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上海報人包天笑,前清秀才,他寫過一部《釧影樓回憶錄》描寫自己早年經歷,從中大致可見出清末江南讀書人情況。
包天笑父親是從事錢莊業的,早故,所以包天笑幼年很苦,全靠母親打零工和家庭接濟,由家族長輩開蒙。包天笑得以維持舉業,全靠母舅在當地也算紳士富戶,給予支持,即便如此,讀書的生活費,書墨雜費等也不夠,包天笑是靠考書院膏火費(相當于獎學金)才支撐下來。
考取秀才后,生活依然困難,包天笑甚至一度冒充童生回頭又去考膏火,後來還是母舅幫他尋了個館,但包天笑審時度勢,意識到無法繼續,遂放棄舉業離鄉謀生活。
包天笑能考秀才,因為他家族有讀書人為其開蒙講學,有母舅出錢資助,有多處書書院提供膏火,這里的背景是江南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