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為什麼反秦都要以楚國為旗幟或口號天下就聽從響應?
查看全部 47 個回答
回答1
2023/11/20

ADVERTISEMENT

戰國七雄之中,變法最徹底的是秦國,最不徹底的是楚國。

秦國實行軍功爵授田名田制度,是以功勞大小分配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的,秦國的待遇是終身制,爵位降級繼承,除非死于征伐之中,才能保級繼承。

而楚國實行封君制,是以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為標準,分別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的,親親為主,世卿世祿。

想要在秦國混的好,要依靠功勞和能力,想要在楚國混的好,有關系和名望就行了。

所以,秦國一統天下,建立了秦朝。

秦二世趙高亂政,不用秦法,天下大亂,以楚為尊。

儒家治家,法家治國,道家治天下。

創業之初,要依靠血緣關系和人情關系維系,率領親友披荊斬棘,以關系來分配權利,誰都不會說什麼,畢竟關系嘛。

當有一定的規模,事業擴大,人情關系已經不足以平息內部矛盾,就只能以公平的制度治理,按照功勞大小分配權利。

ADVERTISEMENT

當規模再次擴大,不同的文化匯集在一起,光有公平的制度也難以治理的時候,就得用道家的無為,人情與制度,哪個適合,就給他用哪個,先把大家融合在一起,慢慢的潛移默化,然后再制定合適的制度管理。

治大國,若烹小鮮。

秦朝步子邁大了,所以漢朝用道家,六國地區用分封,實行儒家周制,秦地用郡縣,實行法家秦制,潛移默化六國地區,才有了文景之治。

漢武帝開歷史倒車,獨尊儒術,以至于天下疲敝,人復相食,戶口減半。

秦始皇一統天下,結束了長達550年的戰亂時代,認為天下人都是他的子民,因而以最大的善意擁抱社會,積極接納了山東六國的「有志之士」,讓他們參與對秦朝的治理,期望群策群力,建設大秦美好的明天。

秦始皇的善意,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應,儒家丞相王綰等人陰奉陽違,專跟秦始皇對著干,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

ADVERTISEMENT

商鞅變法后,秦國實際上成為了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國家,政事權全部交由丞相官府管理,按照秦朝的軍功爵授田名田制度,天下的老百姓都得分到應得的田地,而這幫儒家官員根本不給下面的黔首分地,以至于咸陽都出現了盜賊,關中大索20多日,米價由30錢漲到1600,還「使黔首自實其田」。

因此,很多人沒有得到土地,不得不借錢買糧,糧價上漲,還不起糧食,就有了罪。

《秦律十八種·司空律》有罪應貲贖以及欠官府債務的,應依判決規定的日期加以訊問,如無力繳納賠償,即自規定日起使之以勞役抵償債務,每勞作一天抵償八錢;由官府給予飯食的,每天抵償六錢。在官府服勞役而由官府給給予飯食的,男子每餐三分之一斗,女子每餐四分之一斗。

之后,方士上讖語「亡秦者胡也」

ADVERTISEMENT

,鼓動秦始皇北伐匈奴,秦始皇詔蒙恬率30萬北擊匈奴。又發刑徒、贅婿、商販對南方進行武裝殖民,設為桂林、象郡、南海,把有罪應當流徙的人派去戍守。蒙恬北擊匈奴,設為44縣,把罪犯發配過去,充實人口。

和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后的漢朝簡直一毛一樣,不信的可以看看《平準書》的記載。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賜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為微行咸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武士擊殺盜,關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秦始皇本紀》始皇帝下三十一年(乙酉,公元前二一六年)使黔首自實田。《資治通鑒》有罪以貲贖及有責(債)于公,以其令日問之,其弗能入及賞(償),以令日居之,日居八錢;公食者,日居六錢。居官府公食者,男子參,女子駟(四)。 《秦律十八種·司空律》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四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謫,實之初縣。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看儒家當政,治理國家不行,天下要亂套,因此罷黜王綰,啟用法家李斯當丞相。

李斯上台第一件事,就是貶斥那些聽訟斷獄不公平的官吏,讓他們去修筑長城或戍守南越地區,對王綰當政時期,所任用的儒家官吏,進行清算。 然后推行法家之治,丈量田土,分配土地,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統一文字,在全國各地修建離宮別館。

那些以功抵債的罪犯還完了債,因為有了前科,因此被稱之為隱宮,那些沒有還完債的則依然為刑徒,大約70余萬人,秦始皇為此準備蓋阿房宮,給他們找一份賺錢的工作,畢竟沒有工作就沒有錢,沒有錢就沒法買糧食吃,畢竟他們已經失去了「名田宅」的資格。

三十四年,適治獄吏不直者,筑長城及南越地。始皇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仆射周青臣進頌曰:「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圣,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悅。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馀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 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始皇下其議。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并爭,厚招游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 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下面就是對那三四年的總結: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脩長。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群臣誦功,本原事跡,追首高明。秦圣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章。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恆常。

被罷黜的儒家官吏、方士等對秦始皇怨恨非常,時常詛咒秦始皇,「始皇帝死而地分」「今年祖龍死」等惡毒咒語,以此惑亂黔首。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死于沙丘,秦二世矯詔繼位。

秦二世繼位后,任用趙高為郎中令,變更秦法,推翻秦始皇、李斯的政策,實行之前儒家的政策,全國推行。

然后把秦始皇和李斯提拔上來的法家官吏全部罷黜,甚至殺死,把當年秦始皇和李斯罷黜的官吏請了回來,重新當政,并打壓那些支持秦始皇李斯的黔首,安撫提拔那些被秦始皇李斯打壓的六國貴族。

秦二世因為他是矯詔繼位的,秦國的公子和大臣都不服,因而秦二世聽從趙高的建議,把威脅他的兄弟姐妹、不服他的秦朝大臣,全殺了,連帶著各郡2000石高官在咸陽當郎的嫡子都殺了,于是宗室為之震動,恐懼不安。群臣進諫的都認為是誹謗朝廷,大臣拿著俸祿,諂媚討好,百姓驚恐。

于是二世乃遵用趙高,申法令。乃陰與趙高謀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柰何?」 高曰:「臣固原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貴人也,積功勞世以相傳久矣。今高素小賤,陛下幸稱舉,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從臣,其心實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時案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時不師文而決于武力,原陛下遂從時毋疑,即群臣不及謀。明主收舉馀民,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則上下集而國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將閭昆弟三人囚于內宮,議其罪獨後。二世使使令將閭曰:「公子不臣,罪當死,吏致法焉。」將閭曰:「闕廷之禮,吾未嘗敢不從賓贊也;廊廟之位,吾未嘗敢失節也;受命應對,吾未嘗敢失辭也。 何謂不臣?原聞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與謀,奉書從事。」將閭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無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劍自殺。宗室振恐。群臣諫者以為誹謗,大吏持祿取容,黔首振恐。

又下令,大修阿房宮,要吃糧食的很多,估計儲存的糧食不夠吃的,就向下面的郡縣調用,把糧食草料運送到咸陽,命令運送的人都自帶糧食,咸陽三百里以內的百姓不能食用這批糧谷,(拿去解決咸陽的缺糧問題。)執法更加嚴厲苛刻。。

當食者多,度不足,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皆令自赍糧食,咸陽三百里內不得食其穀。用法益刻深。

秦朝實行兩年義務兵役制,第一年在郡,第二年戍邊,過后便不再服義務兵役,且服完義務兵役后,國家分配百畝土地,九畝宅院。

然而,由于儒家官吏當政,并沒有在下面執行秦朝的這項制度,以至于陳勝吳廣都比較貧困,後來李斯當政,雖然給陳勝、吳廣等分配了土地,把政策落實到位,但由于執行三年,秦始皇就死了,人亡政息,政策又有反復。

而這次不僅要奪取他們的土地,陳勝吳廣還因為之前是支持秦始皇李斯的,這次被穿小鞋,安排謫戍,而且秦二世趙高時期,重用的官吏大多數都是當年被李斯發配邊塞的「聽訟獄不直者」,這回他們反攻倒算,執法更嚴苛了,要是失期,都得死。

時代又要回到那個戰國時期,那個底層百姓暗無天日的社會。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陳勝的意思是,你秦朝說好的「以功勞大小分配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的軍功爵授田名田制度」根本沒有執行下去,還不如當年在楚國傭耕的日子呢,干脆反了,我當楚王,給你們封君!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 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于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1/20
從后世視角代入,秦王政滅六國太一氣呵成了,這樣一帆風順,讓人覺得理所應當,換誰都行。然而,我的看法是這種觀點想當然,秦王政當時最大的挑戰,不僅是軍事上追求一個統一的華夏版圖,也是政治上追求一種前所未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1/20
太長不看版:秦末「農民起義」并不是一場孤立的歷史事件,而是秦國自戰國末期以來持續叛亂潮的結尾。在戰國末期至秦王朝時期,秦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1/20
這個事情先從北大的校長說起。北大校長把鴻鵠之志念錯了。然后引起一片嘩然。然后北大校長道歉了。鴻鵠之志來自于陳勝。也就是中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1/20
首先,沒有「反秦都立楚國的旗號」這回事情。我們先來看看立楚國旗號的都是些什麼人。第一個,陳涉。他是楚人,而且起義之始以項燕為號召,所以他以楚為旗號是順理成章的。第二個,襄彊,他是陳涉部將葛嬰所立,葛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1/20
先說結論:楚漢之際,無論是在社會力量上還是在政治策略上楚國都牢牢占據了主動,因而一直保持著反秦的領袖地位。因為題主的問題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我們暫時將此題目理解為:為何在反秦戰爭中各國愿意接受楚國的領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1/20
不全是巧合楚國確實是個例外,他例外在很像一個聯邦制國家當時各國的貴族都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但是像楚國這樣徹底的,就楚國一個如果說楚國的戰力有一百分,那麼掌控在貴族手里的能占及格分以上這也是分封制的優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1/20
歷史有時候是很曲折的。秦滅六國的時候,燕國僻處邊遠,對中原的影響力不大。而且燕國被刷過幾次經驗包,聽了也沒有什麼號召力。所以打燕國的旗號沒什麼意思。趙魏韓三家,韓魏早就是秦國的二鬼子了,秦國的很多高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1/20
我荊蠻也,不與中國之號謚。來說說被中原歧視的「非主流」國家楚國吧。一、楚國的「第一次」在南方的江漢地帶,有一支土生土長名為「楚」的部族,他們在深山老林里刀耕火種,與中原地區往來甚少,這天,族長鬻熊的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1/20
原因一是陳涉的影響力。當時還沒脫離貴族社會的影響,陳涉首次將這格局打破,他打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不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口號,但給予好亂者極大的激勵,陳涉給予了天下豪杰一個亂的機會。再者因為陳涉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1/20
在涿鹿一戰,黃帝、炎帝與少昊等族聯手,打敗了當時最強大的蚩尤部落,他們被迫南退到楚國一帶,成為了中原人口中所稱的南蠻。楚人與當時中原不一樣,以鳳為圖騰,以左為尊。楚人的宰相名為令尹,也與中原人官職不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1/20
因為泥巴種喜歡一天到晚皇帝的金鋤頭~宋朝以前中國是貴族社會。王爵需要至少同等的諸侯王賜封或者召開貴族大會推舉。自己稱王的那叫非法稱王~首先是項梁,項羽,劉邦,呂臣父子等人召開貴族大會,推選出楚懷王。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1/20
其實是個誤會...哪國的旗號都有陳勝吳廣連始皇公子的旗號都沒放過不是?所以才有了「扶蘇+項燕」這麼奇妙的組合至于為啥叫張楚大澤鄉就是以前楚國地盤~貌似項燕就是戰死在那附近的、為了人心當然要打楚國旗號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1/20
只是因為最耀眼的陳勝、項羽、劉邦是楚人罷了,給你的錯覺。楚是秦統治基礎最薄弱的地區,楚國反秦勢力也確實最大。不過其實各國旗號都拉起來了。最后對秦主力的致命一擊是項羽帶頭,攻破秦關中大本營則是劉邦,故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1/20
1.除去逃去北方的燕趙的殘余勢力燕代,楚國是最后一個傾盡舉國之兵,在名將項燕的帶領下,大破李信的帶領的秦國二十萬精銳,要不是李信撤退的及時,恐怕哪一戰要全軍覆沒。這是秦國自從商鞅變法圖強以來為數不多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1/20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還是很有講究的,田余慶先生曾撰文寫過有關問題,即《說張楚》。題主的意思其實問的就是為什麼親代末期的反秦起義首先爆發于楚國舊地且天下必要以楚國首先起義而迅速響應,最終滅亡秦國?而且在所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1/20
沒有為什麼,純屬巧合。反秦運動最早發起的是陳勝(陳涉),他為什麼要打楚國的旗號呢?史記陳涉世家里記載: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1/20
三晉里面,韓國和魏國長期被秦國襲擾,兩國不論王室還是貧民,其實內心里都是深度恐懼秦國的。從長平之戰開始,兩國的騷操作。韓國面對秦國的攻擊,只敢禍水東引。邯鄲之圍,魏國只敢在旁邊看著,不是信陵君的話,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1/20
有一句話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就是說楚國是最不會被秦國滅掉的國家,但是到了戰國末期,禮壞樂崩已經不可避免,在華夏文明里沐浴了很久的楚國反而不適應沒有周禮的天下,因為一次欺騙,楚國國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1/20
準確說,是楚人響應楚人,可不是全國人響應楚國旗號。秦商鞅變法后,重創與之接壤的三國:韓魏楚。魏失河東,韓失西部,楚雖然也失去了江漢平原,但獲得了江南地區,雖然沒有得到完全開發,也相當彌補所失。而秦摧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1/20
因為大秦72望族里面,幾乎沒有一個望族是楚國人的。六國也不傻,除了楚國,你不管以任何一個為旗幟,就算打贏了,你還是得妥協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