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殯葬制度修改以后,火葬這一中國最古老,也是最現代化的入葬方式成為一個標準。土葬,以及土葬的墳墓就在現在的時代中越來越少見了,不過真的要去算過去人多少是土葬的,恐怕到現在墳墓會不少,但即便如此,在歷史上的各個時間點上,仍有不少人,哪怕是漢族人,選擇了非土葬的方式。
我認為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文化原因
喪葬,在我國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有評價說,中國人是「最為死人操心的民族」,這一評價并非是一種嘲諷,而恰巧說明了在殯葬文化在中國的重要性,這并不是吹噓,早在古時,就有「樹葬」這種形式上并不精致,但充滿意味精神上的意味的葬法。而後來,各種入葬方式是因為各地域文化、宗教文化的不同而形成的,就比如,最初漢族的火葬來自于印傳佛教的文化,而非本族的文化。
先說說土葬吧,土葬,從古時候到後來的喪葬制度改革前,一直都是漢人主要遵循的喪葬方式,這種喪葬方式最早的運行主要原因是宗法制和祖先崇拜。
在古代,中國人就一直是很重視血緣,家庭,還有孝道等綱常倫理,自然,在喪葬上也輪用了這一套。在喪葬上,古人會將逝去的人埋入土地,大伙相信入土為安,相信在天之靈,相信死去的親屬下葬后也和自己在一起,當然,這一切,有個前提,得是入土了,全尸入土的。
在拜祖先的時候,因為是全尸入土了,才認為自己是尊重了祖先,才覺得自己,能得到保佑,而非先祖的家屬,也因為自己將他們完完整整地埋入了土地中,才能有一份心安理得。
而到後來,這種原因發生了變化,因為,在漢朝的時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了一種標志,儒家文化當道的標志。大家知道,儒文化中,對于忠孝仁義也很看重,孔子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也就是說,自己的毛發都在孝道之中,更別說去動父母一毛一發了,所以,當時土葬的另一個重要理由是因為要符合儒家的孝道。
至于後來,土葬同樣是遵從于某種道義而存在的。
再說火葬,最早發現火葬的地方,是寧縣這個地方。寧縣是被發現在先秦時期最早有火葬習俗的地方,但其實在當時,火葬并不被漢人認可。早在漢朝之前的先秦時期,有一項刑法就是將人火燒了埋葬,這種刑法在當時是極具侮辱性的,到這里要提一件意思的事情,當時還有另一些種族,就以一些寧縣地區當時的少數民族來說,他們看待火葬的看法與這邊的人看待火葬的看法完全相反,他們看待火葬是如果不火葬他們,這是一種恥辱。
這種觀點是直至後來,東漢時期印傳佛教的流入,人們才對火葬有了一些改觀。
可以說,信仰是可以改變一個人很多的,在印度佛教那邊,火葬是僧人們的傳統入葬習俗,而這種習俗在當時的東漢,影響了很多對佛教產生信仰的漢人,而使火葬在一定范圍內再一次得到了傳播,以至于後來被皇帝看見,廣泛的去禁止他。
這皇帝說得不是別的時候的,就是唐朝的皇帝。在唐朝沒有建立之前,南北朝和隋已經由于各族文化的交融而改變了一些傳統的習俗,比如說是喪葬,那個時候,即便是漢人也不一定就認為人一定要土葬,還是可以火葬,洞葬,水葬,甚至是風葬之類的。
到了唐代的時候,似乎是決定正風氣,還是要拿起祖先的那些孝道之類的,要讓全國人民舉行土葬,很好,成功了,真的就是,全國人民大多數又開始了土葬。
但到了宋朝的時候,火葬人數,達到了30%,又迎來了一波[高·潮]。這次的原因可以說,是前朝很少發生的情況了——沒錢了,葬不起。
這并不是在開玩笑,可能是由于喪葬都搞起了內卷,那些達官貴人們對喪葬是一個比一個看重,也漸漸地帶上了民間的那些富人們,讓他們也開始卷起來了,然后,也有點發現資金不夠,資金不夠怎麼搞呢,很簡單,剝削底下的百姓,但要知道,百姓,才是基數最多的那一批人,這就造就了,當時宋很多百姓,即便是想土葬,也搞不起,所以,很多人不得已選擇了火葬。
但別說,這火葬,省時省力還省錢,不少大宋的百姓們知道了,紛紛效仿,甚至是,大宋的皇帝都開始明令禁止火葬了,不少底下的百姓還是在搞。
最后再說說天葬吧,這是一種藏族地區特色的葬法,與之類似的還有塔葬。天葬,其實就是借鷹的翅膀上升到天上的靈魂之地。
但是,天葬,與其說是葬法,不如說是一種施舍。
在藏族文化之中,天葬其實是一種最高的施舍,人死后將自己施舍給自然,將自己索取的所有東西交還給自然,以施舍鷹的方式來實現這一理念。
說到這,說白了,怎麼入葬,全看當地人的看法,無論是藏族地區的天葬,漢族的土葬,寧縣地區的火葬,還是在我們現在看來草率的樹葬(或者成風葬),在古時候都是當地怎麼舒服怎麼來的,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所以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土葬,而且還要堆個墳,畢竟就連古人都說「古者墓而不墳」。
不過,漢族的人口基數實在太大了些,土葬的時間也足夠長的,即便是有別的葬法,也不該如現在所見,所以除葬法以外還有別的原因。
二、自然原因
自然的是無窮的,山洪、地震、海嘯、泥石流、台風這些自然災害對我們現在來說都是可以提前預知的。
但死者不能,且不說火葬的,就說土葬的,死者已死,不可能自己還能挪個位置什麼的,所以,當災難來臨的時候,這些已經故去的人的墳墓,就無一幸免,再次回歸了自然之中去。
當然,不只是災難。
我們都知道,在大自然中,很多東西會慢慢地消失,也許今天還能看見,在很多年后,它就連灰都不剩了。百年,對人來說,可能就是一輩子,對整個自然來說,就太短了,地球已經經過了46億年的歲月,在真正地成為死星,甚至完全從宇宙中破滅之前,它大概還有很多個百年時間。我們常說「歲月會撫平一切傷口」,倒不如說歲月風化了許多的東西,讓很多東西不留痕跡地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了,就包括墓碑,包括墳墓,包括墓下曾經存在過的人與他的記憶,而除了我們自己的記憶以外,我們甚至無從證明那件物件曾經存在過。
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保護文物的原因。
但既然說到文物,就不得不說墳墓消失的另一個原因了。
三、人為原因
在漫長的歷史中,對于古人財富的窺探絕對不是現在才有的,一個墓,可能因為要提防盜墓賊做出好幾個假的墓地來,就比如現在某些皇帝,他的墓,現在也還沒發現。
不必說皇帝,就說說富人吧,畢竟,土葬,真得要有錢才好進行,沒錢的,可能都買不起棺材買不起碑。
對于倒爺們來說,那些人的財富,就是擺在那里等他們拿的,他們無需在意這件東西存在過什麼非物質上的價值,對他們來說,錢,就是一切。
盜墓是需要經驗的,在很多現在被發現的墓穴中,就有很多被毀壞過的痕跡,這些痕跡加快了墳墓的消失,甚至不少的墓就是因為這種原因在被人發現以前就徹底消失的。
這很可惜,但也很無奈,人,是有智慧的生物,他們明知這樣會毀壞,可還是去干了,那,不如人有智慧的生物,就不會有那麼多思考了。
四、動植物原因
在漫長的時間里,樹木的長大是突破了土地,同時,有些植物的長大甚至可以貫穿頑石,可以想象,一棵參天大樹,或者,一顆小苗,他們生長起來,或者倒塌下去,那樣的震撼感,或者令人悲傷的感受,如果,在再他們旁邊加上一些無辜者的墳墓呢,它們不會管的。
死者,已經成為了大地的養分,墳墓,也會被植物環繞,甚至貫穿。此刻,那貫穿墳墓的小苗,旁邊是成群的白蟻,有數不清的穴居生物,還有一些為覓食而來的大型猛獸,白蟻啃食著對他們來說就是食物的棺木,穴居生物在努力地打著洞為他們的新家勞累,猛獸為了捕獵,一巴掌拍碎了那已經開始風華的墓碑,好了,這里安靜了,除了這些生物,別無所有了。
關于曾經的那些墳墓,其實,我們并不需要那麼在意,他們有的在時間里消失了,有的根本沒有存在過,有的被這些兔子,猛獸,植物什麼的,不小心弄沒了,但,他們曾經存在過的意義難道不是為現在的生活探尋道路嗎,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在前人的努力下才有的,我們對他們最崇高的尊敬,難道不是心中的緬懷和奮進精神嗎?
感謝大家的閱讀,祝朋友們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覺得文章好的朋友們,可以給文章點個贊,關注一下嗎,每天都會給您帶來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