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把首都遷到北京是不是一招臭棋?
查看全部 46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2

ADVERTISEMENT

潑點冷水。說些百京爺們不愛聽的話。

遷都北方,是必然的。不遷都北方,怎麼能讓割裂200多年的北方認可來自南國的大明天子?

遷都華北,也是必然的。廢話,晚唐以來,關中的水土、生態,都破壞成啥樣了,加上隋唐溫暖期的結束,西部降水極大減少。不僅僅長安,到了明初,連靠近關中的洛陽都無法承擔起都城的重任了。

那麼開封又如何呢?宋朝故都,水運便利,遷都汴梁,即可有效繼承大宋法統。

ADVERTISEMENT

也不行。我們從元運河可以看出,元運河并不經過開封,如果要定都開封,就需要疏浚汴渠,重建汴梁漕運體系。然而,大運河北段作為供應河北、遼東糧食物資的大動脈,隨著東北方向軍事壓力的上漲,同樣不可或缺。這就意味著,如果定都開封,需要維持兩條大的漕運通道。

那麼,似乎只有選擇金元胡都北京了?畢竟有城市基礎在這里,建城開支小。

非也非也。

遷都華北勢在必行,然而天子守國門并非一樁好棋。大量的物資用于供應京師,反而削弱了邊防能夠得到的資源。如果縮短都城與江南之間的距離,減少漕運損耗,邊疆反而能得到更加充足的供應。

實際上,鄴城(邯鄲)、濟南,都是非常適合作為定都位置的。至于城市規模不足帶來的更多建城開支,永樂朝只要少北伐一兩次也就能省出來了。

ADVERTISEMENT

京軍因為長期不在邊疆作戰,其戰斗力下降到最后不堪一用是必然的結果。依賴京軍作為邊防一環的想法,并不實際。而都城稍微偏南,在減少漕運開支的同時,也能擴大邊防縱深,降低京師的危險。

在明初,像漢唐一樣經營遼西山地作為幽州縱深的做法已經不現實了。

漢朝是有廉價的屬國胡騎的,唐朝也有城傍,連金國都有乣軍和汪古部,養兵價格和西漢材官差不多,可能還低一點。駐扎在草原上的要塞附近游牧,戰時為兵。

經過鐵木真整合蒙古以及元朝統治之后,明朝的蒙古兵價格暴漲了,不可能養得起大批游牧軍隊來控制草原。這就導致河套等農牧結合部無法有效控制,因為這些地區光靠農耕產出無法提供糧食供應,是需要牧業補充的。這也是為什麼明朝維持草原據點價格尤其高昂,最后不得不縮邊回長城的原因。

ADVERTISEMENT

在北方人口經過元朝的野蠻統治及元末戰亂破壞嚴重稀少的背景下(又不像唐朝初年那樣雖然人口稀少但由于平均氣溫較高可以在草原上屯墾并有穩定的收入),內遷草原上的衛所減少巨額的轉餉開支并不是多麼錯誤的決定。

遼西山地屬于典型的農牧結合帶,不是純粹的山區,并不像黃土高原那樣適合梯田農業,而是由潢水流域澆灌的山脈、丘陵、河谷平原、草甸混合區。

隨著大規模農業人口的遷入,土地開發、城鎮建設,加之環境自身由暖濕轉為干冷等因素,西遼河流域土地迅速沙化,尤其是30多萬農業人口開墾的十幾萬頃的耕地,使西遼河流域的很多地區草原變農田,人工植被取代了天然植被,從而加劇了環境惡化。眾所周知,農作物防風固沙的能力很弱,況且北方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決定這里一年四季作物覆蓋土地的時間非常短,僅僅三四個月,其余大部分時間地表是裸露在外的,而且因為西遼河流域土壤層比較薄,為了利用地利,人們采取休耕輪作的耕種方式,一片農田可能兩三年輪耕一次,那麼休耕期間的土地整年無植被覆蓋,致使裸露在外的地表迅速沙化,在風力作用下出現揚沙天氣,尤其是遼朝中期以后氣候轉為干冷,更加劇了西遼河流域的土地沙化進程,沙地物質受氣候波動影響很大,隨著降水量減少,氣候變干,不僅沙地范圍會擴大,原來已經被植被固定的沙丘也會出現活化現象,所以遼代中期以后西遼河流域土地沙化加劇,科爾沁沙地面積不斷擴大,沙塵天氣頻發。

1067年,陳襄使遼,記述了科爾沁沙地西部的西拉木倫河上游的沙漠景觀,他在赴上京臨潢府的途中,「經沙垞六十里,宿會星館。九日至咸熙氈帳,十日過黃河(今西拉木倫河)」。途經了60里的沙垞,可見沙地面積之大。1089年,蘇轍使遼記錄了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交匯處的木葉山一帶的沙漠,「遼土直沙漠……茲山亦沙阜」。1091年,彭汝礪使遼,也記載了西遼河流域的沙漠,此地「南障古北口,北控大沙陀……大小沙陁深沒膝,車不留蹤馬無跡」。由此可知,遼中期以后從老哈河到西拉木倫河之間土地沙化現象不斷出現,給宋朝使臣留下了深刻印象,所有途經此地的宋人都記載了沙漠地貌,表明西遼河流域沙化程度很嚴重了。西遼河流域沙地面積的擴大,導致大風揚沙天氣頻發,甚至作物種植后「虞吹沙所壅」,嚴重影響了農牧業生產。

另外,遼朝中期以后契丹統治者將主要捺缽地由西遼河流域轉向了松嫩平原,也說明此地的生態環境已經惡化,各種資源已經不能滿足皇帝捺缽的需要了,這是西遼河流域土地沙化的一個間接證明。 ——《遼代西遼河流域農田開發與環境變遷 》

松嶺山脈以西的遼西山區土地非常脆弱,遼金時期的農耕開發導致沙化很嚴重,到明朝已經很不行了。這塊地區在唐朝就已經爆發了營州之亂,失控數十年,即使是玄宗初年重建營州,也沒有徹底平定,成為契丹、奚盤踞的巢穴,征戰不斷,直到遼國奪取燕云十六州。即使是軍事極為強盛的漢代,遼西地區也屢屢被匈奴、鮮卑侵犯。

因此,無論是在遼西地區經營農耕以控制,還是豢養游牧集團來輔助控制,在處于冷期的明代都是不現實的。大寧衛的內遷是必然,而幽州的縱深也就無從保障。

相比作為都城,北京更好的定位是作為一個軍事重鎮,作為宣府、喜峰口、山海關之后的第二道防線,和薊州聯動形成縱深防御的效果,以屏護位于河北平原南部的都城。

此外,如果定都鄴城或濟南,更是可以規避金元留下的胡化風氣影響,對于復興漢文化也是有利的。因此,朱棣遷都北京,確實有「駑馬戀棧豆」之嫌。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2
這問題早就說過不止一次了,沒必要再重復車轱轆話,不多說,就一條鐵律:在東亞大陸這片土地上,把首都定到南方是沒有前途的。朱元璋定都南京也只是權宜之計,只不過開國事情太多,來不及往北遷都就死了。明朝若始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2
朱棣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就是遷都北京,重修大運河,與其父朱元璋,承前啟后完成了在三百年后,【混一南北漢人】的歷史功績。如果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2
要不是朱棣遷都北京,明朝不可能有276年的國祚。為什麼?因為公平!維持大一統需要公平,大伙都知道,現在中國經濟發達的省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2
朱標是怎麼死的?朱元璋當時考慮能不能遷都西安,派朱標前去考察。朱標考察西安后回京就病倒了,沒多久去世。朱元璋在朱標去世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09/22
可以說是他一生最大的失策。太長不看版:古代社會的大部分城市都是消費性城市,簡單粗暴的來說就是靠啃食農民血肉維持的。富庶的地方起碼被啃兩口還能支撐,窮的地方可經不起啃。你以為皇帝走了江南士大夫傷心了?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2
納尼???你以為朱棣傻啊,不知道前線有防御壓力嗎?朱棣遷都有兩個原因:1,他是篡位上來的,又是燕王,在南京的勢力不及北京,遷都北京有利于穩固勢力。2,明朝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南方統一北方的政權,老首都南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2
法國歷史學家布羅代爾曾說過:15世紀初的中國放棄了因長江之利而對航海開放的南京,卻定鼎北京,背離了利用大海之便發展經濟和擴大影響的方針,正是這時候,中國在爭奪世界權杖的比賽中輸了一局。《明夷待訪錄》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2
定都南京,領土縮成宋是時間問題。雖然明朝的領土也很捉急,而且多少沾點領土精算學,經常拿「這塊土地回不了本」來自我催眠來證明收縮領土的合理性,但是朱棣的定都北京,至少保證了大明沒有把北京精算出去。如果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2
因為朱棣永遠跳不出他爹給他的布置。在朱元璋的帝國規劃里,北方是主要威脅,他把靠譜的兒子都被丟到了北方,去帶領建設開拓兵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2
假如朱棣沒有遷都北京……情境一南京,大臣上朝……兵部尚書:陛下,蒙古騎兵又大舉殺向北京啦!朱棣:朕帶兵御駕親征!……兩個月后,朱棣著急上火地趕到北京。蒙古兵早已撤退,朱棣帶兵站在空蕩蕩的北京城前,全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2
說得好像北京不是首都就不用守一樣。北京是首都,丟了的話明朝會完蛋,北京不是首都,一旦丟了明朝就不完蛋了?北京丟了就代表大半邊軍全滅,那還當什麼皇帝,趁早找歪脖子樹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2
其實很多歷史學家都提出過一個結論,至少在中國古代首都,一般不是西安,就是北京。這是國家處于進攻狀態時的首都。中國古代主要的威脅來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要守住后面的農耕文明。用南方的財富支撐北方的兵力,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2
來我告訴你,一個有進取心的國家,首都一定是位于前線作戰區附近的安全區,而不是一個絕對安全區。所以最適合中國建都的地方一定是西安或者北京。建都在洛陽的時候是因為降水線等溫線下移。朱元璋想過遷到西安,他派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2
朱棣 把首都遷到北京。。。注意主語!!!這位很可能是明朝最能打,歷史 top3 級別能打的皇帝。封狼居胥有幾人?他是一個。不遷都北京,對于這麼能打的一個皇帝而言,會嚴重降低輸出效率。朱棣如果想對明朝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2
還是先亮明觀點,朱棣遷都是他當皇帝這22年里做得最正確的事情。他的其他功業差不多都是及身而終再也沒有傳承下去。但是只有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2
定都南京北京各有優劣。真正的臭棋,是把衛所搬遷集中到北京。永樂年間明朝舉國有493個衛,被永樂皇帝一次又一次的集中之后,北京周邊堆積了多達128個衛。衛所兵要納糧(屯田子料)、要承擔勞役(修治關山城池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2
不是,因為自秦以來的大一統王朝,建都實際只有兩個選擇,唐前是長安,元后是北京,宋不是大一統王朝。如此多王朝做出了如此一致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2
在徹底解決草原問題之前,古代中國的任何一個朝代,試圖去談海權都是個不可能完成的偽命題。船堅炮利又如何?你是能旱地行舟去哈剌和林還是烏蘭巴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22
洪武三十年有一個著名事件叫做南北榜案。朱元璋人生的倒數第二年,南官就敢整這種大活了。南北之間的分歧可想而知。建文帝即位后,身邊的親信近臣如方孝儒、齊泰、黃子澄等等也都是南人。那麼,一個定都在南方,朝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22
不知道批評明朝遷都前線的朋友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把首都遷到前線都被打成這樣,如果首都還在南京,那明朝的北部防線會被打成什麼樣子?其實金宣宗已經示范過了,這一事件叫做「宣宗南遷」;關于宣宗南逃這一舉動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