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官員或者冒名冒籍混入官場的的其實不少,尤其是到了王朝中晚期,各種亂象叢生,很多你想象不到的奇葩事情都能發生。
比如明成化十五年閏十月,吏部就上奏:
本部聽選官及監生人等,無慮四萬余,先因員多缺少,請令諸待次于部者給假省祭于家,行之既久,弊日以滋。有其人已故而或冒其名入選者,有坐事為民而所司一概起送者,有家貧不能就選而以所領文移鬻諸人者,有罷職污吏詐喪冀幸復任者,有匿喪移易日月轉他處求文移起送者,歲貢生員冒名冒籍因而授官者,有稱貸于人初領文憑即為債主所奪,無以為贖,輙捏訴所司,幸得赴任者。乞行天下巡撫、巡按等官周悉防范,仍聽本部榜示禁約。詔可。
大概就是說全國等著在吏部侯缺的進士、舉人、監生足足有四萬多人,現在人多,缺少,一時安排不過來,只能暫時讓他們回家等消息。
這樣很多人就因此得以冒名頂替他人而得到授官,一旦發現了,被查出來,砍頭沒商量。
比如:
萬歷三十七年二月,假官臨清州大使許文光,冒以己故胡文光文憑,鬻頂之任,仍捏疏復姓。事覺,與書辦周建宇并論斬。
萬歷三十七年二月,有個叫許文光的人,搞到了已故官員胡文光的文憑,打算頂替他上任,其實就是一個臨清州大使的小官,可能是臨清倉的大使,九品或者未入流。後來又謊稱因事改姓,打算恢復自己的本姓「許」,結果被人查了出來,同書辦周建宇一起被斬首。
其實這樣的案例在晚明時期屢有出現,這時法紀廢弛,什麼都可能有假,「假官假印假人」
但是半路截殺官差然后冒名頂替則幾乎不可能,這事太大了,涉及的人太多,很難掩蓋得住。小說、戲文不算,我反正沒在正經史料中發現過這樣的例子,誰看到的可以發出來讓我漲下見識也好。
但你說理論上有沒有這樣的可能性呢?
我也不敢說一定就沒有。
我舉一個我見過的非常奇葩的例子:
天順八年二月二十一日甲辰,吏部上奏說:
先前云南鎮守總兵官都督同知沐瓚等人上奏朝廷,稱新任命的云南按察使呂囦沒有抵任,在路上死了,而按察司副使杜銘端謹,僉事張凱剛正,應該按照次序進補。朝廷已聽從其請求,令杜銘試任按察使,張凱升為按察司副使。
如今云南按察司又上奏說呂囦實際上沒死。沐瓚等人沒調查清楚就隨便上奏,應該有罪。但現在是大赦期間,應該寬宥其罪。
憲宗聽從吏部所言。
這事實在荒唐,來上任的官員死沒死都沒搞清楚,就敢上奏朝廷請求換自己推薦的人,很難說這其間沒有貓膩。
官員上任一般并非自己獨自一人,何況是掌管一省刑獄的三品按察使?
隨從的人員去了哪里?
各地的驛站為何沒有傳報正確的消息?
這事實在是匪夷所思。
如果說某人就在路上把這個按察使給殺了,拿了他的文憑、印信冒充他,云南方面還真就有可能不知道。
但你要說他能一直瞞下去,這就不太可能了,這類官員都有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總有認識他的,何況吏部三年一考,還有可能進京復命,很難一直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