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這個問題會誤導大眾的,必須糾正一下:簡單說,并不是突然到隋就變得強盛,而是楊堅摘了桃子,全盤竊取掠奪的北周本身已經是強大的帝國而已。他建立的隋朝以既有的北周制度為基礎,靠著這樣一套復雜細膩的制度打造出的軍事實力順理成章地運用在攻打南朝上。他繼承的北周實力已經遠遠超過南朝陳,陳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力量都遠不足以抵抗北方的這個政權。
歷來一直存在的概念是魏晉南北朝,但是精確說起來南北朝的發展是有差異的。
南朝內斗屠殺的一百多年停滯的年月,北朝卻有著長足的進步和變化。相比于南朝的清談空泛,北朝之路卻走得務實而又扎實。正向的或者負面的國家操控變化帶來的新氣象在北周逐一形成史上嶄新的國家體制。追溯起來可以往前定位到鮮卑慕容氏進入中原開始,經過拓跋氏,然后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在宇文泰宇文邕時期終于塑形固定,這樣一套強大完整的新體制給到楊堅,才能煥發出開天辟地的新生力量。
中古時代,經由北朝而走出中古,邁向隋唐盛世,所以對魏晉南北朝這個政治低谷,北朝構成了它的「歷史突破口」,經由這個撕開的口子既走出了一個因民族融合而生機勃勃的新生產物,又同時迎來了一個更強大完善的專制集權體制。
隋唐帝國的形成其實是按照這樣一條暗線貫穿始終的:北周吞并北齊,之后隋代周,然后隋完成南北統一。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作為起點或者說節點的事件就是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可以說北魏內亂不僅是原本的統一政權出現破綻、產生分裂的原因,更是歷史最終匯聚于隋唐大一統王朝的出發點,此間蘊藏著混沌待開的顛覆性能量。
所以不管是陳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還是日本漢學家谷川道雄的《隋唐帝國形成史論》都強調一個定論,那就是隋唐的政治制度軍事等方面都是承襲自北朝:北魏北齊西魏北周,重新定位了北朝的重要性,提示大家隋唐的真正源頭是哪里。北朝構想和制定實施的制度,決定了後來的隋唐是什麼樣的帝國。
最后我想用陳寅恪先生的話作為文章的結尾:
「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