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應該都想看到「離婚后男人終于領悟到了前妻的好,痛哭流涕求原諒」的爽文劇情,但事實一般不是這樣。
為什麼呢?
01 身體構造導致的外在表現
首先從生理構造上,男人和女人就有差別。
成年男性分泌睪酮的份量是成年女性的分泌量的20倍。睪丸酮會給男人提供雄性氣質,讓男性好動、好競爭,并渴望自己成為最強壯、最勇敢的人。這種咄咄逼人的內驅力也讓他們與人保持距離,情感層面的卷入度也會淺一些。
而反觀女人的[雌☆激☆素]則分泌比較多。這讓女人更感性,更敏感,表現出更多的女性特質。
另外女性大腦合成血清素的速率僅是男人的一半,血清素的功能是讓人鎮靜,減少急躁情緒,這也是男性切情緒切得比較快的原因。
綜上所述從生理構造上,女性就是纏綿的,而男性是干凈利落的。
所以離婚后,男人更容易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02 社會期待導致的情感狀態
早期原始社會直到封建社會,男女分工都是很明確的,就像《天仙配》里唱的,你耕田來我織布,我生孩子你種樹。
男人就是整個社會的發展力,女人負責生孩子、帶孩子、照顧公婆和管家。
社會要發展,男性就必須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于是社會教育男性——要去競爭、要有責任感、要爭取事業、地位、錢,這才是你的價值,這才是你存在的證明!
雖然現代社會不同了,女性也可以工作,也可以創造價值了,但這麼代人傳承下來,我們的固有思維也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社會的動力源還是傾向于男性的,所以性別教育也仍然被我們延續到了今天。
像男孩子小時候摔倒了,父母經常說——「哭什麼哭!跟個娘們似得。唧唧歪歪的一點不爺們。摔一下就嫌疼了?你看人家關公,中了毒箭讓人拿刀咔!咔!咔!地刮他骨頭,人家別說不喊疼,還在那兒玩‘連五子’呢。瞧你那慫樣兒!給我起來!」
男性自小就被教育要閹割情感,不能表達情感。表達情感是懦弱的表現,它會影響效率,會耽誤事兒。
于是男人被訓練的長大后會不自覺的推開情感,這就造成他們更理性、更麻木、更容易從情感中抽離出來,轉身就走。
這就是為什麼男人下定決心離婚后,會變得如此決絕的原因。
03 兩性差異導致的內在世界
成長環境造成兩性差異更加明顯,這也讓男人女人在處理情感問題的時候有了不同的特點:女人更細膩,更能釋放和解決情緒問題,但她們也容易在感情中淪陷。
男人容易壓抑情感,快速有效的回避問題,但壓抑的情緒卻也一直折磨著他們,讓他們非常痛苦。
這就好像收拾房間,男人可以快速的把一個屋的東西扔到另一個屋。讓一個屋子迅速干凈,然而另一個屋子卻更臟了。女人則是把東西一個一個地收拾干凈,這過程很漫長,但是干凈了就是徹底干凈了。
這種現象其實也說明,真不是男人冷血,在感情中抽離的快,這只是一種表象而已。
就像前一度特火的王寶強,他一直都嘻嘻哈哈的模樣,一排白牙除了智齒都露在外面。以前看他的形象是樂觀、積極、堅韌,有苦難言也要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可就在那天,他用那樣一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脆弱——「我受傷了,我被我的女人和我最信任的人背叛了。我很痛,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我很難受……」
可是就是這樣一封被包裝了的脆弱,卻仍然讓很多人看不慣。
是啊!男人要有擔當,有氣度,有格局,能忍不能忍之忍,這才符合我們印象里的真爺們形象。
當然王寶強自己也知道,于是他很快換上一副笑臉,告訴我們「今天的事,明天就是小事!」
所以呢?男人并不是我們看到的冷血動物。只不過面對心中的苦與垃圾,我們只能選擇把它先蓋上掩埋起來。
直到這些垃圾徹底腐爛發酵,忍無可忍之日,就是男人提離婚之時。
04 文化意象導致的互動模式
社會環境和兩性特點,在兩性文化中會產生一種意向,即:
男人意向:要為自己的女人負全責。 女人意向:可以要求男人為自己負全責。
這種意向是舊時代女性從屬于男性時代的產物,然而已經不符合當代社會的現實了。
在舊時代,女性是沒有人權的,她們沒有經濟權,沒有表達權,甚至在「裹小腳」的時代,她們連行動權都沒有。她們完全的被男人控制著!然而也因為這種控制,所以男人在那個時代真的應該為女性負全權責任。沒有絕對的權利,就沒有絕對的義務。那個時代中被物化了的女性,就像男人的一部手機。女人完全附屬于男人,男人當然要為這個手機壞了、丟了、不好用了而負全責。
但是時代已經變了。男女平等已經被寫入了憲法,婦女能頂半邊天已經成為事實,我們如何還能讓男人對女人負全責呢?
我想對女人們說:沒有無義務的權利。
既然女人要崛起、女人要取消自己對于男人絕對服從的義務,那女人也要收回讓男人負全責的權利。
我想對男人們說: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既然男人不要為女人負全責的義務,那麼男人也就無權去干涉女人、控制女人的權利。同時,男人更不要覺得女人的一切都應該由男人負責。因為恰恰是你過界的責任感,讓你們的關系繃成了一根緊繃的橡皮筋。女人一個不高興,男人就覺得自己不好,這樣久而久之,男人也會痛苦的想要結束這段關系。
這個社會已經沒有人可以為他人負責了,如果我們不能正視這一點,兩性關系就會產生問題。
就像當年的張柏芝和謝霆鋒,他們分手后謝霆鋒不久就和王菲在一起了,而張柏芝在許多年后接受采訪時還在不停的控訴,她控訴謝霆鋒沒有時間陪自己,對孩子也不好。
張柏芝淪陷在這段感情中糾纏不清,其實就是因為她在讓謝霆鋒為她負全責。
她要求他當浪漫的情人、當有錢的金主、當一個好爸爸、當一個全能男人來為她負責。然而事實上,這樣一定會把男人壓垮的。
所以,作為9102年的人類,無論男女,我們都應該意識到:
我們照顧好家庭、維系好關系,并不是為了取悅誰。我們基于對情感的在乎,所以在經營家庭中享受著自己的快樂。
我們做好這一切,不是讓男人無法離開自己的一個證明,也不是出于「只有這樣做我才是一個好男人」的恐懼。
「我為這個家付出了一切!可是你為什麼還這麼對我!!!我要離開你這個渣男渣女!」這樣的控訴可能會讓伴侶內疚,但絕對得不到另一半的尊重。
一個真正覺醒的女人是不需要男人的憐憫和同情的。
一個真正覺醒的男人是不依賴社會對你的認可的。
我們更好的經營生活,都是為了我們自己。
而這時候,即便我們在關系中仍然出現問題,我們也清楚,伴侶不是我的一切。沒有誰是不可替代的。
我的過去、現在、未來,只有我自己才能負責!
男人真實的一面是什麼樣的呢?
有哪些道理是你結婚后才明白的?
是不是所有的親密關系,到最后都會變得「平淡如水」?
應知乎邀請,我參加了#職業檔案局#,整合15年咨詢經驗,打磨出這份職業故事檔案。點此圍觀別人的匿名故事,體驗 15種不同的人生打開方式,修自己的心。1021 鹽選會員日
@心理咨詢師盧悅,70后,婚戀作者,央視、北京衛視、鳳凰衛視多檔欄目特約心理專家,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台聯合創始人。著有《愛情有毒》、《愛到絕處便逢生》、《過日子就像玩闖關游戲》、《親密關系的重建》。
——心有助,不孤獨——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心之助原創文字,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