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就這麼點,化不了幾次就化沒了。」
「不要手術......外科手術可能會帶來細菌、并發癥,甚至醫療事故.....身體會少了零件不能正常運行」
.....
近期,小紅書上一位抗癌博主遺憾離開了人世,她的抗癌經歷引發了網絡熱議。她今年39歲,胃癌晚期,找了很多個醫院咨詢,醫生都推薦「化療+免疫治療+手術」的治療方案,如果不進行治療,生存期可能僅僅只有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
圖源網絡
但是出于種種的顧慮,她選擇了自然療法,沒有在醫院進行治療,同時網上海淘美國的營養品、嘗試「生酮飲食」,最終遺憾離世。
在記錄抗癌的過程中,不乏有網友勸她放棄自然療法,回到醫院接受治療,但是她卻堅持自己所想,最終病情惡化離世。
該名網友的離世讓人遺憾和唏噓,在抗癌的路上,總是有很多選擇,有人愿意在醫院傾其所有,也有人劍走偏鋒,但是自然療法抗癌,真的靠譜嗎?
自然療法并不是一種醫療手段,源自美國的替代療法,它是應用于人類生活有直接關系的物質與方法,包括空氣、水、陽光、睡眠、食物等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因素,如信仰、希望等來幫助恢復和保持健康的一種手段。
自然療法在名人圈并不陌生,喬布斯、陳曉旭生前都曾經使用過自然療法。
自然療法抗癌,靠譜嗎?
《英國醫學期刊(BMJ)》上曾經刊登過一項選擇延遲或拒接傳統癌癥治療對癌癥患者生存影響的評估研究,研究者利用2004年—2013年美國國家癌癥數據庫中最常見的四種癌癥,并追蹤觀察了281名選擇使用非正規治療的患者,對照同期同病情接受正規治療的患者后。
結果發現:選擇非正規治療的患者,五年死亡率比正規治療的患者整整高了2.5倍,其中乳腺癌高5.7倍,結直腸癌高4.6倍,肺癌高了2.2倍。
得了癌癥,有人積極治療,有人聽天由命,還有人提出了「癌癥自愈」的想法。癌癥到底能否自愈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劉鵬副主任醫師表示,嚴格意義上,除了誤診,癌癥發生自愈的可能性非常低,所謂癌癥「自愈」一般包括三種情況:
一是部分惡性腫瘤,存在自限性的特點,經過一段時間或治療結束數月,腫瘤可能會縮小或消失;二是部分惡性腫瘤患者罹患發熱性疾病,會出現腫瘤縮小或消失;三是初始診斷不準確,誤把炎癥或良性判成惡性腫瘤。
確診癌癥后,不治療會怎麼樣?可能并沒有更好。
1、加速死亡
部分癌癥惡化程度較高,早期發現或許還能延長生存時間,若患者拖延治療,放任不管,很可能會讓病情不斷加重,反而縮短患者壽命。
2、癌細胞瘋狂轉移、擴散
很多患者治療后,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副反應,使得不少患者和家屬認為治療無用。但其實癌癥拖延帶來的危害是潛伏性的,特別是不治療,會出現癌細胞轉移、擴散等情況,使治療難度增大,后期身體會出現明顯傷害。
3、出現各種并發癥,生活品質嚴重受損
患者不積極治療,病情難以控制,就會出現身體明顯疼痛感,隨著腫瘤不斷增大,對周圍組織造成牽扯,患者就會感覺到難以忍受的癌痛。
癌細胞不斷發展會跟正常細胞爭奪營養,正常細胞供養不足,抑制免疫系統的發揮,人體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各種潛伏在身體的病原體就有機可乘,從而造成癌癥患者爆發出各種并發癥。
在癌癥治療的路上,常因道聽途說,癌癥患者會誤入歧途。這些常見的誤區,應及時糾正。
1、手術風險大,切除器官會導致身體不能正常運轉?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可治愈的腫瘤達到了55%,手術的貢獻率達到49%,放療為40%,化療只占5%。
手術治療是大部分癌癥,尤其是中早期癌癥治療的首選方式,除了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外,大多實體瘤都可以采用手術治療。可以說,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腫瘤最有效和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2、化療害人,加速死亡?
確實,化療藥物隨著血液流動,可誤傷正常細胞,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副作用。但副作用的反應程度是因人而異的,且藥物對于身體的損傷是可以慢慢恢復的。
比起化療的副作用,藥物能殺死腫瘤細胞才是主要作用,腫瘤被控制住,病情可以穩定一段時間,這對病人而言是十分寶貴的,并非加速患者病情,甚至導致其死亡。
3、限制飲食,生酮飲食能餓死癌細胞?
生酮飲食指的是由高比例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以及適量蛋白質組成的飲食,簡單的理解就是多吃肉少吃素和碳水,以脂肪代謝產生的酮體作為機體的主要能源。
不少研究認為,癌細胞只能夠利用葡萄糖來供能,而人體健康的細胞則可以利用葡萄糖和酮體兩種能源,所以研究者推測:或許可以讓人體產生更多的酮體,來達到抑制「餓死」癌細胞的目的。
對此,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放療科主任蘭東強表示,目前的研究多以動物研究及小樣本量的臨床研究,其作為臨床治療的抗癌證據還是相對較弱,對于哪種患者適合哪種生酮飲食并無有效數據。
生酮飲食可造成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的缺乏,還會引起一系列的消化系統癥狀等。盲目進行生酮飲食,很可能會使患者陷入副作用,反而不利于病情控制。
癌癥治療需要絕對的耐心和百分百的信任,對于腫瘤患者而言,聽醫生的話,積極配合醫生,比尋找各種「旁門左道」,更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