐熱拿什麼去獻地?史料里根本就沒有任何關于論恐熱向唐朝獻地的記載,慫吹倒是找出論恐熱向唐朝獻地的記載給我看看。因為唐朝拒絕把河渭交給論恐熱,所以論恐熱跟唐朝實際上是處于敵對關系。論恐熱跟唐朝的首次接觸就因為唐朝拒絕冊封他為河渭節度使,而跟唐朝交惡,威脅要攻打關中,跟唐朝兵戎相見,之后唐朝自己出兵收復三州七關。唐朝出兵收復三州的時候,論恐熱在這之前就已經兵潰逃到了青海地區的廓州。論恐熱變出分身術去獻位于寧夏和甘肅的三州六關的?!
「恐熱既至,詔尚書左丞李景讓就問所欲。恐熱倨夸自大,且求河渭節度使,帝不許。還過咸陽橋,咄嘆曰:「我舉大事,覬得濟此河與唐分境。
于是復趨落門川收散卒,將寇邊,會久雨糧絕,恐熱還奔廓州。
于是鳳翔節度使李玭復清水;涇原節度使康季榮復原州,取石門等六關,得人畜幾萬;靈武節度使李欽取安樂州,詔為威州;邠寧節度使張欽緒復蕭關;鳳翔收秦州;山南西道節度使鄭涯得扶州。鳳翔兵與吐蕃戰隴州,斬首五百級。」
趁著敵方內亂打擊敵方收復失地這是國與國之間很正常的現象。吐蕃之所以能在安史之亂后占領河湟,也是趁著唐朝內亂才得逞。而唐朝趁著吐蕃內亂收復失地,有什麼不可以的???而且也得自己有實力才能在敵方內亂時,打擊到敵方,看看大慫,即便是在遼已經被金打得只剩下十幾個城池和萬余殘兵敗將,結果殘遼靠著群殘兵敗將照樣碾壓了北宋全國精銳組成的北伐軍,大慫連趁著敵方內亂打秋風的能力都沒有。
還好意思說我拉黑,也不看看是誰先在樓層里拉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