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李世民不拿開國功臣開刀?
查看全部 44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6

ADVERTISEMENT

李世民為什麼不拿開國功臣開刀?

因為他自己就是大唐第一號開國功臣,他的功勞大到常規級別已經沒什麼可封了。

最后只能生生為他創造出來個「天策上將」來封,這玩意就跟「齊天大圣」差不多,區別就在于孫悟空是自封的,李世民是大唐封的。

與他的功績相比其他人還能算得上功臣嘛,你說他拿誰開刀?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李世民成為封無可封的開國頭號功臣時才20出頭……

李世民的能力還不僅僅體現在打仗方面,作為一位帝王李世民也是現象級的存在。

他治國理政幾乎達到了儒家對帝王所有的理想標準,可以算是做到了內圣外王,而為他的帝王基業打下基礎的正是他那不世戰功。

作為開國皇帝,最重要的政治資本就是戰功,戰功越大得國就越正,得國越正地位就越穩,地位越穩就越能不拘一格的任用賢能,越是任用賢能就越能快創盛世。

ADVERTISEMENT

那麼李世民的戰功有多大呢?

你可以這麼想,玄武門之變沒有人不知道吧?

弒兄殺帝,逼父退位,這種事換成任何一個人還不被罵得遺臭萬年,那為什麼李世民的歷史地位卻絲毫沒受影響呢?

只可能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人在其他方面實在太強了,以至于這麼大的瑕疵都已經沒人在乎了。

讓我們看看李世民軍事生涯的履歷。

16歲就作為副將獻計驚走突厥救了隋煬帝。

17歲跟著他爹去太原,土匪魏刀兒來攻,他爹被圍,他帥精騎突進殺入重圍把他爹救了不說,還大破敵軍。

18歲天下大亂,他勸服了他猶豫不決的爹,在晉陽起兵反隋,從此開始征戰四方。

19歲與薛仁杲對壘,關鍵時刻又是靠他率精騎突進力挽狂瀾,薛仁杲戰敗請降。

20歲劉武周派宋金剛攻陷澮州,河東危在旦夕,加上多地反叛,他爹又打起了退堂鼓打算放棄河東,退守關西。

ADVERTISEMENT

他要了三萬精兵,又是憑借精騎突進,大破宋金剛,尉遲敬德投降,被他收在帳下,從此兩個門神集齊,外加收獲了一曲《秦王破陣樂》

21歲大敗王世充,前期對陣善雄信時身陷重圍,憑借自己一張弓硬是反敗為勝。后期帶著500精騎觀察地形,遇到1萬敵軍,又是精騎突進,斬首三千,王世充大敗。

22歲率3500精兵搶占虎牢關對陣竇建德十萬大軍,又是親自率領精騎沖陣,活捉竇建德,王世充也被嚇得直接投降了。

23歲戰劉黑闥,又是親自率領精騎沖陣,敵軍大敗過河時又早水攻,最后斬首1萬,劉黑闥逃到了突厥。

24歲時終于消停了一年,轉年25歲突厥來犯,他帶著100隨從親赴突厥結盟,突厥退兵。

26歲又消停了一年,27歲就是玄武門之變,同年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稱帝。

ADVERTISEMENT

登基不久,突厥來犯,攻到渭水威逼京師,李世民親臨渭水當面譴責頡利可汗,頡利可汗另一路戰敗因此恐懼,于是殺白馬訂立盟約,返還擄掠人口財物。

28歲開始用兵打擊吉利可汗,29歲時頡利可汗被生擒獻俘。

至此,李世民的武功達到了鼎盛,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聲望之盛,不但在大唐封神,周邊少數民族也稱其為「天可汗」。

而且,李世民的強與其他開國帝王還不一樣。

例如朱元璋,雖然也強但是強于指揮,李世民不但指揮作戰出神入化,個人武力也屬于舉世無雙,一張強弓騎射,可以左右開弓,箭無虛發。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可以一再上演《秦王破陣樂》的原因吧,少數民族估計也是為他的勇武所震服,所以才有了「天可汗」。

你以為這就完了?

按理說當了皇帝也就該消停了,可咱們這位可不是,晚年又開始了遠征高句麗。

46歲御駕親征,下十城,斬首4萬,己方損失只有2000,后因天寒地凍,糧草不繼被迫撤兵。

當然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秦王破陣樂》再次上演,年近半百的老人帶著一群老將精騎突進,仍然所向披靡……

要知道,這個年紀在古時候已經算是風燭殘年了,再過三年,李世民就溘然長逝,享年50歲。

李世民從出世到離世,終其一生都是站在高山之巔蔑視一切對手的那個人。

強到這個程度的人已經不用考慮「背叛」的問題了,因為任何背叛對于他來說都無異于螳臂擋車,以卵擊石。

更何況人家獲得武功的同時也沒耽誤文治,唐朝是中國歷代中最國際化的朝代,開中國商業之先河,貞觀之治可以說是歷史上國際地位的巔峰了。

李世民作為帝王開創的大唐盛世實在過于耀眼以至于掩蓋了他的軍事天才,其實李世民在軍事史上是一個實打實的現象級人物。

他不但可以運籌帷幄神機妙算,更能夠在臨場指揮中通過敏銳的嗅覺抓住地方弱點從而實施突擊。

更關鍵的是他自己勇武過人很多時候都是親自帶領精騎沖陣,最后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戰場上的情勢瞬息萬變,如果換做另一個人奉命沖鋒陷陣則很難做到隨機應變。

而李世民沖陣一馬當先,他可以隨時根據戰場形勢變化調整己方策略,這樣便大大的增大了找到敵軍弱點一招斃命的機會。

要知道帶領騎兵沖鋒是異常兇險的事情,帶隊將領必須保持在隊伍的最前列,從而使得隊伍中的所有人能夠看到他。

只有這樣整個騎兵隊伍才能跟他的行動保持一致,否則一旦隊伍丟失了將領也就丟失了目標。

幾千人的騎兵隊伍一旦失去目標就會不知所措地亂作一團,那麼這支隊伍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麼為什麼李世民帶隊沖鋒卻能安然無恙呢?

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個人箭法了得,他曾經拍著尉遲敬德的肩膀說,你拿著馬槊我拿著長弓,就是千軍萬馬來了也奈何不了我們倆。

可見他對自己實力的自信。

有了這樣的箭法他其實可以帶領騎兵隊伍遠距離對敵軍陣地進行騷擾試探,直到找到弱點再由其他將領帶著沖擊騎兵進行沖擊。

當然另一方面的原因就在于盔甲了,隋唐時期明光鎧的防御力基本可以抵御絕大多數弓箭了。

李世民身上的鎧甲的防御力自然是最高等級,披著這樣一身鎧甲去陣前騷擾敵陣應該也就有驚無險了。

李世民一生中的得意之作應該就是虎牢關以少勝多生擒竇建德一役了,這一戰還要從李世民21歲大敗王世充說起。

其實戰爭經過不復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李世民帶領的精銳騎兵銳不可當,憑借一己之力沖垮了王世充軍。

而且還不止一次,足足又三次,每次都是一少勝多。

當然最后一次沖擊時王世充軍還是相當頑強的,陣型幾度被沖散又幾度聚合重新組陣,這在當時條件下已經極為難得了。

可以看出王世充并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對手,這一戰從早打到晚李世民才終于將王世充軍擊退。

這種反復拉鋸最終失敗其實是最傷士氣的,因為大家會覺得自己已經盡了全力可還是打不過,這時候軍心就很容易動搖,所以這一戰之后王世充開始龜縮等待竇建德的援兵。

竇建德此時也已經出兵直奔虎牢關,李世民情況萬分危急,如果竇建德進駐虎牢關那麼他與王世充里應外合將使李世民腹背受敵。

此時將領們都十分驚恐請求退兵,但李世民卻十分清醒的指出王世充經過這幾次大敗已經被打怕了,而且軍中斷糧,這個時候是不可能主動出擊襲擊我們的。

而竇建德在來的路上剛剛戰勝并受降了另一只農民起義軍孟海公部,現在正是將官驕傲士兵怠惰之時。

而虎牢關守將最近也是剛剛歸降李世民,如果被竇建德搶先攻擊虎牢關他必定不能固守,所以當務之急是趁敵人怠惰自己率領精兵搶占虎牢關據守。

如果能夠伺機戰勝竇建德那麼王世充也將不攻自破。

于是22歲的李世民率3500精兵搶占虎牢關與竇建德十萬大軍對峙二十多天,終于通過細作打探到了竇建德將要偷襲的消息,于是李世民將計就計引誘竇建德出兵。

竇建德列陣之后李世民卻不著急出戰,只是在遠處仔細觀察敵方士兵的一舉一動,并根據他們的一舉一動來判斷敵軍士氣。

結果竇建德軍從早晨列陣直到中午也沒能開戰,畢竟人不是鐵打的,穿著盔甲在太陽暴曬之下無異于鉆進了烤箱,大量出汗之后就會缺水,于是士氣逐漸低落下去。

而當初因為輕視敵軍,竇建德軍列陣過于靠近李世民,這下就有點騎虎難下,因為一旦撤退被李世民抓住時機突進那就被動了,所以雙方只能這樣耗著。

中午時分李世民見敵方士兵開始坐下來,不一會又爭著喝水,陣型開始散亂,于是認為機會將至,便派遣了300騎兵掠陣而過進行騷擾試探。

這一試探還真就擾動了敵軍,陣型更加散亂,于是李世民憑借他無可比擬的戰場嗅覺捕捉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戰機,果斷率領精騎突進直奔敵陣,大隊人馬緊隨其后。

竇建德軍本就慌亂,此時被李世民的騎兵再一沖擊就變得更加混亂,古代作戰一旦失去陣型那麼就無異于待宰羔羊。

李世民乘機率隊殺穿了敵陣,將竇建德的旗號換成了自己的旗號,敵軍見狀以為大勢已去便紛紛潰逃,李世民軍追出30多里,斬殺3000多人,俘獲5萬,生擒了竇建德。

之后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失去了竇建德的援軍王世充軍內部開始分崩離析,最后王世充本人也不得不開城投降。

虎牢關之戰可以稱得上是李世民的代表作,而且這不僅僅是一場戰役,而是一系列戰役。

李世民的戰略眼光和戰場嗅覺不僅在一次戰役中得以發揮,而是貫穿了這其中的每一次戰役,抓住了每一個機會,為什麼他年紀輕輕就能夠達到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高度?

這恐怕就不是決定論能夠給出答案的,這種現象級的存在恐怕也只能總結為小機率事件在基數足夠大的情況下就真實地發生了。

反正收藏也不看,點個贊意思下得了……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6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說:政治能力比我牛逼的吱一聲。朝堂一片安靜!于是李世民又說:軍事能力比我牛逼的也吱一聲。朝堂又是一片安靜,只有李靖,戰戰兢兢的「吱」!李世民看著李靖,你牛逼,你活得有我時間長嗎!李靖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6
實際上最大原因就是:李世民年輕,太年輕了。古代開國殺功臣,唯有晉朝和唐朝是例外。(晉朝不討論,王與馬共天下,最丟人的朝代)究其原因,并不是大家所想的功高蓋主,而是皇帝害怕功臣功高蓋幼主。實際上稍微想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6
1、因為李世民18歲就出道了,那時候還是一個充滿理想的青年,此后也基本沒有受到陰森的權術思維的毒害,他所用的都是陽謀,積極健康的管理思維和人生智慧。雖然李淵是一個滿腦子陰森權術思維的人,但是李世民非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6
不是。劉邦默許呂后殺淮陰侯,那是因為韓信當代無敵,軍功蓋世,威望太高了。而且韓信還比劉邦年輕了二十多歲。劉邦眼看六十歲了時日無多了,韓信才三十多。這種人不殺,留著等自己死后,萬一謀反了呢?(何況韓信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09/26
我就開個玩笑吧:好的,李世民準備干掉惹眼的功臣了。他興沖沖的打開畫圈圈的小本本,天字第一號的功臣……臥槽,一面鏡子。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6
李二爺更牛,人家拿開國皇帝和太子開刀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6
上面說的話都是已經把李世民夸完了,借這個機會說說貞觀群臣吧,我一直很想吐槽,明明貞觀和漢武一樣是群星閃耀的時代,結果人家漢武朝雙司馬衛霍主父偃東方朔張騫蘇武千古流芳,貞觀朝就剩下一個托塔李天王何等wt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6
因為不需要。李世民就是那種傳說中的領袖。足夠寬和,足夠自信,最重要的是,他在任何時候有重臣叛變自己一手平之的信心和能力。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發動,李世民登上儲位,開啟獨屬于他的帝王時代。那年房玄齡四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6
大致有三個原因:1,我們來看看一幫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齡:劉邦:55歲;楊堅:40歲;李淵:52歲;趙匡胤:33歲;朱元璋:40歲;朱棣:40歲而李世民,只有28歲。所以,李世民不會遇到以上皇帝會擔憂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6
因為對于李世民來說,他那些功臣,什麼長孫無忌,什麼房玄齡,什麼李靖,尉遲恭,程咬金,就相當于劉邦手下的蕭何,曹參,周勃,陳平,張良這些人這些人屬于他的直系功臣,劉邦殺了哪一個?同時把這些人殺了,劉邦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6
因為李世民是特殊的第一點,他才27歲,大多數開國皇帝和功臣相比在年紀上是沒有優勢,甚至很多自身就是年齡最大的人之一,李世民恰恰相反,他幾乎領導核心里最年輕的了。房玄齡比他大19歲,李靖比他大27歲,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6
因為李世民就是最大的開國功臣。李唐不是不殺開國功臣,而是沒殺贏開國功臣。李淵李建成一開始不就是打算殺開國功臣嗎?沒想到的是,開國功臣,天策大將軍造反了,而且造反成功了而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6
前面幾位答主基本都說到了:功臣是皇帝用以鞏固權力,治理國家的保障。作為一國的領導者,皇帝的「工作目標」是富國強軍,殺人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6
一個很有趣的規律是。開國之君年輕,功臣們往往可以善終。開國之君年老,功臣們往往不得好死。原因也很簡單,俗話說得好,主少國疑。一方面是少年天子往往玩不過這些老油條,也不喜歡這些老油條。所以必然想把他們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6
李世民:對不起,朕是大唐最大的開國功臣,不是朕看不起各位,而是各位的功勞在朕面前都是辣雞沒辦法,李世民是打下了半個李唐的男人,他要是拿開國功臣開刀,先把自己給解決了(開個玩笑)主要還是以下幾個原因:1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6
1,李唐貞觀初年并不是大家想的太平年間,內里窮死,外面虎狼圍攻,一不小心北胡就南下,五代十國的軍閥割據,外族南下就得提前300年,然而從東漢末年到隋初,一直亂世了四百年,其中有北周修生養息,隋開皇治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6
開國皇帝殺不殺功臣,年齡是一個原因。我統計了一下各位皇帝登基的年齡:嬴政39(沒怎麼殺功臣)、劉邦54、李世民28、趙匡胤34(杯酒釋兵權)、朱元璋40。殺功臣最厲害的是劉邦和朱元璋,嬴政和朱元璋年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6
畢竟李世民可以說:我上我也行。你把時間線鋪開,縱觀有皇帝這個職業開始,哪個臣子敢對李世民說你行你上?他還真能上。皇帝;親王之首;武官之首:太尉,天策上將;文官之首:司徒;決策執行單位:尚書令中書省最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26
因為李世民自己就是開國功臣,然后火并了開國皇帝。。。所以你該問為什麼李淵下不去手不拿開國功臣李世民開刀?你拿淮陰侯列傳來比的話,那麼這一屆的大唐,劉邦對應李淵,李世民對應的其實是兵仙韓信啊!毛教員說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26
兔死狗烹的典故,并不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而是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搞兔死狗烹的,是越王勾踐,而非漢高祖劉邦。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于一舉滅吳,隨后將淮上土地與楚國,泗東方百里土地與魯國,歸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