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小說還是歷史,諸葛亮一直都是安全的,只是諸葛亮身邊的人意外死亡得比較多。
劉琦恰好擋了劉備的路,據說是病死。
龐統雖然擋了諸葛亮的路,但他是死在戰場上,雖然是意外,一般不認為有什麼內幕。
法正不是意外死亡,只是早早病死,然而也恰好擋了諸葛亮的路。
彭羕就肯定不是意外死亡了,固然彭羕做事欠考慮,但是他的死確實是諸葛亮親手落井下石做成的。而彭羕確實對諸葛亮的地位有威脅。他干的活恰恰是三國演義里面諸葛亮指授諸將的活。大部分人以為的諸葛亮光環實際上都是彭羕的。
劉巴不是意外死亡,只是因為反對劉備稱帝所以抑郁而終。而劉巴有政才,地位也是接近諸葛亮的。
這些人都死在了劉備前面。
王連就不好說了,死得非常及時。可以說過于及時了。
王連是阻止諸葛亮掌握兵權的唯一一人。他一死,諸葛亮就立即拿到了兵權。
從此之后,就幾乎再也沒有人接近諸葛亮的位置了。
只有一個李嚴身份特殊。
一方面,李嚴是劉備死前欽定的中都護、統內外諸軍事。很多人為了降低李嚴的作用,都說中都護不是什麼坐鎮中央掌管中央軍的將領,并沒有太大的軍事指揮權。但是這種解釋完全不靠譜。畢竟很多人同時還解釋說,劉備任命的將領只看他們的將軍號就知道是干什麼的。那到了中都護就成了唯一的例外是吧?太牽強了。何況李嚴的官職后邊還加了統內外諸軍事。有的人就強行縮小為統永安內外諸軍事。那好啊,筆給你,你替劉備將永安倆字加上。你加啊?不敢是吧?不敢滾蛋。
李嚴就是實打實地獲得了中央軍的統帥權。只不過這個權力從來沒有完整掌握過罷了。
另一方面,李嚴以放棄永安(後來是江州)為交換,獲得了署理丞相府事的權力。這就意味著,一旦諸葛亮外出,李嚴就可以代諸葛亮理事。
理什麼事呢?朝政。
這是劉備死后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接近諸葛亮權力地位的人。
所以他馬上就被搞下去了。
按理說,李嚴只要在諸葛亮出征的時候留守,就可以接管朝政。但是蜀漢沒有這個理。諸葛亮出征的時候讓李嚴去做后勤,然后諸葛亮就以后勤案廢了李嚴。
總之,李嚴無論是軍還是政兩個方面都沒有發揮可能的作用就被擺平了。劉備這張牌完全沒有發揮作用。
這個局面下,不可能有人暗殺諸葛亮。
因為諸葛亮是蜀漢朝廷第一人。對于一般人來說,只要他擁護蜀漢,他就天然地認為諸葛亮是這個朝廷的代表。對于蜀漢朝廷上的各路官員來說,荊州派在龐統死后就唯諸葛亮馬首是瞻,沒有動機。
劉禪也需要諸葛亮壓制其他派系。其他派系則被壓制得很好。諸葛亮死后,蜀漢的宰相(諸葛亮死后就取消丞相了,而是按照東漢慣例以平、錄尚書事作為宰相)幾乎全都是諸葛亮的人 。只有陳祗例外,但也是憑借與費祎的關系上台。陳祗死后被劉禪追贈為「忠侯」。
蜀漢歷史上有兩個侯很特別,一個是劉備的翼侯法正,一個是劉禪的忠侯陳祗。開國之君,如虎添翼,可見法正的分量之重。劉備確實很喜歡用有實際含義的名號。至于劉禪為什麼認為陳祗是忠的,按照主流觀點確實解釋不了。
但是要說地位高,最高的還是諸葛亮。曹魏那邊則在與諸葛瞻作戰的時候說,如果諸葛瞻投降,就封他做瑯琊王,位分甚至超過了漢獻帝。
諸葛亮這一輩子,也就是一個正卿了。
上一個有名的正卿趙盾也是遭遇過刺殺的,不過刺客良心發現自殺了。
蜀漢的刺客會不會更有良心一些、沒去就自殺了呢?倒也不是。這是有原因的。蜀漢的皇帝衛隊是歸諸葛亮管理的。諸葛亮對蔣琬有救命之恩。蔣琬統率著宿衛軍。并且諸葛亮上朝時有甲杖百人上殿的待遇。所以其實沒有刺客動手的空間。
如果你去公司開會的時候,會議室先進去二十個提著砍刀的黑衣人,你們老闆對你也會很客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