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70歲時,特別想念早逝的五阿哥永琪,便翻了永琪生母愉妃的牌子。太監一臉震驚:「陛下,愉妃已經67歲了,怕是伺候不好。」
沒想到太監的這句無心之言,竟然給自己招來了禍端,乾隆惡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說道:「你算什麼東西,朕要誰來侍寢,難道還要你來決定嗎!」
說罷便命人把太監拖出去張嘴,其他人見到這番場景,自然也不敢再多言,乖乖的撤了出去,隨即就有人去愉妃寢宮通傳。
愉妃已經有好多年沒被乾隆臨幸過了,她自己年老色衰,不能跟那些年輕的妃子相比,所以心里也不抱有什麼希望。
何況最近幾年她的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差,所以每天都會早早的入睡。太監過來通傳的時候,她原本已經睡下了。
當得知今晚乾隆翻了自己的牌子,她還有點不敢相信,還以為是別人故意拿她來尋開心。
其實以她的地位,宮里誰敢跟她開這種玩笑呢。
反復確認過一番之后,她才最終相信。于是趕緊命人為自己準備沐浴更衣,耽誤了一些功夫之后,才被太監們用棉絲褥子裹起來,送到了乾隆寢宮。
愉妃被送過來的時候,乾隆已經在那里等著她了。太監們放下愉妃,就躬著身子退了出去。乾隆卻不著急就寢,他讓愉妃也起來陪他說會兒話。
乾隆此時心里懷念的是已經去世多年的五阿哥永琪,但是嘴上卻不明說。他親自給愉妃斟了杯茶,然后說:「這是南邊送過來的新茶,你也嘗嘗。」
愉妃此時明白過來,自己被叫來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侍寢,一定是皇帝有什麼心事。
思來想去,猜測大概是懷念自己的兒子永琪了,其實自己何嘗不是呢,自從永琪病逝之后,愉妃沒有一天不生活在對兒子的懷念之中。
兩人一邊喝茶,一邊聊起往事。永琪出生于乾隆六年,那一年愉妃還只是海貴人。從一出生,乾隆就對永琪便顯出了格外的寵愛,當年就將永琪母親從貴人冊封為愉嬪。永琪五歲那年,乾隆又將愉嬪冊封為愉妃。
永琪自幼就表現的異常聰敏,老師教的東西都能輕松學會。年輕的永琪不僅能夠寫的一手好文章,而且上馬騎射的技藝也非常高超。那幾年由于永琪的關系,乾隆和愉妃的感情也變得十分親昵。
等到永琪稍年長一些,乾隆就迫不及待的為他張羅婚事。乾隆為永琪選的福晉,是前軍機大臣鄂爾泰的孫女。
鄂爾泰從雍正朝開始就是皇帝的心腹,雍正駕崩之前曾降下遺名,要他與張廷玉共同輔政。掌管軍機處多年的鄂爾泰,門生故吏遍布朝野。
當年就有人猜測,乾隆選擇鄂爾泰的后人做永琪福晉,似乎有傳大位為五阿哥的深意。
如果說選福晉的時候,只是一些隱晦的表現的話,那麼幾年后冊封永琪為榮親王則是更直接的表現了。
冊封的時候永琪剛剛年滿24歲,他是乾隆朝第一個被封為親王的阿哥。除了永琪之外,還有兩位親王,他們的冊封都要比永琪晚許多年,其中的一位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其實在冊封之前,永琪還有一次的表現深得乾隆的歡心。永琪22歲那年,圓明園發生大火,當時恰逢乾隆正在園中。永琪得知此事之后,沒有任何猶豫,親自赴身火海,將乾隆從里面背了出來。
乾隆對此事念念不忘,他拉著愉妃的手對她講到:「當年要不是有永琪在,恐怕朕也要葬身于火海之中了。」說到動情之處,眼角竟然也濕潤了。愉妃則早已泣不成聲。
一對老夫妻追憶起兒子的往事,一幕幕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一樣。
他們二人此事雖然都已經年過半百,可身體卻都還健朗。可是他們的兒子卻并沒有集成他二人健康的體格,年紀輕輕就染上重疾。
在永琪被冊封為榮親王之前,其實身體就已經開始出現不適。只不過那時候還不怎麼嚴重,乾隆皇帝還特意關照太醫院,要他們務必對永琪的身體多家用心,使他能夠盡快康復。
可惜古時候的醫療條件有限,即便是代表著當時最高醫療水品的太醫們,最終也沒能治好永琪的病。史料記載,永琪最終因骨疽去世,那一年他才剛26歲。
永琪去世后,乾隆和愉妃都備受打擊,兩人一度都陷入極大的悲痛之中。兩人的感情也因為這件事開始逐漸疏遠,到了後來,甚至一年都難得能見上一面。
這一次,他們二人徹夜都在回憶往事,如數家珍一般的分享著各自與永琪的記憶,一直到第二天的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