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70歲時,特別想念早逝的五阿哥永琪,便翻了永琪生母愉妃的牌子。太監一臉震驚:「陛下,愉妃已經67歲了,怕是伺候不好。」
「朕的事情何須你操心。」乾隆眼風淡淡掃過太監的臉上,把太監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奴才不敢,奴才這就去辦!」
其實驚訝的不光是這個太監,愉妃接到要侍寢的消息時也很驚訝,因為乾隆已經很久都沒有召見她了,后宮中比她年輕美貌的妃子大有人在,她早已對皇帝的寵愛看淡。
愉妃搖了搖頭,也索性不去想了,她在后宮這麼多年的生存之道就是隨遇而安、聽天由命,坐轎子到了乾隆寢宮后,愉妃一走進去,就看見乾隆正背對著她站在屋外。
「臣妾參見皇上。」愉妃走過去福身請安。
乾隆見她來了,就揮去左右的侍從,愉妃也自然而然地走上前攙扶乾隆,兩人就這樣在小花園里散起了步。
其實乾隆歲數也這麼大了,想做什麼也是有心無力,兩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呆在一塊兒,也就是聊聊以前的舊事,回憶他們的兒子永琪。
永琪是乾隆的第五個孩子,他從小在武藝上很有天賦,學騎馬射箭都是一把好手,而且博學多才,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擅長書法繪畫,甚至對于天文算法也有所涉獵。
乾隆這個人喜歡文學,對于文采好的兒子自然也是喜歡,而且這孩子還聰明伶俐,打小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讓乾隆很是驚喜,而且永琪性格很乖巧,沒有普通孩子的頑劣,小小年紀卻懂得禮讓,讓乾隆更是多了一層喜愛。
而那一場火災則是真正讓永琪一躍成為了乾隆最鐘愛的孩子,乾隆二十八年,圓明園九洲清宴殿突然發生火災,乾隆和四阿哥被困在火中,而他的那些個兒子就站在安全的地方眼睜睜地看著。
只有永琪劈手搶來太監手里的水桶,把水澆在自己的身上把衣服打濕,不顧自身安危毅然沖進火海,親自背著乾隆從火里逃出去,而四阿哥早已自顧自地逃命了。
為此乾隆十分感動于他的孝心,本來他對這個孩子就很喜愛,而在永琪舍命相救后他第一次開始有讓永琪當太子的想法。
兩年后乾隆將永琪封為和碩榮親王,他是乾隆所有的兒子里第一個被封為親王的,其中含義大家都心里有數。
如果永琪能活下去,他有很大的可能成為下一個皇帝,而他的生母愉妃也可以成為太后,可惜天妒英才,永琪不幸在26歲就因病去世。
這對于乾隆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痛失愛子的滋味并不好受,他時常會想起這個聰明乖巧的孩子,今晚也是這樣,所以才找了永琪的生母愉妃來說說話。
愉妃從來都不是受寵的妃子,她長相簡凈溫婉,在后宮一眾佳人里并不出色,性格也很平淡,皇帝以前對她都沒什麼印象,七八年了她被乾隆寵幸的次數兩只手都數得過來。
直到偶然的一次無心臨幸,愉妃懷上了乾隆的第五個孩子,誰又能想到,永琪竟然能成為乾隆最喜愛的孩子。
愉妃原本以為自己的人生會這樣毫無波瀾地結束,永琪的出生讓她充滿喜悅,而永琪的去世直接把她的世界粉碎。
永琪對乾隆而言也許是最喜歡的一個孩子,但對愉妃來說卻是唯一的孩子,喪子之痛如鈍刀割肉,自此深宮中唯一一盞為她而點的燈火熄滅了,人生四顧,蒼茫無望。
愉妃在這樣的打擊下,一夜生出白髮,容顏憔悴。
然而愉妃性子平和,一直獨守后宮的日子讓她學會了保持平靜,她安靜得仿佛一粒塵埃,永琪離世后的二十多年里,后宮發生了不少事情,有人來,有人去,而愉妃就像這深宮的一部分,靜靜地存在著。
此時聽乾隆追憶起他們珍愛的孩子,雖然心中同樣隱隱作痛,但是她最大的優點就是看得開,放得下,既然自己的命里沒有這個福分,那又何必困在其中自尋煩惱呢。
于是愉妃只是把永琪珍而重之地放在記憶中,時不時想想他快樂的模樣,心里就平靜下來。
好在,永琪還為她留下了孫子綿億,愉妃就當好自己的祖母,時常逗弄一下孫子,與后宮的紛紛擾擾完全不沾關系,她于乾隆五十七年去世,活到了七十九歲,已經算是妃嬪中的高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